【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左下肢疼痛不适伴肿胀6个月,加重1个月。
查体:左小腿明显肿胀,皮温升高,压之凹陷,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1.超声 左腓肠肌上段单发实性肿物,其内伴钙化,血流丰富。
2.X线平片 腓骨上段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周围可见针状骨膜增生,邻近软组织可见肿块影(图139a)。
3.CT 腓骨上段大片状及虫蚀状骨质破坏,呈不连续的环状高密度影,肿物由髓腔突破骨皮质向外浸润性生长。周围软组织肿块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及棉絮状高密度影(图139b)。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例病变位于左腓骨上段髓腔内,溶骨性骨质破坏范围较大,突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密度不均、可见肿瘤骨形成及病变区血供丰富,均提示为恶性骨肿瘤。结合患者为中年女性,首先考虑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次纤维肉瘤、骨肉瘤亦不能除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上表现为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双相分化,并显示多种瘤细胞混合存在的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以四肢长骨多见,常侵犯长骨的干骺端或骨端,大范围的溶骨性破坏伴邻近巨大软组织肿块影为本症的常见X线表现。骨纤维肉瘤是由肉瘤性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纤维构成,好发于长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内无肿瘤骨生成。典型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区内可显示肿瘤骨,但发病年龄一般较轻。
图139 腓骨小头骨肉瘤
a.X线平片:左腓骨上段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针状骨膜增生,邻近软组织肿块();b.CT平扫:左腓骨上段骨质破坏,呈不连续的环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
因此,本例术前诊断为左腓骨小头区恶性骨肿瘤,考虑:①骨肉瘤;②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手术记录与病理】
左腓肠肌内鱼肉样质脆肿物,直径4.5cm,可见腓骨骨质不规则破坏。
病理诊断:左腓骨上段骨肉瘤。
【讨论】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易发病于20岁左右,1/4~1/2有外伤史。30岁以下好发于长骨,50岁以上多见于扁骨。长骨以膝关节附近的干骺端为好发部位,扁骨以髂骨最多。疼痛、肿胀、跛行为本病的三大症状。
实验室检查常显示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影像学表现包括:①溶骨性破坏;②肿瘤骨;③骨膜反应;④软组织肿块。本例影像学表现均符合,仅患者年龄偏大,骨膜反应不显著,使骨肉瘤诊断的确立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总之,影像学对骨肿瘤虽可作出定性诊断,但由于不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仍较困难。正确的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
(王 喆 蔡跃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