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肩关节疼痛,无关节活动障碍。近2个月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伴肿胀。无发热及畏寒。26年前曾行左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乳头状瘤增生活跃。
查体:右肩关节外侧软组织轻度肿胀,局部未触及明显肿块,表面皮肤、皮温均正常,局部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右肱骨头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局部骨皮质侵蚀破坏,其内下方可见片状骨质硬化区(图144a)。
2.CT 肱骨头及上端骨质明显破坏,其周围骨质断裂,肿物由髓腔向外浸润生长突破骨皮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图144b)。
3.MRI 病灶T1WI与肌肉信号相等(图144c),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图144d)。增强检查病灶无明显强化(图144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患者系老年女性,右肱骨头骨质呈片状及虫蚀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内部可见致密影,肿块呈不均匀强化,骨膜反应不明显,考虑为恶性骨肿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性大。鉴于患者曾行左乳腺肿物切除术,转移瘤不能除外。软骨肉瘤见于30~60岁成年人,好发于肢体近端,为髓腔内的骨质破坏,内部密度不均,恶性度越高,密度越低,钙化越分散。病变突破骨皮质可形成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少见;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中年以上,主要累及四肢长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一般无骨膜反应,血中碱性磷酸酶正常;溶骨性骨转移瘤多发生在4 0岁以上,易侵及骨干较少累及骨端,病灶常多发,少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因此,本例术前诊断为右肱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建议穿刺活检。
【手术记录与病理】
术中所见病变大部位于右侧肱骨头及肱骨上端,侵犯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在软组织内形成肿块,行右侧肱骨中上1/3截除灭活+植骨术,术中可见右肱骨头被鱼肉样组织代替。
图144 肱骨恶性骨纤维组织细胞瘤
a.X线平片:右肱骨头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其内下方可见片状骨质硬化区;b.CT平扫:右侧肱骨头及上端骨质破坏,肿物突破骨皮质向外浸润生长,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c、d.MRI平扫:c.T1WI病灶与肌肉信号相等,d.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e、f.MRI增强检查:病灶无明显强化
病理诊断:右侧肱骨上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
【讨论】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少见,占原发骨肿瘤的1.9%,占恶性骨肿瘤的4.0%。好发于中年人。病程1个月至12年不等,一般症状较轻。多为原发,亦可继发于畸形性骨炎、骨梗死、多发性软骨肉瘤。全身骨骼都可发生,但以长管状骨多见,影像学表现具备恶性骨肿瘤的所有征象,即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有或无骨膜反应。本病的组织学特点为含有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成分,包括6种细胞: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中间型细胞、泡沫细胞、未分化细胞、多核巨细胞。这些细胞成分在不同的病例或同一肿瘤不同的部分,其数量、比例和排列均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表现各异的影像学变化,使该病诊断困难。病理组织学上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多形性型及巨细胞型多见。
总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无论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征性。确诊需临床、影像表现和病理三者结合,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当X线平片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且无骨膜反应须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尽早活检和手术治疗。
(傅 悦 蔡跃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