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髓周动静脉瘘

髓周动静脉瘘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例为髓周动静脉瘘Ⅰ型,为低流量单瘘口的动静脉瘘。治疗髓周动静脉瘘方法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髓周动静脉瘘Ⅱ、Ⅲ型以介入治疗为主,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总之,DSA脊髓血管造影对于诊断髓周动静脉瘘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瘘口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于Ⅱ、Ⅲ型髓周动静脉瘘介入诊断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颈2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无力2个月。

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双瞳孔2.0∶2.0mm,对光反射(+),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巴宾斯基征(+)。

【影像学检查】

1.MRI 平扫于颈段髓周可见不规则的流空血管影,颈髓内可见大片长T2信号影;MRI增强检查,髓周可见纡曲的异常强化血管影(图181a、b)。

2.DSA 右椎动脉造影可见脊髓前动脉从椎动脉末端发出,纡曲增粗,于C1/2水平与静脉相通,脊髓前、后引流静脉同时显影,明显纡曲,但扩张不明显,流速缓慢,未见向椎管外引流(图181c、d)。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MRI检查所示颈椎管内不规则流空信号,增强后异常强化的特点,初步考虑为椎管内血管病变。常见椎管内血管病变:

1.髓内动静脉畸形(intramedull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是指在脊髓内可见团块状或弥散状畸形血管团,一般由多支脊髓动脉供血,血流迅速,回流静脉明显扩张并汇入硬膜外静脉丛。

2.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 无异常血管团,在脊髓内或其表面脊髓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

以上两种疾病为硬膜内血管畸形,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症状出现早,以颈、胸段多见,易出现以脊髓蛛网膜下腔或髓内出血,进行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

3.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是指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与脊髓引流静脉的交通,主要发生在胸段至骶段,静脉反向引流至脊髓表面,导致脊髓回流受阻,椎管内静脉高压。临床上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居多,发展比较缓慢。

图181 髓周动静脉瘘
a.MRI平扫T2WI:上颈段脊髓周围可见点状和不规则线状血管流空信号,颈2~7水平髓内可见不规则条带状长T2信号,考虑为髓内出血;b.MRI增强扫描:髓周血管明显强化,走行纡曲。髓内未见异常强化影;c.DSA超选择性右椎动脉造影:可见脊髓前动脉从椎动脉末端发出,纡曲增粗,于C1/2水平与静脉相通;d.右椎动脉造影:脊髓前、后引流静脉同时显影,明显纡曲,但扩张不明显,流速缓慢,未见向椎管外引流

本例经椎动脉造影检查:颈1~2椎间盘水平可见团状对比剂浓染,供血动脉主要为脊髓前动脉和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增粗纡曲。脊髓前、后静脉于动脉早期同时显影,走行纡曲,流速缓慢,未见明显扩张。因此,本病例诊断为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

【讨论】

脊柱脊髓血管畸形虽不属多发病,但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较大。首发症状多为神经根分布区疼痛,部分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脊髓压迫症,当发生急性出血时,可使病变以下脊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典型的椎管内血管畸形在增强CT扫描时可见扩张、纡曲走行或多环状畸形血管影;MRI平扫可见血液流空现象,增强后畸形血管迅速强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直接观察到畸形血管的部位,确定供血和引流静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资料。髓周动静脉瘘有3个分型:Ⅰ型为低流量单瘘口的动静脉瘘;Ⅱ型为高流量单瘘口的动静脉瘘;Ⅲ型为高流量多供血动脉的动静脉瘘。本例为髓周动静脉瘘Ⅰ型,为低流量单瘘口的动静脉瘘。由于血液“窃流”,远隔的脊髓节段内血液向压力低的瘘口流动,造成该部位脊髓缺血,髓内循环缓慢以及静脉淤滞。治疗的目的是闭塞瘘口,且要保留动静脉都通畅。此型治疗以神经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髓周动静脉瘘方法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髓周动静脉瘘Ⅱ、Ⅲ型以介入治疗为主,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

总之,DSA脊髓血管造影对于诊断髓周动静脉瘘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瘘口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于Ⅱ、Ⅲ型髓周动静脉瘘介入诊断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曹喜才 范志斌 王金胜 韩 燕 姜付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