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激性泻药:如酚酞口服后,在碱性肠液与胆汁的作用下,形成可溶性盐,刺激肠黏膜,促进其蠕动而排便,适用于慢性便秘与习惯性便秘。睡前口服含本品的果导片1~2片(每片50毫克),经8~10小时排便,可维持疗效3~4天。但幼儿及孕妇慎用,婴儿及患有高血压病、心力衰竭、肠梗阻、阑尾炎等病人禁用。也可服用蓖麻油10~20毫升,2~8小时排便。它在十二指肠可分解成蓖麻油酸,刺激小肠,增加蠕动,促进排泄。但服后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孕妇忌用。还可服用比沙可啶(便塞停),每次1~2片(每片5毫克),但不得将肠溶片嚼碎或压碎,每天服1次。它适用于急、慢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但服用前后2小时,不宜服牛奶或抗酸药。服药后,虽有腹痛,但排便后会自行消失。
(2)滑润性泻药:如液状石蜡,俗称石蜡油,于睡前顿服15~30毫升,服后不被吸收,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它适用于慢性便秘和手术后排便困难,也用于小儿便秘。但不宜久用,以免影响钙、磷元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钙、磷及维生素缺乏症。民间用适量麻油代替,效果也不错。
(3)润湿性泻药:如每天服多库酯钠50~240毫克,可降低粪便表面张力,使水分和脂肪类物质进入粪便,使之软化,利于排出。它适用于排便无力的肛门、直肠病患者或手术后的病人。
(4)容积性泻药:如取硫酸镁5~20克,用400毫升温开水搅拌溶解,或用5%硫酸镁溶液400毫升,于清晨空腹服,2~4小时即可排便。主要利用它不易被肠道吸收,形成高渗溶液,使大量水分聚集,肠内容积增大,刺激肠黏膜,增强蠕动而排便。但胃肠溃疡出血的病人、急腹症病人及孕妇、经期女性等禁用。
(5)膨胀性泻药:利用某些吸水性颇强的植物性或半合成的纤维素在肠内吸水膨胀形成胶体,使粪便变软,并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排便。如羧甲基纤维素及车前子等,适用于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病人。
此外,小儿及年老体弱者便秘,可用甘油栓,每次取一粒塞入肛门内,成年人用大号栓(每粒约3克),小儿用小号栓(每粒约1.5克)。主要它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也可使用开塞露,它含有山梨醇、硫酸镁或甘油,成年人每次20毫升1支,儿童每次10毫升,婴幼儿每次4~6毫升。用时先将容器顶端剪去,外面涂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内,然后将药液徐缓挤入直肠内,让其稍留置几分钟,即可引起排便。
以上5种泻药作用的原理不尽相同,病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但不能久用,否则会形成耐受性,造成依赖性,而且还会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造成进一步便秘,加剧病情,使排便更加困难。
此外,便秘病人应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如磷酸可待因、盐酸吗啡与硫酸阿托品、颠茄片、山莨菪碱及铋剂、铁剂、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氢氧化铝凝胶等,以免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