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为豆科草决明属植物,它主要产于印度和非洲。其在我国历代本草书籍未见记载,作为中药使用的历史并不太长。由于它泻下作用显著,在临床上使用也较多。如门诊上的直肠检查、术前清洁肠道、急性胰腺炎泻下等常用番泻叶泡水饮服。番泻叶主要成分含番泻叶苷、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等,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1)泻下:番泻叶浸剂中含有蒽醌衍生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故泻下时可伴有腹痛。番泻叶的作用强而作用广泛,有人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者更合适。
(2)抗菌抑菌:番泻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双卡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倒卵叶番泻叶的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仅对伤寒杆菌有效。
(3)止血:番泻叶粉口服可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缩短凝血时间、复钙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与血块收缩时间,有助于止血。
(4)肌肉松弛作用:番泻叶有箭毒样作用,能在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接头处阻断乙酰胆碱,从而使肌肉松弛。
(5)其他:耳叶番泻叶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有强心苷,具有强心作用。
番泻叶虽泻下作用显著,但并不能作为常用通便药来使用,尤其是大剂量服用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因为过量服用或久服均可能引起肠道炎症性充血和蠕动,使肠内的水分急剧下降,造成肠内干燥少液,大便燥结,不但不能治愈便秘,反而会加重病情。番泻叶对肠道刺激强烈,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记载:“如服适量(1.5~3克)功能缓下。欲其大泻,则服9克之浸剂,不间数小时,即起泄泻也。”中医学认为,番泻叶主要功能是“泻热利肠府,通大便”。由于本品性味苦寒,入大肠经,最适用于热积便秘,如胃肠积热、食物积滞、胸腹胀满等。对大便干结,口干口臭,面赤身热,小便短赤,心烦,腹胀满或疼痛等实症。平素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服用。
番泻叶的作用比大黄强,内服1~2克,经5~6小时,无腹痛而排稀便,对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体虚便秘等均可按此量应用,中病即止;若用3~6克,在2~3小时内,即引起水泻,同时伴有肠鸣腹痛,用量稍大,泻下作用颇为猛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