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可以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其他灸法三类。艾炷灸是将艾绒搓捻成上尖下粗的圆锥状,分大、中、小3种,分别如同蚕豆、黄豆、麦粒。艾炷灸可分直接灸和间接灸2种,直接灸一般取用小艾炷,称为麦粒灸,使用时将艾绒点燃置病变部或穴位上,至病者觉得有灼热感时,即替换艾炷,可连续多次,这种灸法不灼伤皮肤,也不化脓,灸后不留有瘢痕,称为非化脓灸。如果至艾炷燃尽以致形成灼伤、化脓、灸后留有瘢痕,称为化脓灸,一般病症已很少应用。间接灸一般取用大、中艾炷,根据不同病症,间隔各种物品,而不直接燃着皮肤,常用的有生姜片、蒜茸、食盐和附子饼等,并以间隔的物品命名之。艾条灸是由太乙神针转变而来,纯用艾绒制成的称为艾条灸,有药掺入艾绒者称为药条灸。其适应证较广,基本与艾炷灸相似。其他灸法主要是发泡灸,名为天灸,发泡灸法在使用方法和取用材料与上述各种灸法完全不同,使用材料多为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茛、白芥子、斑蝥等,经敷贴使皮肤产生水疱。灸法治便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
取穴:上巨虚、大椎、归来、水道、天枢、内庭穴。
灸法:①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约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②艾炷灸:在穴位上涂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适用于肠道实热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中胀满疼痛,喜冷恶热,口臭,咽喉干燥,舌红苔黄,或口舌生疮。脉沉实,或洪数。
方法二
取穴:大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穴。
灸法:①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约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②艾炷灸。在穴位上涂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适用于肠道气秘型便秘,症见大便多日不通,干结或不干,嗳气频作,精神抑郁,小腹胀痛,舌苔薄腻,脉弦。多因情志不和,久坐少动等所致。
方法三
取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穴。
灸法:①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瘢痕直接灸:将施灸穴位涂少许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时即去除艾炷,更换新艾炷续灸,连灸3~7壮,以穴下皮肤出现充血红晕为度。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间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适用于脾弱气虚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如栗,临厕努挣无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倦怠,疲乏懒言,腹部胀痛,妇人经期乳胀,舌淡嫩,苔白,脉弱。
方法四
取穴: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穴。
灸法:①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瘢痕直接灸:将施灸穴位涂少许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时即去除艾炷,更换新艾炷续灸,连灸3~7壮,以穴下皮肤出现充血红晕为度。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间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适用于脾肾阳虚型便秘,症见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临厕努挣,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法五
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穴。
灸法:①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瘢痕直接灸:将施灸穴位涂少许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时即去除艾炷,更换新艾炷续灸,连灸3~7壮,以穴下皮肤出现充血红晕力度。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间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适用于阴虚肠燥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如同羊粪,排便困难,往往数周1次,咽喉干燥少津,面色无泽,心慌头晕,舌质淡或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无力。
方法六
取穴:支沟穴、天枢穴。
灸法:取生甘遂3克,冰片1克,食盐4克,生姜汁适量。以上前3味混匀,共研细末,调入生姜汁适量,敷于支沟穴、天枢穴,可用艾卷隔药熏灸,一般于用药6~24小时气通便排。
适应证:适用于实热便秘,症见大便干结,脐腹胀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
方法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穴。
灸法:取巴豆1克,肉桂1克,吴茱萸3克,生姜汁少许。以上前3味分别研末,调入生姜汁少许,一同炒热,贴于脐部神阙穴和足三里穴,外以艾卷熏灸,一般用药6~24小时气通便出。
适应证:适用于冷秘,症见大便秘结,腹中冷痛,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喜热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