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推医改一把?
最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媒体在追问,国家到底给地方留出多少空间。其实国家制定这个政策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为了保证基本医疗的需要,并使之公平获得。这是从国家的层面去考虑,至于各省如何增补,就看地方的财政了。从这个政策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本轮新医改允许并鼓励地方在整体指导意见的框架下边行边试,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比较有条件的地方可作为试点。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但也有地方在等待中央的文件与政策。其实不需要等。因为中央根本就“心中无数”,而未来医改的成果,主要是群众根据地方政府提供医改成果来给予评价。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这一责任。
我在不同的场合已经得到卫生部领导的“真传”——“你们要积极开展呀!”也听到过来自地方的官员说,中央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俨如在前线执行命令,等待具体的任务下达。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地方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担心“先试先死”。2009年4月医改方案正式公布,但是需要配套的方案始终没有出来。有配套方案还好,说了有,就得等呀!把时间全等掉了。
其实在等什么呢?大家非常清楚,就是:钱!五项改革哪一项不需要钱?改变“以药养医”不是需要政府补偿吗?吸引医生到基层不需要钱吗?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需要钱吗?确实需要钱,而且政府多年来欠下的投入,怎么恶补也难以马上见效!但从世界情况来看,仅仅有钱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比如,美国医疗花钱不能说不多,人均7500美元,占GDP的17%,但是到现在近20%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而且看病贵,看病难。奥巴马在全力推进医改工作。他说医改不仅仅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主要是解决美国竞争力的问题。因为昂贵的医疗费用拖垮了美国,也拖垮了美国的企业,而医改就是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新浪网友:医改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的问题是基层医疗需要巨大的投入,地方财政愿意负担吗?能负担多少?钱到底从哪里来?怎么分配,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怎么才能装备好基层医疗、调动起基层医疗队伍的积极性?要探索,就要在行动中才能掌握规律,医改的脚步还是太慢。
远航:我认同钟南山院士所说的,医改必先搞好基层(农村)医疗,中国的医改也必像中国近代史一样,由农村走向城市,农村医疗搞好了,自然到大医院看病的人就少了,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值得记录的声音
反过来讲,中国过去并没有投入多少钱,但因为有效的组织,也基本解决了医疗问题。现在美国的医疗投入占GDP的17%,中国的医疗投入大概占GDP的5%。我认为,如果政府真正把“保民生、保健康”作为工作重点,医改就能较好地得到推动。说到底,医改最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医改不是钱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有钱盖楼、修桥,却很少投向医疗领域。作为一方官员,你是为老百姓谋福利,还是只为自己谋政绩?笔者认为政绩考核的方式要改变,让GDP在官员考核中的比重下降。
至于有观点说医改配套方案的出台是部门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但是政府部门是不应该有利益的。好像现在确实有利益,医改难就难在这儿。为什么试点都是越往上推就越难推,甚至推不动,原因就是缺少强有力推动医改的政府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在医改试点工作上走在前头。他们已经先做了。笔者觉得,中国的医改可能要靠地方政府来推进。信阳的试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管理机制很健全,新医改方案没解决的问题,他们自己做了。
未来医改对于群众是福利,对于政府是责任,三年的五项改革目标肯定能实现,但是,五项目标实现以后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好处?这很难说。例如,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参保率已经达到90%了,但参保率高并不代表病人就能看得起病。今年医保水平100元,明年120元,中国的医疗保障水平还非常低。如果医院和医生,包括基层的乡镇医院、村卫生所都想要挣钱,打一个吊针就超过这100元了。因此,覆盖率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财政部副部长说这次医改用8500亿元的2/3去购买服务,就是“养事”“不养人”。他认为养人就会造成医生不干活。但医疗行业很特殊,“事”是可以造出来的,如果没把人养好,就会造出无穷无尽的“事”来。现在的医疗不就是这个问题吗?那么,如何解决养人之后不干活的问题呢?养人的意思不是过去的大锅饭,现在有信息化手段,可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北京市东城社区信息化系统已经建立起来,打开信息系统,在屏幕上都看得到医生在做什么,这对医生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我们要有这个概念,公立医疗体系其实是国家的第二国防。军队保卫国家安全,公立医疗体系保护公民健康安全。国家财政在国外叫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的最大责任就是要做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事务,而且一定是以公益性为目标。医改本身很复杂,现在基层有很多很好的试点。但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试点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模式,也就是说还没有实质性地启动。真正的公立医院就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完全是公益性质。公立医院其实不是要政府投钱全包,而是要从外部的管理机制,到内部的运行机制,由政府负责监管。
未来基本的医疗一定是老百姓的福利,也就是政府的责任。不能把医疗变成一个普通的牟利商品,医改必须建立基本医疗这个公共产品,它应该按需分配。百姓生病了,医院对症下药治病,而不能把它变成完全的买卖关系。如果只是买卖关系,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英国模式就是国家办医院,纵观世界范围内,医疗问题解决好的都是国家办医院。
未来中国肯定是一个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综合公共卫生的模式。医改将来的出路是:公立医院+一体化+信息化。只要政府重视,实施起来会很快,中国医改还是比较有希望的。医改成功取决于医疗保险机构付费和管理能力建设,也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
民众最担心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投入有限,为了补贴医院,政府一边取消以药补医,一边又要升高医生护士的手术费、护理费,把重负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汤不换药”。
在目前群众看病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调整、防止药价和劳务价“两头翘”,确实是个难题。
并非官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