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医改会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吗

新医改会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吗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医药行业格局的重新确定,对于医药招商企业来说,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合理用药,加成所构成的医药费用并不是很高。所以,要发展社区医院,关键是培养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提升社区的就诊环境。

新医改会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吗?

我之所以成为媒体“宠爱”的对象是因为我为媒体提供了很多“临床路径”,也“百无禁忌”地“病情告知谈话”。早在没有微博的年代,我就在新浪的聊天室、MSN上与网友谈医院管理,谈医患关系。后来发展到博客、微博、微信、飞信,我无一不在,因此我随叫随到,我也随想随说,以下就是一个即席发挥的MSN对话。

某周刊:廖厅,在吗?

廖新波:在。你想了解一些什么?

某周刊:真不好意思,今天是元宵佳节,还打扰您!

廖新波:(很久没有回答)我洗澡去。

某周刊:新医改必定促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您也已经在博客上详细发布了对医改的看法,我们现在想关注的内容是,医药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

廖新波:你问!

某周刊:那我先将几个问题列出来。1.医药行业格局的重新确定,对于医药招商企业来说,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五架大飞机”里,哪个存在的机会最多?医药企业产品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才能在此竞争中胜出?2.您认为私人医疗服务市场潜力有多大?准许香港、澳门的医师进入内地开诊所后,广州、深圳等地是否很快会出现香港街头常见的私家诊所?

廖新波:你说的是制药和药品流通?重新洗牌一定会,但是如何洗呢?洗牌之后大量没有分得一杯羹的药厂又如何办呢?我在后面要谈一谈。

某周刊:是的,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

廖新波:我有一篇博文(《新方案何来拉动医药板块上扬之力?》)是说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何来拉动医药板块的动力,你看过吗?

某周刊: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篇!

廖新波: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药品进医院的加成要取消,而对中间环节如何办的讨论相对比较少。

某周刊:中间环节的取消,意味着行业集中度提高,那么医药企业竞争模式是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廖新波:药品在医院的加成不是病人医药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大处方。如果合理用药,加成所构成的医药费用并不是很高。因此,如果单纯地取消加成,百姓没有感觉到什么,医院却可能遭受比较致命的打击。当然像深圳那样由政府补偿,医院就没有多大的损失。

如果是政府补偿的,为什么政府要减少药品加成呢?如果维持原来的加成,增加合理用药的执法力度,政府再给予补偿,岂不是对三方都有利吗?起码政府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病人可以得到合理用药,医生的趋利行为也得到遏制。

某周刊:您的意思是药品加成可能没有想象中的作用那么大?

廖新波:也许是。医药的利益链主要还是在加成之前的中间环节。而中间环节的产生是市场功能分化的一个需要。没有中间环节,药品,尤其是新药的推广难度较大(说的是有效的真药,不要与假药联想)。为什么有物流业的产生呢?这是社会的分工。当然,没有中间环节是不可能的,那中间环节应该分得多少利润呢?让经济学家说话,我对整个流通过程估计不足或者说没有真实的根据。我们要尽力把社会的资源有效地整合。比如,利用邮政体系,建立有关法律保证它的合法性等。因为,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崇现代流通的概念——零库存。医院的药房不可能积存这么多的药品。

某周刊:您肯定了中间环节的作用和效率,不过在新医改之后,中间环节似乎必然会出现萎缩?

廖新波:而且中间环节就是依靠这个“法宝”来运营,如果没有中间环节的合理利润,这些现代的流通手段一定会失去光环。如果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期落后的人工送货,应该是不可能了。

你说得对,医改之后,中间环节一定会回到比较合理的价位。目前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也许很大!现在的招标可能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招标达不到物美价廉的初衷,也没有很好地运用市场规律使价格回归它的合理性。

某周刊:据您的了解,目前中间环节的利润率大概有多少?

廖新波:中间利润多少才合理呢?这就是关键。我没有根据去估计,一般来说可能有50%以上,如果是30%,可能没有人做,也做不来。

由于现在劳动法和人的价值拔高很多,因此成本也不少。

某周刊:那么比较合理的中间价位应该是多少?

廖新波:生产环节是否可以也缩减利润空间呢?我想暂时的缩减利润空间是可以的。但是,要想制药业脱离市场的循环轨迹,不随这个轨迹运转,一来政府付出会很多,二来中国的制药业可能会越来越落后,不要说自己的创新品牌,就是一些常见药和普通的药都会因为“无利可图”走向“无路可走”,最终萎缩、凋亡!

现在就已经存在一些常见的救命药没有人生产。将来政府招标,定点生产,如何监管,如何使这些药都是来自定点厂而不是委托山寨厂,是不是要未雨绸缪呢?

某周刊:您的意思是,统一招标、定点生产,可能会缺失了市场的驱动力。而拿到订单的药厂,则很可能变身成接单的皮包公司?

廖新波:你问到的“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五架大飞机’里,哪个存在的机会最多?”我认为将来药厂除了要依靠医院之外,还要依靠医保部门,后面的几个体系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廉价”两字进行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看是向高端方向均等,还是向低端方向均等。我认为,我们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向低端方向均等。如果保持总量不变的话,也许对医药领域是一个利好。为什么呢?因为医保覆盖面广了,绝对的药品需求增加了;再者,中产阶层如果报销比例下降了,但是他们的需求不会降低,他们更加觉得生命的可贵,也懂得健康的重要。所以总的来说是利好的。但是上升一段很快进入平台期,或者说现在已经消化了。

你知道吗?去年因为我们的医保覆盖面大大地提高,多数医院的业务收入增长率提高了两位数,而全国GDP增长为9%。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医院的钱好赚,而是医生和医院的压力增加了,辛苦了!而且很多医院的一些技术指标还没有达到最低要求。比如,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严重低于卫生部的标准,这就是医院所谓的挖潜!

殊不知,这里面隐藏着多少的不安全因素,是不是医患纠纷增多的一个方面呢?

某周刊:随着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医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吗?

廖新波:也有很多医院为了竞争“不择手段”地增添设备和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技术,医院感染控制也忽视了,等等!

某周刊:那您认为,医院的压力要靠哪里的力量来解决,政府吗?市场在其中是否能发挥作用?

廖新波:本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初衷是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而大医院已习惯了所承受的压力了,如果没有这个压力,好像大家心里反而会不踏实。对于病人来说,同样也是这个心理。我们看到一个这样怪现象,有的大医院禁止医生看感冒。这就问题来了,什么是感冒?你既然判断是感冒了,为什么不随手就看了而减少病人的麻烦呢?不是以病人为中心吗?如果不是感冒而被拒于门外,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所以,要发展社区医院,关键是培养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提升社区的就诊环境。你说是不是政府的责任呢?

某周刊:说到社区医院,想请您聊聊私人医疗市场的话题!

廖新波:我的一篇博文《民营医院发展中的困惑和不足》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市场根本就不可以使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农村,30年来的改革路程已经能够证明了的,没有争议!不但没有使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反而使原来政府的“三级医疗网络”被摧毁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重提“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虽然没有大胆地重提,但是实际上是恢复)。

有些网友提出要像当年粮油改革一样使医疗市场彻底开放。本来理论上是可以的,政府编织好医疗保障这张网就可以了。但是,你知道成本有多大呢?美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消费了世界大部分的医疗资源依然没有得到全民的医疗保障。没有医疗保障的美国市民,根本不能生病,否则一贫如洗!还好,没有医疗保障的最底层与老人有美国政府的保护!但是我们能够学习美国吗?

再有就是印度。大家说印度普及性很高,但是大家知道吗?他们普及的是什么医疗?他们的个人负担比例是东西亚最高之一。

某周刊:我们现在的财力和人口数量决定了不可能模仿美国。

廖新波:古巴可以学吗?我认为可以的!虽然古巴医生的收入不是很高,相反越在大医院,医生收入越低。但是医生在社会的地位很高,收入也在中等偏上水平。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病都是一样的,而且他们的医学水平并不低。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很好呢?这是不是可以学习呢?至少学习人家办医疗的理念。我们现在讲均等化,虽然与平均主义不尽相同,但是也讲一个公平,对吗?只要人民没有后顾之忧,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矛盾就会少些。人的差异无非是吃得好些和穿得好些而已,或者你的社会地位高些,我的社会地位低些而已。

某周刊:古巴的基础医疗普及率有多高呢?

廖新波:100%,什么病都报销。谈了很多了,可以结束了吗?

某周刊:还有想请您聊聊私人医疗市场的话题!

廖新波:可能我还没有回答你一大串的问题,但是也够你写的了。

某周刊:呵呵,辛苦您了。最后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准许香港、澳门的医师进入内地开诊所后,广州、深圳等地是否很快会出现香港街头常见的私家诊所?

廖新波:我想私人市场是另外一个专题,你都采访了,那就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了!

某周刊:简单谈几句。像台资、港资想进入国内医疗市场早就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但是一直遇到准入的问题。

廖新波:这个你也不要担心!香港医生的收入水平与我们医生的收入水平相差整整10倍以上,他们愿意屈就吗?或者我们的市民消费得起吗?他们只有有专长的医生才敢进来。我们一直放开给他们的,只不过现在审批权到了省级,并允许他们独资。

某周刊:并不是担心,很多人都希望有好的私人医院出现在身边。

廖新波:我也很真心希望他们进来,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市民了解香港与国际的医疗行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某周刊:好的,十分感谢您!

廖新波:哈哈!这种想法也是香港医生看准的市场。我一直在提倡私人医院走高端的路线,提供高级的医疗和服务,当然不可能是基本的医疗收费。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民营医院走不出一条这样的路子,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

某周刊:对!他们的目标客户也多是在内地工作的外国人和香港人。

廖新波:所以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医疗市场必定会促使我们的医疗体制日益完善,多层次,多选择!

某周刊:不过也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虽然外资在资金和设备上有优势,但始终在内地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像在苏州的明基医院,虽然病房堪称五星级,但也难逃“人才瓶颈”。

廖新波:是的。大家多对民营医院持有观望的态度。毕竟铁饭碗好端一些。

某周刊:呵呵。高薪也挖不动!

那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适应中国医改的方向呢?我可以说,中国上下、世界内外都认为“以药养医”是一个“坏制度”,网友把“以药养医”形容为“强盗”,又把“药房托管”形容为“披着羊皮的狼”。

并非官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