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 健康的概念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医学时代,人类对健康(health)的理解是不同的,追求的健康目标也是不同的。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危险是饥饿、猛兽与自然灾害。这时期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十分低下,面对饥饿、猛兽及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健康危害与疾病的发生,是无法进行科学解答的,只能借助超自然的力量,进行超自然的解释,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谴神罚。健康及生命是神灵赐予,所以,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只能采取祷告的方式向神灵乞求健康。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人类饮食起居等基本条件得到改善,疾病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之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健康观逐渐得到确立,并成为自然哲学医学时期和生物医学时期的固定健康观。长期以来,由于这种健康观的支配,医学主要忙于对付疾病,在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因素,以及对健康本身研究得不够。20世纪中叶后,全球疾病和死因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已代替传染病、感染、寄生虫病、营养不良等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这些疾病的病因往往是人类自身一系列的不良社会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紧张刺激、不健康的活动及不合理的消费结构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要征服这些疾病,人类在观念上必须摆脱“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束缚,在行动上必须超越“生物医学模式”的规范。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类的疾病与健康只放在物质、生物的范围去考察。认为任何一种疾病都是受到病源体的侵害之后的局部细胞的损害,都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等找到形态结构、生化代谢的特定原因。只要体内多种生化指标保持正常,人就健康。消灭了病源体,纠正了偏离正常的生物变量,就是疾病的治愈。这种单因单果的流行病学思维模式,曾经在指导人类的医疗卫生实践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上半叶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和抗菌药物三大“法宝”来防治疾病,仅用了短短的几十年就使长期以来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从人类死因构成的首位退居为次要地位,这在医学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奇迹。遗憾的是,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在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死亡的防治方面却陷入了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人类呼唤新的健康观、新的医学模式,致力于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率先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传统健康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首先提出了“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的新的健康概念。这一新的健康概念提出之后,虽然人们争论不休,但是它毕竟在揭示人类健康的本质,把人们的健康认识引向了新的水准,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新要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随之逐渐形成,1978年的阿拉木图会议和1990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上再次肯定了这一概念的价值,并从心理社会的角度做了解释。随着人类对健康认识视野的扩大、能力的提高,这一新的健康概念的地位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肯定。
18.1.2 健康道德的觉醒
新的健康观念的确立,标志着健康只是医疗卫生保健部门的责任、“一切依靠医生”的时代已结束。新的健康观需要新的道德来维护,新的健康观呼唤着新的道德问世。
一方面,人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给自身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另一方面人类却又在加重环境污染。就我国而言,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整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据57个城市监测统计,我国几乎所有城市的降尘量都超过国家标准。水质污染也十分突出。1988年春节前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爆发的甲型肝炎也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生活废水污染的毛蚶所致。此外,全国城市垃圾年排放量约1.5亿吨,无害化处理率不到6%。全国工业废渣年排人量约5.5亿吨,其中75%以上均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城郊接合地或倒入江河湖海。同样,噪音的污染、食品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恶化。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人们把健康的权利与义务割裂开来看待,认为享受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而维护健康则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把健康只寄托在医务人员的身上,缺乏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认识。
现代医学已揭示:目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四大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病因,不是生物因素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而是社会和心理因素中的不良的社会行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劳动环境及各种紧张刺激等。这些致病因素也广为人们知道,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医学和医务人员是人的健康的唯一保护神”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尽管人们清楚知道这些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危害其健康,但是又视健康受侵害不顾。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但仍在发展烟草业,刺激卷烟的生产、推销和消费。我国的卷烟产量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导致人口吸烟率上升、吸烟量增大,吸烟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如何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制约不良的社会行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危害?1990年3月我国在上海市举行了首届全国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力图纠正把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仅仅看成是医疗卫生部门道德责任的陈旧意识和做法,建议把健康的主动权交给健康的真正受益者,让社会的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既成为健康的受益者,又成为健康的责任者,用健康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原则,去调整人类追求健康利益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冲突。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社会道德观。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18.1.3 健康道德的含义
健康道德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解释:一是把健康道德看成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是把健康道德理解为是人们防病治病、维持完满的心身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三是把健康道德理解为是增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挖掘人或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潜力,消除人类在生理、心理和环境方面制造的危险因素有关的道德理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人们对健康道德的理解不统一,正说明了健康道德的研究正处在初始阶段,对于健康道德的科学定义还需要人们经过一个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深入的探索,才能逐渐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