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阴三阳的离合

三阴三阳的离合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人体三阴三阳的数目和天地不完全相等,原因是什么呢?阳明经下起于足穴,称之为阴中之阳。所以三阳经离合和分开,主要是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太阴脉起于足端的,称为阴中之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

本篇论述了阴阳变化的规律、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

黄帝问:我听说天属于阳,地属于阴,日属于阳,月属于阴,大月和小月不停地运转,合计大约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人体的穴位也与此相对应。但是人体三阴三阳的数目和天地不完全相等,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天地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由一可以数到十,由十又可以到百,由百可以达到千,由千又可以推至万,由万再推广下去,是永远也数不尽的。但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根本道理却是不变的。

天覆盖在上,地运载在下,于是繁衍万物。当万物还没有长出地面时,称为阴处,也叫做阴中之阴;当万物才长出地面的时候,就叫做阴中之阳。阳气赋予万物以生机,阴气赋予万物以形体。所以万物由于春气的温暖而萌生;万物因夏气的炎热而成长;万物借助秋气的凉爽而收获;万物因冬气的寒冷而收藏。这是阴阳四时气候变化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律。如果违反这种规律,那么天地之间,阴阳就会阻塞不通。这种阴阳变化的规律,也适用于人体,可按照此规律以此类推,直到无穷无尽。

黄帝说:我希望听你讲一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

岐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面名叫广明,后面名叫太冲,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少阴上的经脉,为太阳经,太阳经下端开始于足部,上端结于面部的命门,称之为阴中之阳。上半身为阳,腰身以上阳气盛,所以上半身也叫广明,下半身叫做太阴,太阴的前面,叫做阳明。阳明经下起于足穴,称之为阴中之阳。由于厥阴表示阴气已尽,重新回阳,所以厥阴之表,叫做少阳,少阳经脉的下端开始于足部。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又是阳气刚开始出现,所以称之为阴中之少阳。所以三阳经离合和分开,主要是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三者要互不排斥,要凝聚在一起而不分散,叫做一阳。

《内经》把人体看成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整体。因此,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阴阳相合就形成了中医养生观。

足三阳经之离合

三阴经之离合

黄帝说:我也想听听三阴的离合情况。

岐伯说:外属阳,内属阴。那么,身上手足当中的经脉为阴,冲脉在脾的下方,叫做太阴。太阴脉起于足端的,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叫做少阴。少阴脉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阴脉起于足端,称为阴之绝阴。三阴集合与分开情况,主要是太阴为三阴之表,所以为开,厥阴是三阴之里,因而为阖,少阴在表里之间则为枢,三者要互相协调,聚合在一起而不下沉,称为一阴。

阴阳之气,运行匆匆,一昼夜循环一周,一刻不停,这就是气运行于内部,形立于外表,阴阳离合、表里相互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