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了腹中的多种疾病,包括鼓胀、血枯病、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病和妊娠的特征等。
黄帝问:有一种病,早上吃了东西,晚上就不想再吃了,属于心腹胀满病的一种。这种病的医学名称是什么呢?岐伯回答道:这种病称为“鼓胀”。黄帝又问:应当如何治疗呢?岐伯说:用鸡矢醴治疗,服一剂就可见效,服两剂,病就可治愈。黄帝又问:可有的病人,治好之后又复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岐伯说:这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不节制饮食,所以有时会复发;二是病虽然接近痊愈,但因为受风,冷气又会聚集腹中,也会引起病复发的。
黄帝问:有一种属于胸胁胀满的病,饮食受影响,发病时先闻到有腥臊气味,鼻流清涕,吐血,四肢寒冷,目眩晕,大小便经常出血。这种病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病人得了这种病呢?岐伯说:这种病称为血枯,病因一种是在年少时,曾经有过大出血病而留下了病根,另一种是在大醉以后行房事,致使精气耗竭,肝脏损伤,所以月经减少,严重的就会闭经。
黄帝问:如何治疗呢?用什么方法能对血气恢复有效?岐伯说:取四份乌贼骨、一份芦茹,把两种药放在一起,用雀卵调和制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药,先服药后吃饭,一次五粒,用鲍鱼汁送服,能利肠中而下行,并能补益受伤的肝脏。
黄帝问:与上下左右的组织有粘连,是小腹盛满病中的一种,这叫做什么病呢?能治疗吗?岐伯说:这种病称为“伏梁”。黄帝问:那么伏梁病的病因是什么呢?岐伯说:小腹里包着脓血,长在肠胃外面,所以治疗很难。在治疗时,如果按重了,甚至都可以置人于死地。
黄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岐伯说:如果这种病在下腹部,部位靠近肛门和尿道,就会出现从大小便中排出脓血的症状;如果病的部位在上腹部,接近胃和横膈膜,就会引起胃和横膈膜之间生成脓肿包块,成为病程迁延、很难治愈的重病。因此,部位在脐以上的伏梁病严重难治,部位在脐以下的就稍微轻些。尽量避免触动患处,也不能用猛药,以免引起穿孔。在《刺法》里,记载了有关这种病的详细论述。
黄帝问:有的病人出现大腿和小腿部位肿痛,并且有环绕脐部疼痛的症状,这叫做什么病呢?岐伯说:这种病也称为“伏梁”,不过,这是因饱受风寒而发病的。风寒之气充斥大肠,滞留在肠外的脂肪系膜上,由于该系膜的根源在气海,所以环脐而疼痛。对于这种病不能重按患处,也不可轻率地用猛药治疗,否则会造成小便泌结。
黄帝问道:您多次提到患热中、消中的病人,不能吃厚味精粮,也不可以用芳草石类药物。因为吃了石类药物容易出现发癫症状,吃了芳草药物容易患发狂病。但生热中、消中病的,大多数是富贵人。忌吃厚味精粮,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意愿,但如果不用芳草石药,病怎么能够治好呢?希望能请您具体解释。岐伯说:芳香的草药多数性质是辛热的,矿石类药物多数性质是猛烈的,这两类药物,都有急疾坚劲的性质,所以只有心气缓和的人,才能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问:服用这两类药为什么不可以呢?岐伯说:热气本身是轻捷猛烈的,药物的气也是同样的情况,两者如果同时出现在一个部位,就会损伤脾气。脾气属土,而土忌木,服用这类药物,遇到甲乙日,要再诊察症状加重减轻的情况。
黄帝道:很正确!有一种病,症状为胸肿颈痛,胸满腹胀的,这叫做什么病?病是怎样引起的?岐伯说:这种病名为“厥逆”。黄帝问: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采用灸法就会造成失音的后果,采用砭法就会引起发狂症,必须等待它的上下之气交合,才可以进行治疗。
黄帝问:理由是什么?岐伯说:阳气重,就是上部有余,假如再用灸法,无异于以火济火,阳盛入阴,就会出现失音的症状;如果采用砭石疗法,则阳气就会随之外出,而阳气外出,就会出现神志失常以致发狂的症状。所以对于这种病的处理,只有等待上下之气交合,然后进行治疗,治愈的疗效才可能达到。
黄帝道:事实应当就是这样的!对于妇女怀孕将要分娩,怎样才能诊断出来呢?岐伯说:妇女身体不舒服,好像是有病,但又切不出来有病象的脉息。这就是妇女处于这种情形的脉象,以此来进行诊断。
黄帝道:发热且觉得身体有的地方疼痛,出现这样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凡是发热的病,都可见阳脉。三阳经脉,显然是动的。病在少阳,人迎脉比气口脉大一倍;病在太阳,人迎脉比气口脉大两倍;病在阳明,人迎脉比气口脉大三倍。病邪由阳入阴,病在头部与腹部,就会引起腹胀和头痛。黄帝道:讲得非常有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