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由外界邪气引发的为标病;病由体内固有的邪气引起的为本病。对于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大小便不通利的情况,应先治疗大小便不通这一标病,然后再治其本病。标本之说是《内经》极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如果肾有病,则会感到腹腰脊疼痛,胫部发酸,经过三天,病传到膀胱,出现背脊筋痛,小便不通的症状;再经过三天,病传到小肠,出现小腹膨胀的症状;然后再过三天,病传到心,出现两胁胀痛的症状;如果再过三天仍没有治好,就会导致死亡。

本篇论述了疾病的标本逆从的针刺原则和方法,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针刺原则及对死生的判断方法。


黄帝问:疾病有标与本的区别,针刺的方法有逆和从的差异,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对于针刺的原则,一定要先辨别病情的性质属于阴还是属于阳,并把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先后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清楚,然后确定施行逆治还是施行从治,治标还是治本。所以说有些病在标而治标,有些病在本而治本,有些病在本而先治标,有的病在标而先治本。因此在治疗方法方面,有先治标而见效的,有先治本而后病情缓解的,有运用逆治法而治愈的,也有运用从治法而达到治疗效果的。理解了逆治与从治的方法,就可正确地治疗而不必过多疑虑;明白了治标和治本的轻重缓急,治疗时才能游刃有余,万无一失。如果分不清标和本,治疗时必然盲目混乱。

关于病情的属阴属阳,治疗的逆治从治,疾病的标和本,这些治疗的基本原理,可以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小到大,从某一点出发,触类旁通,就可以知道各种疾病的原理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又可以由少推多,由浅到深,从一种疾病而推知各种疾病,观察目前的现象可以推知未来。尽管如此,讲标病与本病的道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却不容易做到。

治疗时违背标和本的原理,叫做逆;治疗时遵从标和本的道理,叫做从。如果先患某病,然后才气血逆乱的,要治本病,即先犯之病;若先因气血逆乱,然后才患病的,也应先治本病,即气血逆乱。对于先因寒邪致病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情况,应当先治其寒病;先患其他病证而后生寒病的,应当先治其原本所犯的病。对于先患热病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情况,应当先治热病;如果先患热病而后出现中腹胀满的,则应当先治疗中腹胀满的标病。对于先患病而后发生泄泻的情况,应当先治疗先患之病;对于先患泄泻而后又生其他病的,则应当先治疗泄泻。即先把泄泻调治好,才可以治疗其他病证。对于先患病而后发生中腹胀满的情况,应当先治疗中腹胀满的标病;对于先患中腹胀满病的,而后出现烦心的情况,应当先治疗其中腹胀满的本病。人体所发生的疾病,有的是由外界邪气引起的,有的是由体内本身的邪气引起的。病由外界邪气引发的为标病;病由体内固有的邪气引起的为本病。对于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大小便不通利的情况,应先治疗大小便不通这一标病,然后再治其本病。如果是邪气偏盛引起的实性疾病,应采用本而标之的治疗方法,即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如果是正气不足导致的虚性疾病,应采用标而本之的治疗方法,即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要谨慎地观察病情的轻重缓急,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适当的治疗。病轻的可以标本兼治;病重的就要从实际出发,或者治本或者治标。另外,如果先是大小便不通利,而后引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疗大小便不利这一本病。

疾病的传变,与五行中生克制约的规律相对应,必先传到患病之脏所克制的脏中。如果心脏有病,则先有心痛发作,大约经过一天,病传到肺,出现咳嗽的症状;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肝,有胁部胀痛的症状;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脾,出现大便闭塞不通的症状,身体疼痛且沉重;如果再过三天没有好转的迹象,五脏就要受到损伤,必然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在半夜的时候,在夏天多死于中午的时候。

标本之说在中医学中所指甚广,本篇的标、本主要是对疾病的先后主次而言,即“本,先病。标,后病。”标本之说是《内经》极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如果肺脏有病,先是喘咳,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肝,就会出现胁肋胀满疼痛的症状;大约经过一天,病传到脾,出现身体沉重疼痛的症状;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肾,就会出现肿胀的症状;如果再过十天仍然没有治好,就会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于日落的时候,在夏天多死于日出的时候。

如果肝脏有病,首先感到头目眩晕,胁肋胀满,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脾,便出现身体沉重并伴有疼痛的症状;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胃,就出现腹胀的症状;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肾,就出现腰脊小腹疼痛,腿胫发酸的症状;如果再过三天还没有治愈,就会死亡。在冬天多死于日落的时候,在夏天多死于吃早饭的时候。

如果脾脏有病,首先感觉身体疼痛沉重,大约经过一天,病传到胃,产生胀闷的症状;大约经过两天,病传到肾,出现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的症状;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膀胱,出现背脊筋痛,小便不通的症状;如果再过十天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就会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于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夏天多死于吃晚饭的时候。

如果肾有病,则会感到腹腰脊疼痛,胫部发酸,经过三天,病传到膀胱,出现背脊筋痛,小便不通的症状;再经过三天,病传到小肠,出现小腹膨胀的症状;然后再过三天,病传到心,出现两胁胀痛的症状;如果再过三天仍没有治好,就会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于天亮的时候,夏天多死于吃晚饭的时候。

如果胃有病,首先感觉腹部胀满,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肾,出现小腹腰脊疼痛,胫部发酸的症状;大约经过三天,病传到膀胱,出现背脊筋痛,小便不通的症状;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脾,就会出现身体沉重的症状;如果再过六天仍没有治愈,就会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于半夜以后,夏天多死于午后。

如果膀胱有病,首先出现小便不通的症状,大约经过五天,病传到肾,出现小腹胀满,腰脊疼痛,胫部发酸的症状;大约经过一天,病传到小肠,出现腹部膨胀的症状;大约经过一天,病传到心,出现身体沉重疼痛的症状;如果再过两天治不好,就会导致死亡。在冬天多死于半夜后,在夏天多死于午后。

所有的病证依据次序相传递,如上述次序相传的,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但间隔一个脏器或隔三个脏器、四个脏器相传的,还是可以进行针刺治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