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了周痹与众痹这两种病症的鉴别,从而说明了痹症的病因是风、寒、湿三邪的侵犯。
黄帝问岐伯说:“周痹这种病,病邪随血脉在人体中上下移动,其疼痛的症状上下左右相应,遍及全身而又存在于身体的每一部位,我想听听由这种邪气所引发的病症,是在血脉中,还是在分肉间?发端于哪里?由于疼痛部位转移得很快,所以医师经常来不及针刺痛处,疼痛比较集中的时候,尚未想出应对方法,而此时疼痛已经在全身游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岐伯回答说:“这是众痹的特点,而不是周痹。”
黄帝说:“我希望听闻众痹的情况。”岐伯回答说:“众痹的疼痛,各有一定的部位,时发时止,其左右可以相应,但不能遍及全身,而是交互发作或交互停止。”黄帝说:“说得很明了。但是对于这种病,怎样针刺呢?”岐伯回答说:“针刺这种病,疼痛虽已停止,但仍应在其原来的病处施针,以避免重复发作。”
黄帝说:“好极了。您能说说周痹是怎样的情况吗?”岐伯回答说:“周痹的邪气在血脉之中,能随血脉上下移动,而不能左右流动,其发病部位是固定的而非移动的。”
黄帝说:“怎样针刺这种疾病呢?”岐伯回答说:“对于疼痛从上部发展到下部的,应先刺其下部,以阻遏病邪,然后刺其上部以除痛根;疼痛从下部发展到上部的,先刺其上部,以阻遏病邪,后刺其下部以解除痛根。”
黄帝说:“很对。那么这种疼痛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根据什么来定名为周痹呢?”岐伯回答道:“风、寒、湿三气,侵入肌肉皮肤之间,将分肉间的津液压迫为汁沫,并在遇到寒气后凝聚,凝聚后的肌肉受到排挤,从而产生分裂,因而会发生疼痛。疼痛发生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疼痛部位,邪气就会贯注到疼痛部位而发热,发热则寒散而疼痛缓解,而后就会无热而冷,但此处厥冷,其他地方的痹痛又会发作,其情形与以上相同。由于此种痹痛既不发在体表,又不发在内脏,只出现在分肉之间,从而扰乱人的真气正常运转,所以被称为‘周痹’。用针刺治疗这种病症,首先要气脉,逐次检查其病处,再查看虚实,以及大络中血脉涩结不通的状况。如果脉虚而空,就先行调治,采用熨法疏导经脉,如果脉象坚实,就应牵引病人的四肢,帮助加速他的血脉运行。”
黄帝接着说:“是啊,我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也懂得了治疗方法。九针的道理,在医经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是用来治疗十二经脉的阴阳病症的。”
风、寒、湿三气,侵入肌肉皮肤之间,将分肉间的津液压迫为汁沫,并在遇到寒气后凝聚,凝聚后的肌肉受到排挤,从而产生分裂,因而会发生疼痛,即痹症。痹症分为周痹与众痹,疗法大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