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隶属于政府或消防部门,而协助、参与院前急救的急救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室)隶属于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我国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为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行政上隶属于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级政府将院前急救列入本地区的卫生发展规划之中,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省、地、县3级,大中小城市的急救中心或急救站,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全面、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
1.急救指挥中心、急救中心的任务 急救指挥中心或中心急救站是在所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统一指挥辖区内的日常急救工作。确保通讯通畅,动态掌握本地各医院的急诊资源、辖区内急救车辆的使用情况、本地的交通状况等情况,保证本地急救服务的监控和调度指挥。在接到呼救后立即派出急救人员,在收到急救人员的伤病情报告后选择、安排或调配恰当的医院、人员和相应的必需物质。以医疗急救为中心,负责对各科急危重症患者及意外灾害事故人员的现场和转送途中抢救治疗。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有条件的急救中心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2.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承担急救中心转送和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包括急救医护人员对现场病情或指挥中心的指令、信息等能做出迅速反应。如对急救人员的现场处理进行指导和安排院内的接诊准备,以及对须出诊的情况派人员、派车和保持联系。当患者送达医院急诊科后即脱离急救人员而进入医院的急诊医学工作范围。个别城市的医院急诊科同时具有出车、出诊及院前急救的工作任务。
3.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站等单位的任务 在急救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急救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负责所在地段单位的战伤救护、防火、防毒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旦出现急危重症患者或意外灾害事故,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前,及时、正确地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互救。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装备
急救运输工具、通讯设备将急救网络各网点的急救医疗资源联络成网。通讯、车辆和医疗构成院前急救3大要素。急救网络的装备分为硬装备和软装备2类,硬装备指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软装备指急救人员的素质。
1.通讯设备 通讯设备可分为有线、无线。
(1)有线:进线,我国的专用急救电话号码,卫生部和邮电部在1986年联合发文规定,中国院前急救机构统一使用急诊呼救电话号码为“120”,急救中心与下属急救分站设立专线或网络等。作为特殊项目服务的有线电话容易记,容易打,只要不超负荷,急救信息的传递总是畅通无阻的。出线一般指本单位救护分站、有关医院和部门的直接联系,不受市内电话局线路的影响,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2)无线:由于无线对无线是直接拨号选呼的,便于组网,急救信息的传递十分灵活方便。因此,特别适用于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涝、台风、地震等)中大批伤员的紧急救护,缺点是通讯距离短,容易受地形、周围环境的影响。
拓展链接
在发达国家,功能齐全的直升机、救护车已属基本医疗装备,它们既是运输患者的工具,也是抢救患者的场所。简易呼吸器、心脏除颤器、氧气瓶、脊柱板、颈托、药品、敷料等已成为必备工具。
2.运输工具 我国的急救运输工具主要是救护车。按1995年卫生部急救中心标准,即急救中心至少有20辆救护车,至少设3个急救分站,每5万~10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实行统一调度、就近派车、就近送医院的原则。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救护车一般分成监护型、普通型和运输型3类。其中,监护型急救设备齐全,急救药品种类多,相当于流动的ICU,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现场急救和医疗监护;普通型急救设备比较简陋,急救药品较少,主要用于一般急症患者的对症处理和安全转送;运输型只是用于伤病情已稳定或康复患者的转院、出院等。
3.急救医疗设备 除急救运输工具外,医院急诊科的设备包括除颤复苏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引器、呼吸机、供氧装置、输液泵、急诊检验设备、床边X线机及CT机、超声诊断设备等。
4.急救人员 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毕业生直接派入或医院调进,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医务人员上岗前均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急救培训和随车救护实习,要求在接到呼救讯号后于5min内出发,到达现场后了解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施行紧急心肺复苏和其他基本急救技术,及时通过通讯设备向本地急救中心或医院报告情况以获得指示,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护送患者到相应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拓展链接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院前急救工作多由消防机构中受过一定医学训练的消防救险人员组成,如急救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EMTs),他们既有医学知识又有救援技术,在灾难事故及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从1983年开始,EMT由交通部进行分类训练,包括80~140h课程的基本急救员培训,介于基本和高级之间的中级急救员培训,接受超过1 000h的高级生命支持和静脉与气管插管等训练的高级急救员培训。标准化训练后按急救员注册制度进行注册上岗。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常备不懈、交通通讯以及快速反应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是对急救网络软、硬装备的管理。
1.急诊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
(1)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使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
(2)科学地管理急诊科工作,组织急救技术培训。
(3)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4)战地救护,包括通气、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1)第一目击者:是能参与实施初步急救、能正确进行呼救的人员。
(2)急救医护人员:一般情况下,救护车上应配备2名合格的急救人员,参加随救护车在现场和转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伤病员送到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疗。
3.建立急救医疗服务通讯网络 优化急救医疗服务通讯联系,可以说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救护站、救护车与医院急诊科应配备无线通讯,有条件的城市应逐步建立救护车派遣中心和急救呼叫专线电话。通讯网络的建立,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建立救护站,大城市应设立一个救护中心和若干个分站。救护站要建立必要的通讯设施,要配备一定数量车况良好、具有必要的救护设备的救护车,要有足够数量的急救医护人员编制,要有1~2名急救医师随车出发,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必须彻底改变救护车仅作为运送工具的状况,添置先进的急救、监护设备。急救医务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救的同时,能用无线通讯工具和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急诊科医师的指导,并通报患者即将到达,使急诊科做好必要的准备。
5.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 医院急诊科应有独立的设置,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编制,要有一定规模的装备,还要有对内对外的通讯设施。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素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科专业护理队伍;组织考核、演练,使训练计划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急诊科、抢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要提高急诊科室的应急能力,为了随时准备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医院应组织急救小组,并每日将该小组值班人员的名单公布于急诊科,遇有急危重症患者来院,该小组成员迅速到位。这样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将耽搁和延误减小到最低限度。
6.加强横向联系,培训协作部门,提高应变能力 急救中心要与本地的公安、消防、学校、公共场所等建立联系,培训基本急救知识,定时演习,为灾难发生时进行各种抢救训练,加强急救网络的组织和联系。遇到灾难或意外事故时,就能快速做出有效反应,组织救险人员有条不紊地投入抢救。
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在现场得到正确、有效的初步急救极为重要,这样可使患者在生命体征尽可能稳定的情况下被送到医院进行确定性治疗。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的保证。美国国会于1973年提出,并已于1976年就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法案。因此,制定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条例是当务之急,各地应立即着手建立和逐步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使我国的急诊医学,尤其是急危重症救护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以造福于所有急危重症患者。
学习指导
本章小结
1.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2.研究范畴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灾难救护、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等内容。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个包括院前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和ICU、CCU或专科病房3个部分在内的有机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系统,完整的EMSS包括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内急诊服务机构;重症监护病房。国内将这一整体称之为“急救网络”。急救运输工具、通讯设备将急救网络各网点的急救医疗资源联络成网,即通讯、车辆和医疗构成院前急救3大要素。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包括急诊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建立急诊医疗服务通讯网络;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及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加强横向联系,培训协作部门,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
特别提示
1.急救护理原则:赢得宝贵时间(时效观念)和挽救生命(生命第一原则)是急救护理的两大根本原则。
2.急救护理的思维方法:要分清病情轻重缓急;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确切、有把握的操作技术;把握好独立和合作的关系;将心理护理融于急救护理工作。
实践与思考
某患者,因“急性中毒”昏迷伴生命体征不稳定而急送入当地卫生院救治,卫生院以中毒原因不清、病情复杂、病症危重为由只是呼叫县级120急救中心而未做相应处理。
思考题:
卫生院的上述做法妥当吗?违背了急救护理的什么原则?
练习题
一、A1型选择题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
A.emergency medicine B.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D.department of emergency
E.nursing in emergency
2.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
A.患者呼救的紧急处理 B.紧急救护枢纽
C.灾害遇难者急救 D.救护值班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
A.看 B.触
C.听 D.问
E.教
4.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
A.第一环节 B.第二环节
C.第三环节 D.第四环节
E.第五环节
参考答案
1.B 2.A 3.E 4.C
二、简答题
1.急救护理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2.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思维方式?
3.什么是EMSS?它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任务是什么?
(周玉琴 王嗣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