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检分诊室
预检分诊处应设在急诊科入口明显位置,它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预检分诊护士一般由有经验的护士担任,预检分诊护士是急诊就诊环境与诊疗过程中的主要组织管理者。具体负责分诊和挂号工作,做到迅速分流患者进入抢救室或专科诊室。
预检处应配备有通讯设备电话机、对讲机,呼叫设备,方便与相关人员、相关科室联系;还需各种检查用物(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表、检查床、候诊椅、平车、轮椅、常规化验用品等)和各种书写表格、常规化验单、患者就诊单、患者登记本等医疗护理文件记录表格。
(二)抢救室
抢救室是急诊抢救患者的场所,设在靠近急诊科(室)的入口最近处,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照明,大型综合抢救室面积应在65m2以上,设有1~3张多功能抢救床,以便紧急时同时抢救数名危重患者。室内备有抢救患者必须的仪器设备、物品和药品。
室内应配备的主要抢救仪器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护仪、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低温治疗机、输液泵、简易呼吸机、开口器、各种通气导管、气管插管、喉镜、洗胃管、三腔二囊管、氧气、输液用品以及各种抢救包等;常用的急救药物有抗休克药、强心药、中枢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镇静镇痛药及常用液体等。
(三)观察室
对短时间内不能明确诊断,需较长时间治疗,病情较重需继续观察以明确诊断者或抢救后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的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观察室的设置和管理与普通病房相似,需设置治疗室、处置室、医护办公室、配餐室、库房、卫生间。病室内设立正规床位,床号固定。留观的患者一般24~72h离院、转院或住院,按照医院床位的5%设置观察床位数。
(四)急诊手术室
急诊手术室的位置与急诊抢救室、外科诊疗室毗邻,用于外科急诊危重患者。视病情进行清创处理;如经抢救和初步处理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者,需在急诊手术室进行抢救手术。
急诊手术室的设置除一般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外,应重点突出手术抢救设备。设无菌手术间、清洁手术间和清创室各一间,并有相应附属房间,如敷料间、器械准备间、洗手间和更衣间。手术间应备有多功能的手术床、无影灯、紫外线消毒灯、转动椅、器械柜、器械车、麻醉桌、托盘、输液架、X线观片灯、治疗台、清创治疗车等手术、清创设备;还应配备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装置、麻醉机、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抢救用品及常用的麻醉、急救药物等。
(五)治疗室
位于抢救室旁边,室内有配液操作台和无菌物品柜,操作台上放置治疗盘,内有消毒溶液、棉签、无菌镊、开瓶器等,另外可存放患者临时使用药液和治疗输液单等。无菌柜内存放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治疗室内要安装紫外线灯,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六)诊察室
急诊室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等诊室。急诊室的医师由专职和各科派值班医师轮流相结合。外科诊室附近设清创室,骨科患者多可设骨科及石膏房。在诊查室内除必要的诊查床、桌、椅外,尚需按各专科特点备齐急诊所需的各种器械和抢救用品。
(七)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收治危重患者进行抢救、集中治疗和监护的场所,最好与急诊抢救室毗邻。一般设置2~8张床,由专职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急诊监护室常为圆形、长方形、U形布局,中央监护台能观察到所有患者,各种监护抢救设施设备齐全,可实行24h连续不间断监护,发现异常可及时抢救处理。监护室应备有多功能监护装置、心肺复苏用物、呼吸机、除颤器、心电图机、血透机、临时心脏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中心静脉压管、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抢救车、各种抢救药品、抢救物品如喉镜、各种型号的通气导管和气管插管、手控呼吸器等相关的急救设备与器材。
(八)隔离室
遇有疑似传染病患者,护士及时通知专科医师到隔离室内诊治,患者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疑似传染病患者的专用厕所。凡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应及时转入传染科或传染病医院。
考点链接
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传染病的级别为:
A.甲类 B.乙类 C.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D.丙类 E.未分类
解析:答案选C。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狙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