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逍遥散化裁治疗肝气抑郁

逍遥散化裁治疗肝气抑郁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有逍遥之名。加熟地黄名黑逍遥散,以益阴补血而养肝。李某,女,38岁。此次行经已9天,仍未结束。孙某,女,28岁。兼行经前3天头痛,口干,心烦易怒,全身不适。全身不适等症状消除。王某,女,41岁。非月经结束数日,胀痛难以消失。刘某,男,47岁。治之大法,非疏肝理气、活血散瘀难以奏效。

组成:当归、白芍各12g,白术、柴胡、茯苓各9g,甘草3g,煨姜3片,薄荷6g(参考量)。

功用:理气解郁,疏肝调经。

主治:血虚肝燥,骨蒸劳热,潮热咳嗽,往来寒热,口干便燥,月经不调。凡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火眼赤痛,连及太阳,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均宜此方加减治之。

方解: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郁,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煨姜暖胃祛寒,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症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加减:加牡丹皮、山栀子名八味逍遥散,亦名丹栀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目暗。牡丹皮能泻血中伏火,栀子能泻三焦郁火,故薛氏加之,以利肝气,兼以调经也。加熟地黄名黑逍遥散,以益阴补血而养肝(引自《成方切用》)。

治验例一 肝经湿热

李某,女,38岁。2003年7月5日诊。自述:5年来月经超前7~10天,量不多,血色暗红,时有小块状,腰腹坠胀,伴发热如感冒状,时轻时重,咽干口苦,心烦易怒,两胁隐痛,小便时黄而短,大便秘、溏兼见,头目不清,偶感眩晕,食欲不佳,甚至全身酸痛。此次行经已9天,仍未结束。诊:患者形体偏瘦,肤色乏润,唇舌之色暗红,舌尖鲜红,苔厚微黄乏津,脉来弦数。辨证:肝经血热,三焦湿郁。治法:疏肝解郁,凉血调经。用本方加山栀子、牡丹皮、泽兰、黄芩各12g,以清热泻火,凉血调经,3剂。嘱患者前二煎内服,第三煎宽水煎数沸,加陈醋半斤,待温泡足至水微冷(约20分钟)。

7月10日二诊。自述:上药尽剂,月经已停,潮热亦退,全身稍感轻松。患者面色无变化,舌苔退至薄黄,仍乏津润,脉来细缓,热退之象,经水已停,上方去丹、栀、芩、兰寒凉之味,原方加酒炒生地黄、女贞子、醋制香附各9g,丹参18g,以凉血养阴,舒郁调经,5剂,服用法同上诊。

7月18日三诊。自诉:体酸胁痛,潮热心烦诸症,已基本消除,不想再服汤药。观其气色,已见润泽,脉来细缓,弦数之病象亦衰。劝患者将二诊方再取5剂,研末为丸,每服6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巩固疗效。

询访1年,经水每月超前3天,5天上下结束,已无经期发热胁痛等症。

治验例二 血热妄行

孙某,女,28岁。2003年8月5日诊。自述:近2年每次行经流鼻血,起始可止,以后用尽办法也难止住。兼行经前3天头痛,口干,心烦易怒,全身不适。诊:患者面色隐红,舌质暗红,苔薄黄而燥,脉来弦数,沉取有力。辨证:肝气上逆,血热妄行。治法:平肝降逆,凉血调经。用本方减去白术、茯苓,以去其温燥、淡渗之性,加山栀子、牡丹皮、大蓟三味,以清肝经郁热、利三焦实火、泻血中伏火、凉血止血,而止其衄。3剂。此方亦前二煎内服,三煎宽水,加醋泡足。忌食辛辣、荤腥油腻,饮食以清淡为要,切勿生气动怒。

8月9日二诊。自诉:鼻血已止,经行依然,头痛减轻,烦躁已息,唯全身乏力仍在。肝经血热势减,凉血之味大蓟减去,复还白术、茯苓,以补脾去湿,而缓肢体之困,皆脾主肌肉四肢,脾不健则肢体必倦怠也。丹、栀、薄荷仍存者,风火郁热待续清耳。再3剂,用法同上诊。

8月14日三诊。自述:经行已止,共来6天。全身不适等症状消除。嘱患者暂不服药,待下次行经前7天,再服二诊方三五剂。

半年后顺访:自行经前服5剂药后,月经再未鼻衄,亦无其他不适症状。

治验例三 血虚气滞

王某,女,41岁。2001年2月28日诊。自述:每次行经肝区痛,痛必10日左右方停;行经前3天隐隐胀痛,经行三四天后疼痛加重,经止后仍要痛两三天,现正行经第四天。痛甚时心情烦躁,口微干苦,夜寐不实,饮食乏味,全身无力,如此亦有5年之久。诊:患者面色萎黄,似蒙垢尘,失于润泽,两颧下隐隐透见淡青紫色,舌质灰暗淡紫,舌苔微黄厚腻,脉来中取弦迟兼滑,沉按无力。辨证:血虚气滞,肝脾失和。治法:健脾疏肝,益气活血。用本方加党参18g,以补脾益气,加醋制香附12g、煨木香9g,以疏肝理气止痛,3剂。服法同上二例。

3月5日二诊。自述:药服至2剂疼痛已明显减轻,3剂服尽疼痛消失。复诊其脉,弦迟之象已退,转为细缓。舌质灰暗、舌苔厚腻亦见退化。经行初停,血虚可知,故每个月经行4天后疼痛渐剧。上方去薄荷之凉散,加炙黄芪15g,以补脾益气,去木香、香附之香燥耗散之性,用丹参18g、熟地黄12g,以补血活血之味代之。续服5剂。煎前每剂药加大米30g,浓煎温服,前三煎内服,第四煎加陈醋3两泡足。经期前后10日,勿食生冷油腻,少近凉水,尤其是冰冻饮料、食品,切勿纳之。询访1年余,以后行经未再疼痛。

治验例四 肝气不舒

王某,女,34岁。2000年4月5日诊。自述:近3年以来,每个月行经前四五天乳房胀痛,胸胁不舒,烦闷欲呕,口微干苦,睡眠多梦,食减体困。非月经结束数日,胀痛难以消失。现已行经3天,血色暗红,时夹块状。诊:患者面色暗青,两颧尤为明显。唇、舌暗红,舌苔灰厚微腻,脉弦微迟,沉取弦滑有力。辨证:肝气不舒,脉络瘀阻。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用本方加红花9g、桃仁6g、川芎9g,以活血行气散瘀,3剂。水煎,加益母草红糖15g、老黄酒1两,前二煎温服。三煎加陈醋半斤泡足。

4月9日二诊。自诉:胀痛已去大半,月经即将结束,其他症状也有减轻。患者面、唇、舌质,暗青之色微退,灰腻苔亦明显化淡,脉来弦迟转为细缓,实邪瘀阻已退,理气养血当续。上方去桃、红活血散瘀之品,加熟地黄15g以补血养血,加醋制香附9g以疏肝理气,气血活则经水调,经水调则自无瘀阻胀痛之苦。续服5剂,服法同上诊。并嘱另取3剂,共研细末,每服6g,日服3次,少量黄酒、益母草红糖,同温开水调服。

随访近2年,自上药服后,经期乳房再未痛胀已1年余。

治验例五 肝气郁滞

刘某,男,47岁。1999年3月6日诊。自述:几乎每次生气饮酒,右胁部都胀气疼痛,痛甚时似刀刺状,疼痛难忍,心情不好时亦痛。如疼痛数日不止,兼有忽冷忽热,全身酸痛,食欲减退,肢体乏力。诊:患者面色暗红,唇色乏泽,舌苔黄厚而腻,舌质深红而暗,脉来弦实有力,时见滑数。思此人嗜酒过度,湿热偏盛,肝气郁滞,肝血失和;加之患者性情暴躁,嫉恶如仇,故每饮酒时,便胁腹刺痛,胀满气逆。治之大法,非疏肝理气、活血散瘀难以奏效。用本方加丹参18g,醋制香附12g,红花、延胡索、郁金各9g,以活血理气,散瘀止痛。并嘱其每日用葛粉3两,分3次温开水冲服,与汤药3剂同服,末煎加醋泡足。

四月10日二诊。自述:3剂服后,胀痛消去过半,仍感胁腹饱满,大便干结难解,食欲不香,全身困倦。诊其脉色,均无明显变化,虽痛胀减轻,是乃气顺血活,但其湿热阻滞,尚未化解。复于上方再加生大黄9g后下,必待大便通利方可,3剂。

4月13日三诊。见患者精神已振,面色润泽,舌苔薄白津润,暗红色退,脉来缓滑,皆病去之象也。嘱其控制酒量,减少恚怒,保持情绪舒缓,此病自可少发或不发。

随访:患者病愈未及1年,复暴饮大怒无常,未至三载,猝致中风(脑出血),不3日而亡。此患者不遵医嘱,仍大怒暴饮伤肝,肝经血热妄行,夹肝风上扰清空,以致于血管爆裂,猝然毙命。作为医者,既感无奈,又很痛心!

治验例六 经血紊乱

陈某,女,49岁。1980年3月3日诊。自述:近1年多来月经错前错后,有时1个月2次,有时2个月1次,量也不正常,时多时少,淋沥七八天方净。来时肚子不痛,唯感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无明显疾病,皆说“功血”’。但头痛心烦日重,手足心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睡眠多梦。诊:患者面色憔悴,唇甲干糙,缺乏血色之润,舌质淡红而暗,舌苔薄黄乏津,脉来细数无力,沉取则散。思患者已到绝经之时,因而月经紊乱,故见所述症状,病属漏证。理当疏肝理气,养血调经,用本方加酒炒生地黄15g、丹参18g、泽兰12g、龟甲9g,以益阴血,调经止露。3剂,煎前入大米30g,头、二煎加益母草红糖半两、黄酒2两合服,三煎加陈醋半斤,泡足半小时。

询访:3剂药尽剂经停,不适症状渐失,从此绝经,身体亦健。

治验例七 肝脾失和

张某,男,41岁。2002年11月10日诊。自述:头脑总觉不清醒,睡眠不实,容易出汗,饮食无味,时感心烦不宁,胁肋隐痛,全身酸软,记忆力下降。诊:患者精神萎靡,肤色乏泽,舌苔花剥,色微黄乏津,舌质暗红,脉来细弦微数,沉取似散。素知患者工作压力大,力不从心,又不甘人下,加之经常饮酒失控,大醉时有;复因情绪不稳,恚怒伤肝,思虑伤脾,肝脾失和,故见胁痛体倦、头昏失眠等症。治宜疏肝健脾,养血安神。用本方加丹参18g、灵芝12g、醋制香附12g,5剂,末煎加醋泡足。同时用甘葛根10g、杭菊花6g,泡水当茶饮。劝其力戒烟酒,精神减压,保障睡眠。

11月20日二诊。自述:10日未饮酒,饮食清淡,药服后身体感到轻松许多,胁肋亦基本不痛,睡眠稍有好转。复诊其脉,小见缓匀,肤色亦见微润,药已对症,上方加酸枣仁9g、龙眼肉12g,以养血安神,续服5剂,服用法同上诊。

12月1日三诊。主诉:睡眠精神续有好转,饮食亦渐增加。二诊方续服汤剂5剂,另取5剂研末蜜丸,续服。

询访3年:患者虽未戒酒,但已节酒,身体亦较以往健康多矣。

治验例八 肝血不活

赵某,女,41岁。1976年9月5日诊。主诉:3年以来,每次行经3~5天胸前隐隐胀痛,停经即消;近1年多胀痛渐重,乳头上外侧内有硬块数枚,大者如荔枝核,小者似枣核,经净仍隐痛不退,中医说是“乳癖",西医断为"乳腺增生"。多处治疗,总不能消。月经也前后错至,经期全身酸困,心烦难寐,懒食乏力。诊:患者面失光华,皮肤干糙,颧骨内侧隐隐透青,唇舌乏泽,暗红微燥,苔薄黄乏津,脉来细弦微数。辨证:肝气不舒,经血失调。用本方加川芎、红花各9g,5剂。煎服法同上例。

9月12日二诊。自述:胸前胀痛已轻,经行较以往顺畅,肢体酸困亦觉好转。药已对症,病已减轻,乳癖待治。上方再加生黄芪15g、土贝母6g、陈橘皮9g,以消其癖结。7剂。头二煎少加黄酒温服,药渣加白酒半两、陈醋半两拌匀加温,先以薄布包之,温敷乳房包块处,冷则加温再敷,1次敷半小时,1日敷2次。敷后将药渣加水5斤许,煮数滚加陈醋半斤,温泡双足半小时。敷时切勿烫伤,敷泡后注意保暖。

9月20日三诊。自述:包块已消,仅右侧一枚大如莲子者尚在,痛胀已除,全身无明显不适。病已去大半,可停汤药。嘱患者将二诊方加白芥子6g、鹿角霜12g、蒲公英15g,取7剂。共研细末,每服9g,日服3次,饭后半小时,用温黄酒或白开水送服。忌生冷油腻及发病之物,情绪要稳定,勿忧思恚怒,劳逸适度。半年后询访:包块消尽,乳癖痊愈。其余不适症状亦完全消除。

按语:逍遥散一方,所治甚广。凡属肝气不舒、肝经火旺而致之胁满郁闷、心烦易怒等症,俱可用此加减治之,以清肝泻火,舒郁缓急,给人以轻快之感,因而有逍遥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