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芪中和汤治疗骨痹死肌

黄芪中和汤治疗骨痹死肌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50余年验证,实为中和稳妥有效之良方。患在上饭后半小时服,在中食远服,在下空腹服。李某,男,64岁。数十年经多家医院治疗,肌肉紫黑而硬,左下肢沉重无力,未能治愈。右下肢肤色已正常,不适症状完全消除;左侧旧患溃口已收敛,死肌复活七成。旧患所剩三成死肌,有待续治。嘱患者注意保暖,勿食海鲜发物,勿过度劳累,谨防受伤。刘某,男,75岁。患者自述有病数种,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

组成:生黄芪18g,当归、熟地黄各15g,鹿角胶12g,白芥子9g,金银花15g,炙穿山甲6g,红花9g,麻黄、肉桂各2g,生甘草6g。

功用:益气和血,复活死肌。

主治:痈疽恶疮,正气不足,毒难起发,脓难形成,或溃烂久不收口,或死肌紫黑,坚硬不化,及骨痹骨膜坏死等症。此方由千金内托散、阳和汤、仙方活命饮、降痈活命饮四方化裁而来,用于半阴半阳证之外科诸症。其温和气血、扶正托毒之功,不寒不热,适宜外伤及疮疡肌死久难复活者。

方解:黄芪甘温益气,实腠理而温分肉,排脓内托,疮家之圣药为君;当归甘温和血,苦温散寒,亦疗痈疽疮疡为臣;熟地黄味甘微温,为补血之上品;鹿角胶甘温养血助阳为佐;白芥子辛温,消肿止痛;金银花甘寒,解毒治疮;穿山甲咸寒,善通经络,消肿排脓;红花辛苦甘温,活血行瘀;麻黄辛温,解肌散寒,调血脉,通九窍,与熟地黄合用,温分肉而不发散;肉桂辛甘大热,益阳消阴,能疏通经脉,宣导百药;甘草甘平,用随其主,协和诸药,使之不争,且能生肌止痛,解百药毒,而为使引。诸药和合,以益气和血,托毒止痛。为治气血失和、正虚毒恋之肌死骨坏等险恶证候。经50余年验证,实为中和稳妥有效之良方。

加减:患在上加川芎,在中加桔梗,在下加牛膝;泄泻加苍术、白术;呕吐恶心加陈皮、砂仁;不思饮食加白术、陈皮;气虚加人参(党参亦可),倍黄芪;阴疽加陈皮、炮姜;排脓加白芷;欲破加皂角刺;痛甚加制乳香、没药。

用法:长流水或甘澜水与清黄酒各半煎,鹿角胶炖化兑服。患在上饭后半小时服,在中食远服,在下空腹服。用量需因人、因证、因体质、年龄、病情轻重,灵活增减。

附:祛腐生肌玉红膏方及配制方法

全当归60g,白芷15g,紫草6g,生甘草36g,纯真小磨芝麻油1斤。将药入麻油浸泡5日,放铁锅中,文火煎至药焦枯,滤净药渣,将油再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下血竭细末12g,用桑、柳、桃木棍(任选其一)搅匀,再下虫白蜡60g融化,离火待油微冷,再下轻粉细粉12g搅极均匀,待成膏,装入瓷瓶中密封瓶口,放水中3日,拔去火毒备用。凡痈疽恶疮溃久不能收口,或创伤感染溃烂不敛,先用生黄芪或金银花煎水待温,洗净患处,再用本膏填塞溃口。伤口浅者,直接将药膏涂敷患处。

此膏拔毒去腐,和营生肌。治一切恶疮大毒,腐烂孔深,洞见隔膜者,用此膏填塞患孔内,自能去腐生肌收口。此方诚为疮科之圣药。吾先人用此治大疮恶烂,及创伤久溃,深烂久不收口者无数,屡收全功。吾用此膏与上方同用,治痈疽创伤,溃烂至内见隔膜,筋骨外露,甚至骨黑肌死,久久不能收敛,而欲截去肢、指、趾者,皆得痊愈。不用升、降二药,减去病人许多痛苦,有腐能化,腐尽生肌,新肉生后,从不留邪。治疗无数险恶之证,无不化险为夷,保全身体,健康如初(验案见《临证治验》)。真良方也,吾甚珍之。

治验例一 下肢溃烂

李某,男,64岁。2005年4月5日诊。自述:左下肢肌死溃烂,起初是在唐山地震时受伤,当时是严重创伤,未及时处置感染,以后经住院治疗创伤愈合,但不久即见皮肤发黑,肌肉变硬。数十年经多家医院治疗,肌肉紫黑而硬,左下肢沉重无力,未能治愈。近1年余又加溃烂,疼痛麻木,行走艰难。左患未愈,右下肢又出现皮肤紫黑,隐隐木痛。诊:患者左腿膝下5寸至足踝前外侧,肤色紫黑而硬,凹凸不平,中间两处溃烂,大者如鸡卵,小者如鹌鹑卵,溃破流淡稀脓血,夹酱油状污水,右侧几乎与左侧对称处,肤色紫黑,微硬不平,紫黑面积比左侧略小,无溃破流水。观其面色淡黑而暗,舌质淡紫,舌苔灰厚微腻,脉象细涩而迟。辨证:正虚邪恋,寒湿伤营。治法:温和气血,助阳排毒。用本方加牛膝12g,以引药下行,7剂。另用生黄芪30g、生姜6g,水煎半小时,滤净渣,待微温洗净患处,1日3次,再以去腐生肌玉红膏填敷溃口,外以净纱布盖之,保持患处洁净。

4月13日二诊。患处肤色紫黑面积已见缩小,紫黑色变淡,以右侧为明显。溃疡脓血污水减少,周围皮肤微皱,木痛减轻。方药对症,不加减续治7日。

4月21日三诊。患者右下肢肤色紫黑已基本消尽,左患肢肤色紫黑退去1/3,溃疡口小者已愈合3日,大如鸡卵者,亦将愈合,其溃口尚有约1cm直径,脓水已少,溃口亦近愈合,上法续治7日。若溃疡口敛,玉红膏停用。

4月29日三诊。右下肢肤色已正常,不适症状完全消除;左侧旧患溃口已收敛,死肌复活七成。患者自述:受伤29年,首次效果满意。旧患所剩三成死肌,有待续治。但患者已厌服汤药,无奈将原方再取7剂,共研细末,熟蜜为丸,每服9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嘱患者注意保暖,勿食海鲜发物,勿过度劳累,谨防受伤。询访2年,所剩死肌逐渐复活,活动自如。

附:祛腐生肌玉红膏方及配制方法

全当归60g,白芷15g,紫草6g,生甘草36g,纯真小磨芝麻油1斤。将药入麻油浸泡5日,放铁锅中,文火煎至药焦枯,滤净药渣,将油再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下血竭细末12g,用桑、柳、桃木棍(任选其一)搅匀,再下虫白蜡60g融化,离火待油微冷,再下轻粉细粉12g搅极均匀,待成膏,装入瓷瓶中密封瓶口,放水中3日,拔去火毒备用。凡痈疽恶疮溃久不能收口,或创伤感染溃烂不敛,先用生黄芪或金银花,煎水待温,洗净患处,再用本膏填塞溃口。伤口浅者,直接将药膏涂敷患处。

此膏拔毒去腐,和营生肌。治一切恶疮大毒,腐烂孔深,洞见隔膜者,用此膏填塞患孔内,自能去腐生肌收口。此方诚为疮科之圣药。吾先人用此治大疮恶烂,及创伤久溃,深烂久不收口者无数,屡收全功。吾用此膏与上方同用,治痈疽创伤,溃烂至内见隔膜,筋骨外露,甚至骨黑肌死,久久不能收敛,而欲截去肢、指、趾者,皆得痊愈,无不化险为夷,真良方也,吾甚珍之。

治验例二 消渴腿烂

刘某,男,75岁。2009年11月1日诊。吾与弟子程辉同往。患者自述有病数种,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右小腿、足掌溃破数处,多家医院都未能治愈,足不能任地,整天躺在床上,身体日见虚弱。诊见患者右下肢前,膝下约6寸处烂一坑,直径5cm×5cm,深烂见骨,足掌正中近次趾处亦有溃疡2个,口深约1cm,宽约3cm,触之呼痛。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语出声颤,不能下床。舌质淡暗,苔白微腻,脉来细弦无力。辨证:气血虚寒,正气羸弱。治法:温补气血,和营托毒。用本方先服3剂。

11月5日二诊。因吾抽不开身,程辉独往。后得知3剂尽剂,溃疡愈合过半,原方续服3剂,三处溃疡均愈合,屡验之方,效不虚也。

治验例三 烫伤久溃

李某,女,87岁。2003年4月5日诊。因吾无暇往诊,弟子鲍飞代劳。患者因取暖烤火,不慎跌入火炉,当即烧着棉裤,左腿自膝至足踝以上,皮肤烧焦,尤其膝盖及胫骨上段,伤势最重。送医院治疗半月余,膝盖及胫骨上段,仍然肉烂见骨,骨黑似炭,裸露于外,长约8cm,宽约4cm;肤色紫暗,疼痛不休。鲍飞用黄芪煎水洗净患处,以玉红膏填塞患孔,内服黄芪中和汤,调治2个月,溃烂渐愈。因骨膜烧损,治疗2个月后,仍有约1cm直径大一块,愈合缓慢,但能生活自理,无明显疼痛。

治验例四 下肢肌死

杨某,男,57岁。2006年3月10日诊。自述:右腿膝盖以下肿胀,肌肉鼓包,肤色紫暗,木痛乏力。起始勉强劳作,近数月患腿不能用力,负重站立不稳。在某大医院诊断为“脉管炎”。多次治疗,效果不佳。诊:患者精神饮食无碍,脉舌亦无明显病象,视其右腿肚前后,肌肉凹凸不平,肤色淡紫而暗,稍用力按之,肌肉深陷,久不能起。辨证:气阳不足,血脉失和。用本方3剂,水煎,加红糖、黄酒温服,药渣加白酒、陈醋适量,布包热敷患处。

3月15日二诊。自述:肿已全消,木痛大减,欲出门打工。药已对症,病未痊愈。应当续治数日,再配制丸药坚持治疗。上方汤药续服3剂,另取5剂,研末制丸,每服9g,日服3次,温黄酒或白开水送服。勿过度用力及冷浴,要劳逸适度,每晚用热水加陈醋半斤泡足,或用木瓜、生姜、红花煎水加陈醋泡足,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询访1年余,腿未再肿,劳作如常。

治验例五 损伤肌死

陈某,男,33岁。1999年9月5日诊。自述:因骑摩托车跌入深沟,上肢面目创伤,右下肢踝骨上端,胫腓骨完全折断,经医院处置,上钢板固定,螺丝裸露在外,半年肿不消退,以后肤色发紫,逐渐变黑,不足8个月取出钢板,螺丝孔不愈合,时流臭水,周围肌肉紫黑,足不能任地,至今又过半年,不见好转。如患者所述,其患处周围肤色淡紫微肿,踝内外共有四孔,孔大约5mm,孔内浸淫,流出淡血污水,气味腥臭。观其面色淡紫暗灰,舌质淡暗,舌苔微厚灰腻,脉来细涩无力,其病类似阴疽。辨证:气阳不振,血脉失和。治法:益气和血,助阳托毒。用本方5剂,内服外洗(每用少量煎取药液,温洗患孔及其周围),再用祛腐生肌膏涂敷,以大块净纱布轻裹防尘。

9月12日二诊。患处周围肤色,紫暗退去过半,微肿全消,患孔缩小,浸淫欲干,舌质、苔灰腻亦蜕,脉来缓弱,伤患明显好转,气阳得振,阴血随和。原方续服7剂,服用法同上。

询访:二诊药服至尽剂,死肌转活,暗紫全蜕,患孔污水尽而口自敛,可以行走,加以适度锻炼,不久完全康复。

治验例六 下肢肌死

叶某,男,39岁。2004年3月3日诊。自述:3年前右小腿轻微外伤,经处置痊愈。1年后伤处蚊虫叮咬,抓破后肤色缓慢变暗紫,皮肤发硬,逐渐扩大。局部木痛,下肢酸软,在医院诊断为“阻塞性脉管炎”。就医多处,治疗几乎无效。诊:患者精神气色脉象,与常人无异。观其右下肢前位,正中处偏内侧,肤色紫黑,凹凸不平,肌肉木硬,稍按呼痛。问其病程多久?答有3年之余。辨证:寒湿阻遏,血脉不通。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本方加川牛膝15g,以引药下行,活血通络。5剂,前三煎加黄酒温服,药渣加陈醋、白酒少量,布包热敷患处不计时,注意保暖。

3月9日二诊。患处肿消皮皱,肤色紫黑微蜕,方已对症,续服7剂,服用法同上。

3月18日三诊。紫黑色明显消退,肿硬已不明显,自感腿痛亦轻。原方汤药续服3剂,另取5剂研末蜜丸,每服9g,日服3次,温黄酒或白开水送服。防止外伤,注意保暖。

询访2年,自服药后未见明显复发,不碍劳作。

治验例七 双侧骨痹

文某,男,45岁。2001年10月5日诊。自述:双侧腰胯疼痛近3年,作CT检查诊断为“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医院让回家休息,待60岁后换股骨头。患者是一家之主,不劳动生活无着,诚请中医治疗,能保持劳作即可。诊:患者形体瘦弱,精神气色尚可,舌质色淡,苔白浸润,脉象细缓,已显正气不旺、气血不足之征。治宜益气养血,助阳通络。用本方加人参、川牛膝各15g,炮姜3g,以补气、活络、散寒,7剂。前三煎内服,加少量老黄酒,以助药势。药渣加白酒、陈醋适量,布包热敷患处不记时,敷1日后,药渣再加水煎数沸,泡足半小时。注意保暖,勿过度劳累。

10月14日二诊。自述:服用期间,双侧臀部内似觉微热,疼痛略轻,能干轻活。嘱患者勿更换方药,续服1个月再诊,服用法同首诊。

11月15日三诊。自述:疼痛继续减轻,能骑自行车外出打工作轻活。因服汤药费时,患者要求配丸药续治,体谅患者边务工边治疗,权将上方取7剂,共研细末,熟蜜为丸,每服12g,日服3次,用少量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叮嘱患者:即使病情继续好转,也要半个月复诊一次。万勿过度劳累,不可饮酒,勿食生冷,注意保暖。

翌年顺访:患者虽然未遵医嘱,一两月不来复诊,但丸药基本未停,劳作无明显影响。

按语:用本方不断治疗单、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明显,症状大多都能减轻,并能使股骨头坏死塌陷阴影减少,可参与轻微劳作,但很难痊愈。究其原因之一,几乎无一人能坚持不间断治疗达到3个月的,即使治疗3个月,也是未遵医嘱,断断续续。除不按时服药,还不注意休息。

吾用此方治疗因骨髓炎反复手术,或外伤感染溃烂,而致肌肉坏死、骨坏死,欲截肢、趾者,均能治愈而保全身体,不留后患。用于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只有显效,难以痊愈,有待进一步深研。

治验例八 皮硬不仁

李某,男,40岁。1990年2月20日诊。自述:先是上肢腕上、肘下外侧,继见下肢髋下、腿肚等处,大片皮肤硬木强滞,犹如死肌,微高于健肤。在皮肤专科医院检查为“硬皮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且有明显发展趋势。诊:患者脉、色及舌质、苔,均无明显病象。辨证:气阳不足,血失温养。治法:益气温煦,养血活肌。用本方5剂,内服渣敷。

2月27日二诊。自述:经内服外敷5日,上下肢感觉轻便许多,硬皮亦变微软,面积缩小,效果明显。方药对症,续服5剂。

3月6日三诊。硬皮明显变软,面积缩小过半,感觉接近健肤,续服5剂。

3月13日四诊。自述:皮肤硬木消除,唯有肤色粗糙,轻抚似与健肤略硬。病愈大半,可用散剂缓服。原方取7剂,共研细末,每服9g,日服3次,温水送服。

半年后顺访:硬皮病临床治愈,知觉正常。

按语:吾首次接诊“硬皮病”,庆幸治愈。可见此方温经活血、治疗死肌之功,非寻常之方能比。

治验例九 乳癖木痛

杨某,女,41岁。2001年12月1日诊。自述:起初每月行经前3~5天,乳房发胀微痛。一二年后隐隐作痛不止,继则乳房内有硬块,由小渐大,心情不好时,疼痛更甚。在医院检查诊断为“慢乳病”。欲手术切除,但不免复发。诊:患者面色失于润泽,舌质淡红而暗,舌苔白厚而腻,脉来弦迟之象。此患为乳癖,性质属虚寒,近似于乳疽。辨证:气阳不足,寒湿凝结。治法:益气助阳,散寒化结。用本方加川芎12g,以行血中之气;加桔梗9g,引药上行至胸中;加炮姜6g,以助群药温经散寒。5剂,药渣布包热敷患处,每日1~2小时,晚间用敷过之药渣,水煎数沸,加陈醋半斤泡足。

12月17日二诊。自述:服药期间,乳房内似觉微微发热,5剂尽剂,硬块稍软,疼痛减轻。嘱患者将上方连续服1个月再诊。

2002年2月27日三诊。自述:因过春节,中间停药数日,硬块已消去2/3,经期前后,疼痛轻微。上方再加陈皮9g以理气化痰,续服1个月。仍内服外敷泡足,忌生冷油腻,保持情绪舒缓,且忌忧思恚怒,注意保暖,保障睡眠。

3月31日四诊。自述:硬块已基本消尽,经期亦不疼痛,精神精力微增,身体比病前较好。患者早有厌服汤药之意,但病患尚未根除,上方再取10剂,研末蜜丸,每服9g,日服3次,饭后半小时,用温黄酒送服,无黄酒则白开水亦可。

11月底顺访:丸药尚未尽剂,硬块完全消尽。后缓服尽剂,病愈身健。

按语:乳癖一病,有10剂左右治愈者,有百剂以上治愈者。除分寒热虚实、气血痰湿外,病程长短、性格与家庭环境、工作及精神状况、生活习惯等,都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还是硬块性质。良性易治,恶性难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