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痰涎壅盛,食谷则呕,水谷难入,不久便气若游丝。众儿孙纷纷从大城市赶回来,带老爷子四处检查,查不出病因。
爷爷说,痰湿为患,变动不拘,如同水饮,没有形成有形之物,靠现代医学是探查不出来的。但这痰饮走哪堵哪,如果阻塞清窍心脑随时都有中风偏瘫之危。
众儿孙们焦急地问,大夫,既然查不出疾病,那怎么治呢?
爷爷说,怪病多由痰作祟,当先绝其痰源。
可怎么绝其痰源呢?大家都一筹莫展。爷爷说,老年人何以痰多,因为饮食肥厚,口味重,而且活动日少,痰浊难消,水谷难化。
小指月说,也就是说,要清淡饮食,七分饱,时常饥饿,时常运动。
这儿孙们不解地问,老年人不是体虚吗,不是营养不足吗?我们用最好的营养都担心不够,这样再饿着,再吃清淡,没什么营养,老爷子会不会吃不消啊?
爷爷笑笑说,不是营养不够,是运化消化不过来。超载会伤车,肠胃负担过度便会伤人。你看他痰涎都往嘴巴上溢,吃东西都呕,明显胃气大伤,和降不利,如果按张仲景的说法就必须损谷则愈。
这些儿孙们又不解地问,什么叫损谷则愈呢?
小指月早听爷爷讲解过好多次,便说,损谷则愈,就是减少饮食摄入,给胃肠道减轻负担,等脾胃气机来复,这样吃少能消化,胜过吃多消化不了。
于是,爷爷便给他开了小半夏汤,其实就是半夏加生姜两味药。
张仲景说过,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也就是说水谷难下,阳明胃经通降功能不好,痰饮上泛呕吐,这时直接用半夏配合生姜,就能很好地打开阳明胃经下行的通道,使痰饮消,水谷下。
爷爷同时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医嘱:每次吃饭只吃半饱。
这条医嘱简直是在折磨这老爷子,因为老爷子家庭条件好,吃什么东西都是放开肚皮吃,选择最好吃的吃。他以为这才是富裕,这才是脱贫,只有随心所欲的饮食,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
爷爷说,错了,小康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而不是吃得满身都是富贵病。节俭不是因为没钱,惜食乃是因为惜福。少吃是因为身体阳气少,就像你有一担柴火,只能烧半锅水,你却烧了一锅水,结果水烧不开,喝了还拉肚子,这样还不如只烧半锅水。
这时大家都听明白了,原来养生不是让你随心所欲地大饱口福。不然的话,把胃肠道吃得堵住了,百脉闭塞,水谷难入,痰饮上泛,就容易中风偏瘫。
这老爷子吃了5剂小半夏汤,胃口就开了,呕吐也止住了,儿孙们都松了口气。从此老爷子便懂了什么叫七分饱胜调脾剂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英国一军医屡屡吐,绝食者久矣。日本医生与美医生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乞诊于余。当时已认患者为不起之人,但求余一决其死生而已。余遂向两氏曰:余有一策,试姑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储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回复原有之康健。至今半夏浸剂,遂为一种镇呕剂,先行于医科大学,次及于各病院与医家(张锡纯治呕,技高一筹,独用半夏,力起沉疴,使得国际大夫们赞叹不已,敬佩至极)。
按:此证若用大半夏汤加赭石尤效,因吐久则伤津伤气,方中人参能生津补气,加赭石以助之,力又专于下行也。若有热者,可再加天冬佐之,若无自制半夏,可用药局清半夏两许,淘净矾味入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