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也给患者的血液、血管和心肌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新的矛盾,有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心悸、神疲乏力、胸闷、胸痛,栗师认为仍属于“胸痹”“心痛”等病证的范畴,其病位在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就是气虚、阳虚,即《金匮要略》中所说的阳微,而所谓标实就是指瘀血、痰浊、气滞等因素影响气血运行,即《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的阴弦。在治疗上仍应以补虚祛实为大法,补虚以补心气为主,兼顾其他脏腑,祛实就是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理气疏肝,在具体运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补气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故《黄帝内经》有言:“诸血者皆属于心。”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迈之人,其心气虚则更为显著,《内经》曰:“年六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这里的心气始衰、血气懈惰、好卧都是心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的表现。若患者心气不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损伤可进一步加重心气虚衰,则使心血运行更加无力,所以可出现术后心悸、神疲乏力、胸闷、胸痛、舌有瘀斑、舌色青紫、脉涩或结或代等症状,治疗应补益心气,药用人参、黄芪、红景天等,方用升陷汤、生脉饮为主,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在补益心气的基础上要注意兼顾五脏,如在心气虚运血无力的基础上又见气短、喘咳等肺气不足的症状时,应酌加五味子、黄芪、桔梗等补益宗气,方可选用补肺汤加减,因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若兼见食欲不振、纳差、纳呆、四肢无力沉重等脾气虚时,当酌加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以健脾益气,资助气血生化之源;若见腰膝酸软,动则喘甚等肾气不足时,当加熟地黄、山萸肉、淫羊藿、巴戟天等以振奋肾气,可用大补元煎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患者大都在40岁以上,妇女多在更年期以后都进入肾气衰的阶段,所以在补益肾气之时应注意肾阴、肾阳的差异,要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不可一味地单纯补阴或补阳;若兼见胸胁满闷,脉细无力等肝血、肝阴不足时也可以仿张锡纯以黄芪、升麻补肝气,或以白芍、当归补血疏肝,方用一贯煎、四物汤一类。栗师认为,血的运行与心之行、脾之统、肝之藏、肺之布、肾之施都密切相关,若五脏中任何一脏或几脏亏虚皆可使脉行渐涩,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而使胸痛、心悸、神疲乏力诸症加重。
(二)活血化瘀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大的血管暂时通畅,但体内的瘀血、痰浊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祛除,加之体内置入异体物质后会更加阻滞体内正常的气机运行。这种瘀血的形成可能是血液本身受到寒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生质地的改变,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黄帝内经》曰:“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脉不通。”也可因血脉受邪而发生瘀塞,由于病程久,瘀血容易阻于小的络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大血管得以开通,但为心脏输送营养的微小血络由于瘀血阻滞仍无法为梗死之心肌运送营养,故使某些症状加重。
故此,以活血化瘀之药促使这些微小血络通畅无阻,恢复对缺血之心脏的血液供应,缩小损伤范围,提高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才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各种后遗症、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栗师使用活血化瘀药多以川芎、赤芍、三七、当归为主。川芎能行血中之气滞;赤芍能行瘀,解痉,止痛,并有清热之功;三七能活血化瘀,又能止痛,还有补益气血的功效;当归为血中圣药,补血、活血,通调血脉。
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栗师强调两点:其一为注意瘀血之寒热而分别选用清热活血药如牡丹皮、赤芍等以活血兼清血分之热,若瘀血偏于寒性则当以温为主,可用桂枝等活血兼温散寒邪。其二,应注意辨证而分别配伍不同药物,如因气虚推动无力则应在活血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等益气活血;若因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者,则应加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之品以理气活血;若因痰浊阻滞而见痰涎或舌苔腻,脉滑者则加半夏、橘红、石菖蒲等化痰之品以化痰活血。
使用活血化瘀药时还应注意对于瘀血不同程度的辨证,并分别采用和血的当归、丹参等;或活血的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或破血的三棱、莪术、水蛭等;或止痛的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等。
(三)祛湿化痰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发生与痰饮密切相关,这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所使用半夏、瓜蒌、薤白等化痰逐饮药皆可说明。从临床实践来看,痰浊与某些胸痹易感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等相关。因此,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津液可以因瘀血阻遏而成痰,正所谓血以津液生,津以血液存,血滞为瘀,津聚为痰,痰阻则血结,血凝则痰生。在临床上,痰浊往往与瘀血并见,因此化痰与活血亦经常并用。但应注意二者的偏重,故此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相关病证治疗中若见到痰黏不爽、苔白、脉滑者、体胖、面白无华者应注意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分辨痰之寒热而用半夏、天南星、橘红等温化寒痰,或用浙贝母、瓜蒌、桔梗等清化热痰。
(四)疏肝理气
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治疗方法缺少必要的认识,心理负担重,情志不舒,所以每遇郁乐情志而有变化,正如《灵枢·口问》之言:“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对于这种术后的胸闷、胸痛、时欲太息等随情志不舒而加重,适当活动而减轻者,多因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滞则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于心脉而发病,当佐以柴胡、香附、枳壳等疏肝理气药调理气机,以川芎、赤芍等活血通脉,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气滞上焦胸闷不舒者可以枳壳、桔梗同用调理气机升降。对于这一类患者,医者应以多方面给予解说,以利于患者走出困境。
总而言之,栗师认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注重局部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术后使用中医药调整气血阴阳,使病患逐步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可弥补介入术治疗的不足。在中医药的治疗中,不论是补气以扶正固本,还是活血、化痰、理气以通络,由于患者病程久长,皆应做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最忌大补大攻,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丸剂缓缓治之,日久功效自现。从这些年的研究报道来看,中药能多途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能有效地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多种后遗症或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