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类专业课程
中医类专业课程可进一步划分为基础专业课程和进阶专业课程,其中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学、推拿学基础以及推拿手法学等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特有的基础专业课程,并为后续学习临床类课程奠定基础;进阶专业课程,多指临床类课程,如中医内科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及中医骨伤学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运用到临床实际,将本学科相关课程融会贯通,最终构建针灸推拿专业知识体系。
【基础专业课程】
1.经络学 本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针灸治疗学与推拿治疗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循行路线和主治病症;为学习腧穴学打好基础。经络学课程把中医学中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同时经络学与腧穴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经络和腧穴是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都是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课程。
2.腧穴学 本课程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腧穴学课程主要是通过对腧穴概述、穴位名称、穴位定位、功用、主治等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一些临床知识和病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腧穴学知识,为以后的实习和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中医推拿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推拿治疗学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临床推拿手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中医推拿手法学的基本知识、成人推拿手法、常规操作法、小儿推拿手法、常用腧穴、推拿练功法及推拿的现代研究。尽可能借助直观教具,实物、电化教学、参观等,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形象化。还要适当组织学生就推拿课上的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有条件的也可进行社会调查),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功法学 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气功的含义与基本的气功操作技能,熟练操作几种经典功法;了解气功在临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学会从气功自身特色出发,研习气功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锻炼自我感受与自我调控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亦可作为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以气功的操作技能作为授课内容讲解并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或者不掌握相关的中医学知识。
5.推拿临床诊断学 本课程在针灸推拿(以下简称“针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针推专业诊断技术方面唯一的专门课程,在培养学生针推专业临床诊断技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针推专业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神经检查、特殊检查等诊断技能,为继续学习推拿治疗学和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和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培养学生成为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掌握纯熟的临床诊断技能,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推拿人才。本课程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表2-3)中,处在推拿手法学和推拿治疗学之间,属于诊断技能专门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和经络腧穴、推拿手法学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是系统、完整学习推拿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表2-3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中医类基础课程)
以上五门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具有较强专业特色的中医类课程,是学生熟练地掌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推拿临床医师的必备基础。此外,刺法灸法学等课程(表2-3),可帮助学生作为基础专业知识的扩展内容。
【进阶专业课程】
1.中医内科学 本课程是学习中医学专业的专业临床课,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进阶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并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本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它把前期课程如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融合在一起,并为以后学习中医其他临床各科的知识打下基础。
2.推拿治疗学 本课程是以“手法”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是中医推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拿学中的重要性,犹如中医内科学、针灸治疗学等课程。本课程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和穴位,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一门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手法技能训练,要求学员了解、熟悉与掌握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治疗原则、治法等基本理论,以及常见的筋伤、内科和妇科病症的诊断和推拿手法治疗技能,为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和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培养学生成为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掌握纯熟的手法技能,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推拿人才。
本课程是一门典型的临床课,是将前期学习的所有基础学科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需要前期大量的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作为支撑,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中西医基本知识和技能手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
3.中医骨伤学 本课程为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人体骨伤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其论述重点借助西医的解剖学、影像学等学科,结合大量中医传统的诊疗方法治疗骨科疾病。本课程所承担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熟悉与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发展简史、骨伤诊断方法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为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和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4.针灸治疗学 本课程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及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学习针灸治疗学的前提,针灸治疗学不仅是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回顾,而且还要完成临床实践的过渡;同时,针灸治疗学与中医内科学在辨证方面互有交叉,两者之间可以融会贯通。
5.儿科推拿学 本课程是按摩推拿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用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用于防治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临床类课程之一。本课程要求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阐述用推拿手法防治小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技能及运用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指导小儿推拿临床工作的能力,介绍相关儿科学的基本知识。在本课程结束时,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推拿科相应的疾病。
以上5门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中医类进阶核心课程(表2-4),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掌握利用方药、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诊治临床各类疾病的具体方法,是针灸推拿专业临床诊治疾病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此外,保健按摩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医籍选等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辅助课程(表2-4)。
表2-4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中医类进阶课程)
(二)西医类课程
针灸推拿专业知识体系离不开西医类课程的支撑,例如西医内科学,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推拿临床局部解剖,则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结合针灸推拿临床实际,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的解剖学知识;医学影像学,将西医的影像学内容与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扩展学生专业诊断技术的一门课程,是推拿临床实际中必不可缺的一门使用技能。相关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下(表2-5)。
表2-5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西医类课程)
1.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学好内科学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因而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是中医针灸专业的主要临床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自觉与讨论,培养学生在认真负责、严密观察等良好医疗作风与医德的基础上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中医专业、巩固专业思想。教学内容侧重中医教学的要求,教学重点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危重病的处理原则,着重选择能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的疾病,并适当结合我国实际介绍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理论与新进展。
2.推拿临床局部解剖学 本课程作为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不同于局部解剖学的是,本课程把局部解剖学知识和推拿科医师临床常见的疾病结合起来,在学习解剖结构的同时对结构所引发的病症有所了解,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人体解剖结构,有助于其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医学影像学 本课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随着多层CT、MRI和各种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工具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评价和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X线,数字化X线成像,CT,磁共振(MR)的基本原理和与诊断相关的成像技术概要;同时介绍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然后按照胸部、循环、消化、泌尿、骨关节、神经、头颈部的顺序介绍以上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4.物理疗法 本课程是康复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课程,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本专业所开设的物理疗法课程,旨在通过对常见物理疗法的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物理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与所学专业结合。
5.康复学概论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康复学的学习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如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基础等,同时还应结合本专业特色,将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的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疗法紧密联系起来,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