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似”“欲似”

“微似”“欲似”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似”这二个字,人人认得。一个“似”字,若仍作“似乎”解说,好像更不便了。那么这样看来,微似汗者即微嗣汗,或微续汗,似乎较为有理。《伤寒论》中非但桂枝汤是取微似汗,就是麻黄汤大青龙汤也是取微似汗。大论曰“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可见“微续”二字本是连用的。

“微似”这二个字,人人认得。这两个字的意思,人人明白。所以微似汗者,就是微微好像有汗的意思。岂不是吗?但是你如果肯仔细一想,对于这意思未免有点怀疑了!怎么呢?因为有汗就说有汗,为什么说似乎有汗呢?似乎有汗就等于没有汗了。但仲圣明明说“若一服,汗出,病瘥”“若不汗,更服”“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云云,可见这汗是一定要出,并有形质可凭,绝非“似乎”一个意思可以解决的。《金匮》曰:“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一个“似”字,若仍作“似乎”解说,好像更不便了。欲出汗是想出汗,想出汗已是没有汗,更加似乎想出汗,那么这汗的有无,请阅者细心凝神想一想看。但原条条首又明明说“法当汗出而解”,岂不两相冲突?翻遍中土新旧医书,对于这“似”字毫没有切当的解释,心存怀疑者久矣!恰巧前天中国医学院开一个“日本汉医勃兴展览会”,我常抽暇参观,偶然看到山田正珍氏的《伤寒论集成》,正珍氏曰:“似者,嗣也。欲者,续也。故似欲汗即嗣续有汗之谓。”(赅其大意如此,原文引《诗经》为证,词长不录)。那么这样看来,微似汗者即微嗣汗,或微续汗,似乎较为有理。《伤寒论》中非但桂枝汤是取微似汗,就是麻黄汤大青龙汤也是取微似汗。你想服这样的峻剂,难道其中反应也不过微似有汗么。大论曰“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可见“微续”二字本是连用的。

我们读书治病,又岂可如此咬文嚼字?那么让我引二则亲历的经验以为佐证。我常治晨报馆编辑曹陶成先生恙,恶寒发热,苔腻口苦,左右耳后肿如杨梅大,周身骨节酸楚,不可名状。我曰,此本湿而感风也。服初次药后,约一小时许,觉周身舒适,慢慢的汗来,并不湿衣,好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行其中,非但不觉得湿,反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隔了一小时,又来了一阵微汗。二次药后,又来同样的小汗凡二次,连前共五次。次日,诸恙大减,稍予调理而已。我又有一个友人陈德生君,初患发热恶寒,自服某种成药二片,大汗淋漓,汗后身热不除,嘱我诊治。我以其既经大汗,且不恶寒,不再用表药。次日病不瘥,急请虞舜臣师治之,药味相似。次日非但不解,转成发黄之象,目黄溲赤,他恙亦加,改用茵陈等治黄之品。次日又不效,虞师计无所出,只得师麻黄加术汤意,返用表剂。结果微微嗣续汗出,二剂痊愈。《金匮》风湿俱去之言不欺后人,其理我不敢凿说,而微似之义赖以益明!

大论中虚字值得检讨的甚多甚多,我现在因忙于编按《经方实验录》,姑暂止于此,并祈海内方家指正!(刊《神州国医学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