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肥大是一种先天或后天发育上面部轮廓的美学缺陷。虽然有一些诊断标准的研究报道,但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
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颌角角度、下颌骨体外翻程度、咬肌肥大甚至颊部软组织均能影响下面部的宽度,但是同时考虑到下颌角肥大是一个空间位置上的相对变化,与相邻的位置有关,必须同时考虑到与头部长度、面中部宽度、下面部长度的相对比例关系。
一、下颌角肥大诊断
关于下面部宽度,其绝对宽度数值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宽度比例关系,其与颧骨密切相关。国内有研究认为正位像下颌角宽度等于或大于颧骨宽度即可诊断。其他几项研究认为但是双下颌角间距比双颧间距短19%~30%,这可作为下颌角肥大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仅仅宽度的变化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下面部的问题,还与下面部的长度有关,下面部越长,下颌角相对越窄。
关于下颌角角度,王侠等通过对39例随机取样人群X 线侧位片进行了下颌角角度的测量,并且结合临床观察与所测量结果验证,初步得出了下颌角角度正常和异常值范围,认为角度<110°者即可诊断。下颌角角度直接反映了下颌角的大小,但是仅凭这一个角度,不能反映出下颌角突出的方向。下颌平面-眶耳平面角(MP-FH 夹角)或者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夹角)代表了下颌平面的倾斜度,可以反映下颌角向下突出的程度。向下突出越明显,下颌平面越平,角度越小;但此角度与向后的突出度无关,因此,下颌升支平面-前颅底平面角可用来反映向后突出的程度,越向后突出,角度越大。
在作出下颌角肥大个体化的诊断及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时,需要进行正位、侧位和仰头位进行三维观察和分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下面部美学评判标准如下。
1.正面观时,双下颌角间距比双颧间距短20%~30%。
2.正面观时,颞间距与下颌角间距相近。
3.正面观时,颏部宽度与下颌角宽度协调。
4.正面观时,两侧基本对称。
5.侧面观时,下颌角的角度一般在110°~120°。
6.侧面观时,面部下1/3长度正常,审美平面正常。
7.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度(MP-SN)理想角度约为30°。
8.下颌平面-眼耳平面角度(MP-FH),平均为28°。
9.下颌曲线柔和,过渡自然,颧骨到下颌角距离不宽。
二、下颌角肥大分型
1.在下颌角诊断分型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韩国的Baek等将东方人种下颌角肥大分为3类
①大的下颌角向下向后突出;
②外侧翻卷;
③下颌角后下突出,伴外翻。
(2)韩国的Kim等将下颌角肥大分为4类
①轻度肥大:没有明显方形脸的感觉;
②中度肥大:以下颌角向外侧翻卷为主,类似Baek 分类中的第2类;
③典型的下颌角肥大合并咬肌肥大;
④严重下颌角肥大伴小颌畸形。
2.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诊断参考指标,将下颌角肥大进行如下分型。
(1)下颌平面低平,下颌角向下和(或)向后突出,面部宽度基本正常或略宽(图9-1)。
图9-1 下颌角肥大分型1
(2)下颌平面正常,下颌体部外翻,下面部宽大(图9-2)。
图9-2 下颌角肥大分型2
(3)下颌平面低平,下颌角向下向后突出,下颌体部外翻,下面部宽大(图9-3)。
图9-3 下颌角肥大分型3
(4)下颌角肥大伴有颏部过长和(或)宽大(图9-4)。
图9-4 下颌角肥大分型4
(5)下颌角肥大伴有下面部长度或突度不足(图9-5)。
图9-5 下颌角肥大分型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