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院阶段 着重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以往治疗经过、目前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心理状态、入院目的以及期望值等。
2.住院初期 康复护理评估与康复医生、技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
(1)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2)脉搏(PULSE)评定。
(3)巴氏(Barthel)指数。
(4)改良巴氏(Barthel)指数。
(5)Katz指数。
(6)Kenny自理评估指数。
(7)Rankin量表。
3.住院期间
(1)“功能评估”和“功能锻炼”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康复护理的“功能评估”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3个阶段进行数次。
(2)积极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压疮
a.定期观察皮肤变化。
b.定时变换体位。
c.定时清洁皮肤。
d.使用辅助用具减轻受压。
e.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贴身衣物应质地柔软、合体、无褶皱。
f.翻身时动作轻柔,防止拖、拉、拽。
g.维持足够的营养。
②膀胱功能训练。
a.根据不同类型的膀胱表现形式,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盆底肌紧张训练;尿意习惯训练;敏感点刺激训练;手法压迫;屏气技术。
b.注意事项:膀胱训练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以确定膀胱类型和训练方法安全,防止因训练方法不当而引起尿液反流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心功能不全者禁用屏气技术训练,以防意外。
③预防肢体畸形
a.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咽、误吸。瘫痪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其保持肩关节上抬,髋关节下放枕头使其保持上抬,膝关节下垫枕使其呈稍弯曲状态,脚掌下垫枕或足托板,使其与小腿(踝)关节保持90°。仰卧位的良肢位:肩关节处于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自然分开。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
b.患侧卧位:背部垫枕保持侧卧姿势、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前面,用枕头支撑,脚掌下垫枕或足托板,使其与小腿(踝)关节保持90°。患侧卧位的良肢位:患肩向前,肩关节呈90°,肘关节伸直呈180°,掌心向上、手指伸开,健侧下肢在前、患侧下肢向后稍屈膝状态。
c.健侧卧位:背部垫枕保持侧卧姿势、患侧上肢下垫枕放松前伸、高度应高于心脏,患侧下肢垫枕放松前伸,脚掌下垫枕或足托板,使其与小腿(踝)关节保持90°。健侧卧位的良肢位:患肩前伸、上臂抬高肘关节伸直呈180°,掌心向下、手指伸开;患侧下肢稍弯曲放于健腿前,健腿在后自然弯曲。
(3)在指导患者进行ADL自我护理能力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①只给予必要的帮助。
②注意发现并强化训练任何一个可以使患者从依赖转为自理的细节。
③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取得的任何进步均应给予鼓励。
④指导患者适应家庭生活,尽量减少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障碍。
(4)康复心理护理
①收集病史资料时要更多地洞察和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理解和尊重患者。
②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宽松、和谐的心理康复环境。
③根据患者处在不同心理反应时期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如:做好安慰、劝解等工作;通过启发性或诱导性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或文体活动。
(5)健康教育
①指导患者维护自我健康。告知其清洁的必要性、皮肤的护理、排泄的通畅、疾病的预防、营养与休息等。
②将康复知识渗透到家属,生活指导延续到家庭。帮助和指导患者在没有别人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一些技能:如穿脱衣服、如厕等,将功能训练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活动中。
③教会患者预防并发症。皮肤的自我检查方法、膀胱训练方法、体位性低血压的防范及处理等。
④教会患者妥善保养各种辅助用具,如:轮椅、支架、假肢等。
4.出院前准备阶段
(1)指导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①使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的需要及在没有辅助情况下生活自理的能力。
②让家属学会指导患者的ADL能力训练和维护健康方面的某些技能。
③让家属了解患者可能需要的支具,怎样订购,以及如何使用和保管。
④指导家属在家中如何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2)患者试回归家庭方面指导
①嘱患者回家后保持稳定的情绪、足够的睡眠、排泄畅通,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脉搏、呼吸等。
②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剂量。
5.出院阶段
(1)全面评估康复护理计划执行情况,目标是否达到。
(2)指导出院后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