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适用范围】
1.缺乏外周静脉。
2.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20%甘露醇注射液,化疗药等。
3.需输注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全胃肠外营养。
4.需要长期静脉治疗。
【物品准备】 生理盐水、20ml一次性注射器3支、无菌无粉手套2副、缝合包1个(治疗巾2块、孔巾1块﹑止血钳或镊子2把﹑大棉球6个﹑弯盘2个﹑剪刀1把﹑纱布),PICC导管﹑10cm×12cm透明敷料贴膜﹑无菌输液贴、皮尺、止血带、治疗盘、抗过敏胶布。根据需要准备:2%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5ml一次性注射器1支、肝素钠注射液1支、弹力绷带。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暴露穿刺部位。
2.在穿刺肢体下垫垫巾,穿刺部位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3.测量导管长度及臂围
(1)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的长度,减2~5cm即为置管长度。
(2)穿刺点上10cm测量周长即为臂围。
4.打开大静脉置管包,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治疗巾1块,平铺于患者手臂下。
5.消毒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安尔碘消毒液(或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棉球消毒共2遍,直径大于20cm。
6.另一块无菌治疗巾打开平铺于术侧上肢下,洞巾平铺于上肢上,充分暴露穿刺野。
7.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另一副无菌手套。
8.无菌物品准备
(1)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倒2/3于治疗碗中,余1/3冲洗术者手套上的滑石粉,取无菌纱布1块擦干手套。
(2)助手将10ml注射器、输液贴、正压接头打开放入无菌包内。
(3)助手打开导管外包装,操作者取带有内包装的PICC管放入无菌包内,打开连接器和固定翼外包装。
9.预冲导管
(1)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导管、输液接头、连接器,查看有无破损。
(2)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PICC管。
10.静脉穿刺
(1)助手扎止血带,患者握拳,以15°~30°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减小穿刺角度,继续推进1~2mm后送管鞘。确保管鞘进入静脉。
(2)助手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
(3)左手中指按压管鞘前端静脉,右手撤出针芯。
(4)自管鞘口处均匀缓慢地送入PICC导管,送至约25cm处嘱患者向穿刺侧转头并低头。
(5)继续送管至预定长度后,拔出管鞘。
(6)分离导管和导丝的金属柄,左手中指垫纱布按压穿刺点,示指轻压穿刺点上导管,右手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
(7)保留导管在体外的长度为6cm,多余部分用剪刀垂直剪断。
(8)将减压套筒套在导管上,再将导管与连接器连接,将两者沟槽对齐并锁定。抽吸回血,安装输液接头。
(9)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脉冲式冲管并封管。
11.右手捏紧固定翼翼形部分,使其自然张开,在距穿刺点1.0cm处放置固定翼于导管上。
12.固定导管
(1)取无菌输液贴固定导管的翼形部分。
(2)小棉球加压穿刺点并用无菌输液贴固定。
(3)将外露部分导管盘绕为流畅的“S”形。
(4)将导管末端固定于司乐扣上,局部皮肤涂抹保护剂后,将司乐扣粘贴于皮肤上。
(5)以穿刺点为中心贴医用透明贴膜,右手拇指、示指沿导管紧实贴膜。
13.在医用透明贴膜的右下方记录穿刺日期,根据需要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14.协助患者于舒适体位,整理用物,洗手。
15.拍X线片,观察导管位置。
16.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型号、置入长度、外露长度,穿刺位置、臂围。
【注意事项】
1.下列患者禁行PICC置管
(1)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2)患者的体形不适合预置入的器材。
(3)确诊或疑似患者对器材的材质过敏。
(4)预插管位置有放射治疗史、血栓形成史。
(5)患者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
2.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操作前由医生、患者共同签署《检查、治疗(手术)志愿书》。
3.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前用紫外线消毒操作间空气30min。
4.测量长度要准确,导管过长进入右心房可引起心律失常。
5.送管遇到困难时,提示静脉有阻塞或导管位置有误,不可强行送管。
6.抽去导丝时,动作要轻柔,以免破坏导管及导丝的完整性。
7.禁止使用<10ml的注射器冲管,避免导致导管破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