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气是气血布达周身的主动力

宗气是气血布达周身的主动力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宗气又称大气,是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推动肺之宣发肃降以助气的升降出入,推动心主血脉以领营血布达全身。营卫环于全身,无处不到盖亦宗气之力。元气又称祖气,与宗气合称祖宗之气,均为人体根本之气。宗气作为后天之气,对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宗气又称大气,是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推动肺之宣发肃降以助气的升降出入,推动心主血脉以领营血布达全身。如《灵枢•邪客》所言:“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骠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行于五脏六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皆是宗气的不同功能的表现,宗气以营卫的形式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上言:“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营卫环于全身,无处不到盖亦宗气之力。

《灵枢•刺节真邪》云:“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宗气上通下达,上接天气以助肺吸入自然界清气,下通气街以纳气归肾,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即张介宾的《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所言:“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手足。”宗气积于胸中如天地间上有天气;元气蓄于脐下如天地间下有地气。宗气和元气合称“真气”,《素问•大微旨大论》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应在而变作矣”,宗气与元气是阴阳两极的主气,也是气机运动的两极,又是营卫二气的主帅,协调着内外的和谐统一。

◎总结

元气又称祖气,与宗气合称祖宗之气,均为人体根本之气。宗气作为后天之气,对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元气与宗气均以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而两者之间的升降出入皆有赖于中气的从中斡旋,并以中气为轴枢进行的,先天与后天之气二者相合,则构成一身之气。

元气在下,宗气在上,二气高下相召,如自行车的前后两轮,后轮元气是车子前行的原动力,前轮宗气掌握着气机运动的方向,自行车的前进全靠中气这个轴枢的运动。人以天枢分天地,振腹疗法以人身之太极,天地交通之枢纽——神阙为操作中心,此处也是先、后天之交界,元气、中气转换的轴枢。正因为如此,振腹疗法主要作用于中下焦,一者振元气之上行,二者调中土之运化,以助脾胃运化,以助宗气之生成,调气以治形,治形以调气。可以达到举一点而调元气的转输,凭一处而统合全身之气化,以一法而治上下内外的效果,进而调理人体各种表里虚实寒热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