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络气机的升降出入

经络气机的升降出入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而这部分经络的循行,以表里两经之间循行的一出一入最为突出,一是体现出表里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二是体现出表里脏腑气机的一升一降。表里两经在内之升降,加上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的相连,构成了气机升降的基本回路。究其根源,就是三焦各部,以及所属各脏腑之间的升降出入异常。故振腹疗法可以调治脏腑肢体各类病症。

(一)三焦为十二经脉之始终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为元气循行的重要脏器,元气是并营卫之气循环往复于十二经脉之中,且循任督二脉环流不休。张世贤的《图注八十一难经》云:“三焦资始于肾间……下焦禀元气……上达至于中焦,主受五脏六腑精悍之气也,化而为营卫,营卫之气得真元之气相合,主通达乎上焦,始经历五脏六腑也……故以三焦所留止之处辄以为原。”

在十二经脉的起止中,阴经出于三焦,而阳经入于三焦,如此则五脏之精气通过十二经脉的肢体部分传于四肢百骸。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等八条奇经虽不参加元气的循行,但对全身之气的分布有调节作用。元气除并营卫之气行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之外,还运行于本经经别之中。

(二)表里两经在三焦的循行规律

《灵枢•海论》说,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源于脏腑,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人体通过经脉的络属形成脏与腑的表里联系,同时将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肉皮毛与五脏建立各有所属的关系。在十二经脉的循行过程中,我们一般只重视它们在肢体部分的运行,而在胸腹之中,十二经脉的循行却很少受到重视。而这部分经络的循行,以表里两经之间循行的一出一入最为突出,一是体现出表里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二是体现出表里脏腑气机的一升一降。表里两经在内之升降,加上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的相连,构成了气机升降的基本回路。而同名阳经在头面交会、手足阴经在胸中的交会则完善了这个气血循环系统。

简而言之,藏于胸腹之中的经络部分,就像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路,联络三焦之中各脏腑,协调传输脏腑之间的气血津液;肢体部分的经络就像通往四肢百骸的国道、省道,密切联系着各自相应的肢体组织,由此而编织出一个上下交通、主次有序、内外有别的脏腑经络系统。

(三)脏腑之间的经络联系

脏腑之间的经络联系有三种形式,一是脏腑之间直接相通、互相络属。二是沿着经络走行,通过其他脏腑出现串联。三是通过体表经络相连。五脏六腑的这种网络式联系方式,使得脏腑之间在生理病理相互关联,在发生疾病时,相邻相连脏腑间容易出现相互传变,在治疗上也要相互依托,相互作用。

《灵枢•玉版》说:“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六腑之内,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以此为中心略作总结。心与小肠相互络属,心之直者,复从心系上肺;足太阴脾经气注心中;足少阴肾经气从肺出络心;足太阳经别当心入散;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太阳经别贯心等。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其经别上通于心;手太阴肺经循胃口;足厥阴肝经挟胃;手太阳小肠经抵胃等。其他经脉如脾、胆、膀胱不互络属,心包历络三焦等。由此构成了三焦内各脏腑之间的网络联系(图4-6)。

三焦内各脏腑的相互关系和三焦间各脏腑的经络联系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部分。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是通过五脏间的相互关系来防治疾病。临床上也可以运用脏腑间的经络联系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如何协调相关各脏腑,共同努力对抗外邪,修复受损脏器,共同承担疾病反应,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图4-6 三焦间各脏腑的经络联系

◎总结

总体而言,脏腑疾病就是五脏六腑在三焦之中不司其职所致。究其根源,就是三焦各部,以及所属各脏腑之间的升降出入异常。日本儒医滕万卿在《难经古义》中说:“上焦之主纳而不出者,此其职也。失职则噎膈、胸满随时发生;中焦之不上不下者,碾磨水谷,此其职也。失职则反胃、腹胀、痞积往往而成;下焦之出而不纳者,泌水液,转糟粕,此其职也。失职则癃闭、秘结、溺数、泻痢等症立而蜂起。”所以,在脏腑疾病的治疗上要知其所出,明其所终,以通其道路,调其升降,补其虚实为法。

《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明代医家孙一奎,则直言:“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下。”振腹疗法以此为依据,以神阙穴附近区域为主要操作部位,以振法为主要操作手法,上以通上焦之布散,中以调水谷之运化,下以理水液之代谢,在气则助元气之转输,在形则治三焦之决渎,在内蓄经络气血之源,在外则通经络气血之布达。故振腹疗法可以调治脏腑肢体各类病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