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本病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长期周期性发作,多为灼痛,并伴有恶心、嗳气、泛酸、胃灼热、呕吐或腹胀、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复发率较高。高老在治疗该病时,强调以西医病理变化为依据,西医辨病指导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指导中药选择,中西医综合考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一)促进溃疡尽快愈合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具备完善而有效的防御和修复机制,足以抵御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而导致溃疡形成。西医的这种认识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不谋而合。高老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脾虚这一基本病机,临床重用健脾益气生机法能改善脾虚症状,加速溃疡愈合。并认为胃脘痛患者中70%~80%属脾胃气虚型,治胃不如治脾,方选黄芪建中汤出入,重用党参、黄芪、白术,黄芪可重用至45~60g。而对于胃失和降或肝胃不和证者,要善用理气疏肝和胃药,促进溃疡愈合,约30%患者为肝郁胃弱或肝郁脾虚气损之证,治宜和胃健脾与疏肝并用,方以小柴胡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其中柴胡为疏肝运脾调理气机要药,具有纵向升降和横向调节作用,可借此药疏解。
(二)注意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提高愈合质量为防止溃疡复发的要点。胃溃疡复发率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老年体虚、情绪刺激等。中药治疗宜采取养血健脾疏肝法,重用益气、养血药,以扶正药改善患者体质,进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此外制酸和胃也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途径之一,但若泛酸明显者,用一般制酸药无效时,可试用酸性药物,如石榴皮、山楂、木瓜等,常常有制酸作用。临证中总结出芪丹桂柴方,健脾益气,以扶正为主起到黏膜屏障作用;活血以祛邪起到改善黏膜血液循环作用;疏肝调气机以消除病因,达到提高愈合质量的效果。
(三)高度重视抗复发治疗
在溃疡病高发季节的初春和秋末,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多为三个月或半年。平时可用黄芪建中汤合小柴胡汤为主,加白及、白芥子、没药、珍珠母配成丸剂,每日服用2~3丸,连续服用3~6个月,以巩固疗效。抗溃疡复发,是中医药优势之一。
(四)杀灭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顽固不愈、早期复发及癌变都密切相关,因此,杀灭HP在溃疡病的治疗中尤显非常重要。某些具有清热、活血、温中、益气、养阴、蚀损等作用中药,对HP均有一定作用,关键是辨菌选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辨菌服从辨证。一般方法以健脾清热为主,基本方为自拟左金三黄汤,主要由黄连、吴茱萸、黄芪、黄芩、大黄组成。再辨证选用清热药如野菊花、蒲公英;温中药桂枝、高良姜、党参;活血药延胡索、丹参、三七;理气药木香、乌药、厚朴;养阴药生地黄;蚀损药鸦胆子乳剂。
此外,高老强调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西药联合用药也是提高HP杀灭率的途径之一。对于反复杀菌无效者,不应固守观念,一味采用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二者联合用药,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