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中药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多兼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高老常以此来治疗血瘀气滞之痛证,气血同调,是其气血理论的具体体现。
(一)白及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出血证 该品为收敛止血之要药。治胃吐血,可配伍制酸止痛的瓦楞子、乌贼骨;如治肺痨咯血,可与三七配伍,一敛一散,即可增强止血作用,又无留瘀之弊;治外伤,可单味研末外掺。
2.疮疡证 治痈肿疮疡,可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之品;治水火烫伤,可与白及粉、煅石膏粉外用。
[用法用量]高老应用白及粉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出血性紫癜等出血性病证,可有效制止出血,又因白及有生肌的效果,故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和出血组织的修复,一举两得。入汤剂用量为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2.《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二)没药
为橄榄树科植物地丁树、哈地丁树,树干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脾、肝、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气滞血瘀证 治胸痹心痛,可与通经止痛的丹参、川芎、当归同用;治胃脘部疼痛,可与行气止痛的延胡索、川楝子、香附等同用。高老提出没药散血,乳香活血,皆能消肿生肌止痛,故二药常相兼而用。
2.疮疡证 治跌打损伤,可配伍活血化瘀止痛的乳香、红花等药;治疮疡红肿热痛,配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金银花、白芷等。
[用法用量]高老善用没药配伍延胡索,因没药可活血而止痛,延胡索可行气而止痛,二者伍用,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气滞之脘腹疼痛,症见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等,也可用于气滞血瘀的痛经,症见经行腹痛、经色紫黯夹有血块等。入汤剂,用量为1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2.《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三)赤芍
该品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清泻肝火。
[应用]
1.血瘀证 治跌打损伤,常与活血化瘀止痛的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痛经腹痛,可与活血调经的川芎、当归、延胡索等使用。
2.血热证 治血热吐血、衄血,多与凉血止血的牡丹皮、生地黄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配伍清肝明目的菊花、夏枯草等药。
[用法用量]高老引《本草求真》里面的文字指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总结起来,可概括为八个字——“白收赤散,白补赤泻”。在临床中,高老常将赤芍用于血瘀兼有热象者,用量为6~15g,反藜芦。
[古籍摘要]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四)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心、肺、大肠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应用]
1.血瘀证 治跌打损伤等,可与活血消肿的红花、土鳖虫配伍使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可与活血化瘀的丹参、川芎同用。
2.出血证 该品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有“止血神药”之称,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等各种出血。
[用法用量]高老特别强调了三七粉生吃和熟吃的区别。
生吃三七粉主治: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用量为1~3g。禁忌:孕妇忌服。
熟吃三七粉主治: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熟品用法:可用肉汤、牛奶、温开水送服。用量为1~3g。
煎汤,3~9g;研末服,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2.《玉楸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五)莪术
为单子叶植物姜科蓬莪术,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消积,破瘀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证 该品功效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治妇女闭经,或痰湿瘀血凝结而成的癥瘕癖块,可与丹参、柴胡配伍使用。
2.食积证 该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脘腹涨满疼痛之证,可与行气止痛、消食导滞的青皮、槟榔等同用。
[用法用量]高老常用本品治疗胃癌前病变,高老认为胃癌前病变可归属于胃癥瘕的范畴,其病变性质为正气虚损兼有血瘀,故常以莪术配伍黄芪应用,以达到补气扶正且活血的作用;对于久病痼疾,须与散气破血之品相须为用,如三棱、穿山甲(代)等。高老用该品常规用量为15g,可入丸剂、散剂。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治一切血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
2.《药品化义》:“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经闭血瘀,扑损疼痛。与三棱功用颇同,亦忽过服。”
(六)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证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黄、牡丹皮、当归等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胃灼热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2.头痛,风湿痹痛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根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用法用量]高老常用川芎治疗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腹痛等妇科疾病,以及瘀血肿块等症,多与熟地黄、白芍(赤芍)、当归组成基本方,活血而又养血,并根据病情进行加味。一般用量为10~20g。
[古籍摘要]
1.《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2.《本草衍义》:“芎藭,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