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乃多气多血之腑,气血的盛衰和调畅对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影响,胃内气血的状况可直接决定胃的强弱盛衰。脾胃病气血失调临床以胃脘疼痛为多见,有胀痛、刺痛、虚痛之分。高老认为气滞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和气血既是和脾胃,强调治胃必调气血。代表方有以下几种。
(一)丹参饮
丹参饮是中医学的著名古方,出自清代陈修园的《时方歌括》,由丹参30g、檀香4.5g、砂仁4.5g三味中药组成,其中丹参活血化瘀,檀香调气止痛,砂仁温胃畅中,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气滞血瘀结于心胃的心脘腹疼痛。现代临床研究丹参饮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抗菌消炎和解痉镇痛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高老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颇丰,认为该病是由于中焦气机受阻致血瘀而形成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运用丹参饮合百合乌药汤加减,两方合用,一血一气,采取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可达到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的目的,从而得以治疗消化性溃疡。还可运用丹参饮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达到健脾化湿养胃、活血通络、调肝理气的目的。
(二)百合乌药汤
百合乌药汤即为百合汤,出自陈修园的《时方歌括》,方中百合30g,乌药9g。百合味甘、微寒,乌药辛开温散,故两药配伍,一凉一温,一走一守,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辛而不燥。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药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肠道内气体的排出。乌药还能增进胃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
高老指出百合乌药汤治疗疾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者,可加入蒲公英、白及,蒲公英可抑制胃酸分泌,并可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加速溃疡面愈合,减少其复发;白及可收敛止血,具有消肿生肌的作用,促使溃疡愈合,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组方为半夏9g、黄芩6g、黄连3g、干姜6g、人参6g、炙甘草6g、大枣4枚,为辛开苦降,消痞散结,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适用于寒热错杂型的患者。方中重用半夏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辅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助半夏辛开散结以和阴,黄连、黄芩苦寒以清降,清热以和阳,佐以人参补虚,使以甘草扶正驱邪,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与半夏配合,有升有降,以复脾胃升降之常,全方寒热互用以和人体之阴阳,苦辛并进以调中焦脾胃气机之升降,补泻兼施以顾机体之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痞满自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中的黄芩、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杀灭作用;人参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及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半夏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度,并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高老提出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的损伤;本方对HP感染有较强抑菌作用,对于HP感染的患者,在辨证为寒热错杂证时,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同时,随访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对阻止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恶变也有一定作用。
(四)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由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6g、苏叶15g组成,具有顺气消痰,健脾祛湿,解郁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情志郁结,痰气交阻,咽中如物梗塞,胸胁满闷,或嗳气呕逆,或咳痰不利,或胸满喘急等症。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辛苦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广泛用于痰气郁结所致的痞满、喘咳、呕逆、心悸、失眠、胸腹闷痛等郁滞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明显抑制喉反射运动,消除咽喉异物感,还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高老以该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加用瓜蒌皮理气化痰、清肺止咳;加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加煅瓦楞子抑酸降逆,以达到肃肺和胃、降逆止咳之功。以该方合二陈汤加减,加入桔梗、浙贝母、玄参利咽散结;蝉蜕利咽开音,共奏降逆散结、健脾化痰之功,治疗梅核气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