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浆细胞肿瘤及其相关疾病、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
一、霍奇金淋巴瘤
类型及特点
1.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1)结节硬化型(NS):①肿瘤细胞为陷窝细胞;②粗大的胶原分隔病变的淋巴结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特征性的免疫表型是CD15+、CD30+、CD45,不表达B或T细胞分化抗原。
(2)混合细胞型(MC):免疫表型与NS相同,MC以男性多见,常伴EB病毒感染。
(3)富于淋巴细胞型(LR):该型常见单核或诊断型R-S细胞,以及特征性的CD45−、CD20−、CD30+和CD15+的免疫表型。病变组织中有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存在。
(4)淋巴细胞减少型(LD):病变组织中有极少量的淋巴细胞和大量R-S细胞或其多形性变异型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与MC和NS相同。
2.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病变淋巴结呈深染的模糊不清的结节状,典型R-S细胞难觅,常见的是多分叶核的爆米花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少见,几乎无坏死和纤维化。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不表达CD15,偶表达CD30。3%~5%的病例可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瘤。不伴EB病毒感染。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分型
成人淋巴结的NHL主要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儿童和青少年则是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淋巴结外淋巴瘤主要有黏膜相关淋巴瘤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二)类型及特点
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该组肿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是Bcl-6基因突变。常在短期内出现淋巴结迅速长大或结外肿块。病情进展迅速,可累及肝脾,但骨髓受累者少见。该肿瘤除原发于淋巴结外,还可原发于纵隔、口咽环、胃肠道、皮肤、骨和脑等处。
2.滤泡性淋巴瘤 肿瘤性滤泡主要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以不同比例组成。生长方式从滤泡型发展成弥漫型,提示肿瘤侵袭性增高。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FL的肿瘤细胞表达CD19、CD20、CD10和单克隆性的表面Ig。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受累多见。常有脾大,部分患者发热和乏力等。30%~50%的病例有骨髓受累。
3.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发病部位以胃肠道最多见,其次为眼附属器、皮肤、甲状腺、肺、涎腺及乳腺等。病变特点是:①肿瘤细胞常见于反应性淋巴滤泡套区的外侧;②瘤细胞多为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③瘤细胞与上皮腺管共同形成淋巴上皮病变;④常见浆细胞分化及类似于核内包涵体的杜氏小体;⑤有时瘤细胞侵入生发中心形成滤泡内植入。MALT淋巴瘤的肿瘤细胞表达CD19、CD20、CD22、CD79a。而CD5、CD10、CD23、CyclinD1阴性。表面免疫球蛋白IgM、IgA阳性,IgD阴性。
4.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患者可有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血和继发感染等,常有淋巴结和脾大。在T-ALL有50%~70%的患者有纵隔肿块。约85%的ALL是前体B细胞来源,患者多为儿童,常表现为白血病。约15%的ALL是前体T细胞来源,多见于成年男性,表现为局部包块,常累及胸腺。
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50%~60%的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随着病程的进展,15%~30%的患者可转化为前淋巴细胞白血病,约10%的患者可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6.Burkitt淋巴瘤 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间散在分布巨噬细胞。瘤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分化抗原,如CD19、CD20、CD79a,表达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标记Bcl-6和CDlO等。表达IgM;表达单-Ig轻链蛋白。有三种临床类型:地方性BL、散发性BL、HIV感染者发生的BL。临床表现颌面部巨大包块,以及腹腔脏器受累等。
7.浆细胞肿瘤及其相关疾病 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原发或免疫细胞相关淀粉样变、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等。MM临床表现:骨质吸收常导致病理性骨折和慢性疼痛,高钙血症可致神经系统表现异常,如精神错乱、昏睡、便秘和多尿等。广泛骨髓受累可致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8.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 多数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或仅有结外病变,如皮肤、胸肺、肝脾和骨髓受累等。实验室检查可有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Coombs实验阳性。
9.NK/T细胞淋巴瘤 肿瘤细胞表达部分T细胞分化抗原如CD2、CD45RO、胞质型CD3 (CD38);表达NK细胞相关抗原CD56,以及细胞毒性颗粒相关抗原,如T细胞内抗原1、穿孔素和粒酶B等。主要病变部位是鼻腔,主要症状有顽固性鼻塞、鼻出血、分泌物增加和鼻面部肿胀等。主要体征是病变局部溃疡、肉芽样新生物及骨质破坏。
10.蕈样霉菌病 可大致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瘤块期三个阶段,皮肤病变早期表现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表面有不规则的红色或棕色斑疹,形成棕色瘤样结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