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贯彻三级预防策略,服务项目要有选择性,强调医生转变思维观念。
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倡导、增权、协调。
3.临床戒烟指导:5A戒烟法。
4.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提高香烟的单位价格(政府立法提高烟草税);大众媒体教育,通过长期、反复使用简要的信息进行宣传来提醒与敦促吸烟者戒烟。
5.平衡膳食基本要求: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意义及实施原则
1.定义
(1)临床预防服务: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2)健康管理: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
2.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包括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四项内容。
3.意义 合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人群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解决卫生服务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4.实施原则 贯彻三级预防策略,服务项目要有选择性,强调医生转变思维观念。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1.定义 在临床工作从采集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干预提供依据。
2.健康危险因素收集 主要通过对病人病史的详细询问和对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深入了解进行掌握。
3.危险度评估 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
(三)健康维护计划
1.定义 在特定时间内,依据病人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2.制定原则
3.实施
(1)建立流程表。
(2)单个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计划。
(3)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一)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1.健康行为 指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2.健康教育 是指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
3.健康促进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二)影响健康行为因素与行为改变理论
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倾向性因素、促成性因素和强化性因素。
2.健康信念模式 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该问题的严重性;估计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相信该行为与该种疾病或危险因素有密切联系;效能期待。
3.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将行为变化解释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由五个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该阶段为: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转变行为阶段、行为维持阶段。
4.社会认知理论 人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的形式,并把已有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
(三)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及健康咨询的原则
1.5A模式 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2.原则 建立友好关系、鉴定需求、移情、调动参与、保守秘密、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三、烟草使用的控制
(一)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
1.定义 也称为环境烟草烟,既包括吸烟者吐出的主流烟雾,也包括从纸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的侧流烟。
2.水平及分布 现在每年有约400万人死于由烟草制品引起的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70%以上的烟民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吸烟率在37%以上。
(二)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与健康的主要危害及机制
1.长期危害,可引发疾病和死亡。
2.对女性有特殊危害,且吸烟孕妇的胎儿易发生早产和体重不足。
3.被动吸烟者也遭到健康危害。
4.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
5.机制
(1)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高,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降低,使体内缺氧。
(2)尼古丁会使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
(3)刺激性物质对眼睛、鼻腔和咽喉产生刺激,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导致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
(4)致癌物质,烟雾中放射性元素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积蓄,不断地释放α射线,从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对人体免疫力造成破坏,为癌细胞生长创造环境。
(三)烟草成瘾干预
1.烟草依赖疾病的概念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指带有强制性的使用与觅求烟草,并于戒断后不断产生再次使用倾向的行为方式。
2.临床戒烟指导
(1)针对愿意戒烟者采用5A戒烟法。
(2)为愿意戒烟者提供强化干预服务。
(3)对于不愿意戒烟者采用提高戒烟动机5“R”法。
(4)针对最近已戒烟者采用基本干预和规范干预预防复吸。
(5)针对从未吸烟者表扬并鼓励继续远离烟草。
3.常用戒烟药物
(1)一线药物:Bupropion SR、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吸入剂、尼古丁鼻腔喷雾剂、尼古丁贴片。
(2)二线药物(一线药物无效时):可乐定、去甲替林,鼓励吸烟者在药店自行购买戒烟贴。
(四)人群烟草控制策略
1.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公共卫生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抗击烟草流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份减少烟草供应和需求的蓝图,并提出国际法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控烟策略 监测烟草使用以及评估政策;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
四、合理营养指导
(一)合理营养
1.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2.营养素 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4.人体必需营养素及能量 人体必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人体能量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成人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各种活动。
5.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
(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2)保证食物安全。
(3)科学的烹调加工。
(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油脂类25g,奶类及奶制品200g,豆类及豆制品50g,畜禽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25~50g,蔬菜类400~500g,水果类100~200g,谷类300~500g。
(二)特殊人群营养指导
1.孕妇的营养
(1)营养需要
①能量:自妊娠4个月开始在正常能量供给量基础上每日增加837 kJ(200kcal)。最后2个月体力活动有所减轻时,能量供给不宜过度。
②蛋白质:在孕早期每日增加5g,中期每日增加15g,后期每日增加25g,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1/3以上。
③碳水化合物:妊娠中后期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5%~60%为宜。膳食中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
④脂肪:妊娠过程体内平均增加2~4kg脂肪作为能量贮备。
⑤矿物质:孕中期钙的适宜摄入量为1000mg/天,孕后期为1200mg/天。孕后期注意补充膳食铁。
⑥维生素:维生素A的RNI在孕中期为1000μgRE/天,孕晚期为1200μgRE/天,维生素D为10μg/天。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的RNI分别为每天1.5、1.7及15mg;维生素C的RNI为130mg/天;注意叶酸的补充,叶酸的RNI为600μgDFE/天,摄入量要控制在1mg以下。
(2)孕期的膳食原则
①孕早期膳食要点: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口感好为主要原则,建议每日服用适量叶酸。
②孕中期膳食要点:补充充足的能量,补充铁,保证充足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的供给。
③孕末期膳食要点:注意增加钙的补充,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保证充足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的供给,注意增加液体及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乳母的营养
(1)营养需要
①能量:我国乳母能量RNI是在一般妇女基础上每天增加2.09MJ(500kcal)。
②蛋白质:我国乳母的蛋白质RNI应增加20g/天。
③脂肪:乳母膳食中必须有适量的脂肪,其中必需脂肪酸以占总能量的5%~7%为宜。
④矿物质:乳母钙AI为1200mg/天,铁AI为25mg/天,锌、碘RNI分别为21.5mg/天和200μg/天。
⑤维生素:维生素A的RNI为1200μgRE/天,维生素D的RN1为10μg/天,维生素B1为1.8mg/天,维生素B2为1.7mg/天,烟酸为18mg/天,维生素C为130mg/天,叶酸为500μg/天。
(2)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①产褥期膳食:正常分娩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会阴撕裂Ⅲ度缝合者,无渣膳食1周左右。剖宫产术后24小时给予流食1天,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补充造血物质,如蛋白质和铁。勿忽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
②哺乳期膳食: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多选用绿叶蔬菜)、水果和海产品,注意烹调方法。
3.婴幼儿营养
(1)营养需要
①能量: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能量日摄入量1周岁以内RNI为0.40MJ/(kg·天)[95kcal/(kg·天)];1~2岁RNI为男童4.60MJ/d(1100kcal/天),女童4.40MJ/天(1050kcal/天);2~3岁RNI为男童5.02MJ/天(l200kcal/天),女童4.81MJ/天(1150kcal/天)。
②蛋白质:建议蛋白质RNI婴儿为1.5~3.0g/(kg·天),1~2岁幼儿为35g/天,2~3岁幼儿为40g/天。婴儿蛋白质需要量,人乳哺育为2g/(kg·天)、牛乳喂养为3.5g/(kg·天)、混合喂养为4g/(kg·天)。
③脂肪:类脂中胆固醇等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是必要的,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婴幼儿生长所必需。
④碳水化合物:主要由乳糖提供,淀粉类食物不能添加过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供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0%为宜。
⑤矿物质:及时添加含铁食物。
⑥维生素: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还应该注意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应注意剂量。
(2)合理喂养
①母乳喂养:天然喂养方式,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出生2~4周后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一般在正常分娩后1~2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新生儿按需进行哺乳。婴儿4~6月龄后需逐渐添加辅食。辅食添加遵循从1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②断奶过渡期喂养:断奶食物添加的顺序为先单纯后混合,先液体后固体,先谷类、水果、蔬菜,后鱼、蛋、肉。
③幼儿膳食:食物制作上要注意碎、细、软、新鲜。在调配上注意多样化。除一日主餐外应增加1~2次富含营养素的小吃,要尽早训练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主食不能过分单一,加入少量杂粮有助于改善口味及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每日粮谷量约150g。以肉、血、蛋、大豆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其中鸡蛋约每日1个,其他的每日总计100g。每日饮用牛奶或豆浆250g。此外蔬菜、水果每天应保证200~250g。
4.老年人营养
(1)生理特点: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舌表面味蕾萎缩,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使得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总量减少,免疫功能降低。
(2)营养需要
①能量:衡量能量供给是否恰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其体重是否维持在理想体重范围。
②蛋白质:膳食蛋白质中1/2来自动物性食品及大豆类制品。膳食蛋白质也不宜过高,其供热比在12%~14%范围。
③脂肪:要求老年人膳食脂肪的供热比控制在20%~30%,限制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④碳水化合物:控制其供热比在65%左右。最主要是限制能直接引起血糖起伏的精制单糖、双糖的进食量;增加淀粉类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⑤矿物质:补充钙及注意供给一些动物性食品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提高膳食中铁的利用率。
⑥维生素:应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供给。
(3)膳食原则
①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合理,宜吃软食,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②主食中包括一定量的粗粮、杂粮。
③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
④吃大豆或其制品。
⑤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如禽肉和鱼类。
⑥多吃水果、蔬菜。
⑦饮食清淡、少盐。
(三)临床营养
1.基本膳食
(1)普通膳食:保持适当体积以满足饱腹感;品种多样化,科学加工烹调,一日三餐合理分配,能量分配比例为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忌用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主要适用于消化道功能正常、无发热、无腹泻患者和产妇以及恢复期患者。
(2)软食:细软、易咀嚼、易消化;少用膳食纤维及粗纤维多的食物,注意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忌油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主要适用于轻微发热、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恢复期、口腔疾病患者及咀嚼不便的幼儿和老人等。
(3)半流质膳食:半流质膳食每日总能量不宜过高,一般供给量为6.28~7.53MJ(l500~1800kcal),其他营养素按正常量供给;注意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细软,易咀嚼,易消化,纤维含量少;少食多餐,每隔2~3小时进餐1次,每日5~6餐;忌用不宜消化、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主要适用于发热、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身体虚弱的患者及刚分娩的产妇等。
(4)流质膳食:所供给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均较缺乏,不宜长期食用;属于不平衡膳食,在食用期间应辅以肠外营养,以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少食多餐,每餐200~250ml较适宜,每天6~7餐,不宜选用非流质的固体食物、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及油腻的食物。主要适用于高热、急性传染病、消化道出血、咀嚼困难、术后患者等。
2.治疗膳食
(1)低蛋白膳食
特点:控制膳食中蛋白质的含量,提供充足能量、优质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适用对象: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及肾透析者。肝脏疾病中的肝性脑病各期。
膳食原则:
①每日膳食中的能量应供给充足,碳水化合物不低于55%。
②肾功能不全者在蛋白质定量范围内选用优质蛋白质。
③肝衰竭患者应选用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以豆类蛋白为主的食物,要避免肉类蛋白质。
④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应充分供给。
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制作方法要细、软、烂。
(2)低盐膳食
特点:通过膳食中钠盐摄入量纠正水钠潴留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适用对象: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炎、妊娠毒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患者。
膳食原则:
①食盐量以克为单位计算,限制每日膳食中的含盐量在1~4g。
②根据具体病情确定每日膳食中的具体食盐量,如水肿明显者食盐量为1g/天,一般高血压病患者为4g/天。
③此类膳食的用盐量在食物准备和烹调前应用天秤称量后加入。
④已明确含盐量的食物先计算后称重配制,其他营养素按正常需要。
(3)低嘌呤饮食
特点:限制全天膳食中嘌呤的摄入量在150~250mg/天,减少外服性嘌呤的来源,降低血清尿酸的水平。
适用对象:急性痛风、慢性痛风、高尿酸血症、尿酸性结石。
膳食原则:
①肥胖或超重患者应适当控制能量,使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的下限,一般为6280~7530kJ/天(1500~1800kcal/天)或105kJ/(kg·天)[25kcal/(kg·天)]。鼓励患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②适量的蛋白质按理想体重为1g/(kg·天),全日50~65g,优质蛋白质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奶类、鸡蛋、干酪等。限制肉类、鱼、虾、禽类等核蛋白较高的食物。
③低脂肪:高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体外,也不利减轻体重,脂肪的供给量可占总能量的20%~25%。
④维生素及无机盐宜供给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食物。食盐每日2~5g为宜。
⑤多饮水,无肾功能不全时宜多喝水,每日入水量保持2000~3000ml,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四)人群营养状况评价及干预策略
1.膳食调查方法 ①称重法;②记账法;③回顾法;④化学分析法;⑤食物频率法。
2.人群营养评价指标 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与臀围等。
3.人群营养干预策略 营养干预的主要方法有营养教育、社区营养监制、营养与健康综合保健、母乳喂养、营养素供应、食物强化、辅食添加、配方食品等。具体的方法有婴幼儿食物补充;孕妇的食物补充;社区营养监制;营养康复中心;营养与健康综合保健;母乳喂养;营养素供应;食物强化;辅食添加;配方食品;初级卫生保健;食物储存;食物生产;食物补贴;食物票证;食物流通;食品加工制作。
五、身体活动促进
(一)身体活动的概念
1.身体活动 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
2.体适能 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3.身体活动分类 家务劳动、跳舞、快速走、篮球、骑自行车、足球、散步、跳绳、慢跑、快速跑、游泳、划船等。
4.身体活动强度及衡量方法 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分为绝对强度(物理强度)和相对强度(生理强度)。
代谢当量、最大耗氧量和最大心率百分比均可用以评价身体活动的强度。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并可明显加快心率,活动的时候有气喘,但是还能说话。
高强度身体活动:需要大量努力并造成呼吸急促(不能交谈)和心率显著加快,明显出汗。
5.身体活动总量 是个体活动强度、频度、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以及该活动计划历时长度的综合度量,上述变量的乘积即为身体活动总量。
(二)身体活动与健康
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 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不仅有助于体重的控制,对老年人而言,适当的活动对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作用。促进心血管和代谢系统健康。
2.身体活动伤害 缺乏身体活动,引起体重增加及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肥胖、血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升高。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及血糖升高作为主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结肠癌等慢性病的大量发生。身体活动强度过大,会造成肌肉损伤等。
3.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 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身体活动。
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推荐身体活动量达到每周8~10代谢当量小时。
日常生活“少静多动”:至少应包含24~30千步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三)临床场所身体活动指导
1.运动处方 是指从事运动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测试和体适能测试),按其健康、体适能及心血管功能情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方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
2.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原则及步骤
(1)原则:①要个体化,具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②要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③要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④要考虑机体的全面锻炼,应兼顾局部和全身的关系。
(2)步骤:①运动前风险评估;②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③确定活动进度;④预防意外情况和不适的处理。
3.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 单纯性肥胖者的身体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保持和增加瘦体重,改变身体成分分布、减少腹部脂肪,改善循环、呼吸、代谢调节功能为目标。
4.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活动,可选择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练习。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每周至少4次,每次2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5.原发性高血压运动处方 运动形式以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运动。肌肉力量练习仅限于病情较轻和运动伤害风险较低者。
6.运动安全指导
(1)避免进行禁忌的运动项目。
(2)每次锻炼前后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每次运动后应注意自我监测,根据情况对运动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为了较少伤害的风险,在进行各类可能有伤害风险的身体活动时,都鼓励使用防护器具,如头盔、护膝等。
(四)人群身体运动促进
1.人群身体运动评价量表及分级 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和全球身体活动量表(GPAQ)是常用的人群身体活动量表。
根据IPAQ专家组的建议,分成三个等级。
(1)身体活动不足:未达到后两者标准的身体活动水平。
(2)身体活动中度活跃:每周5次、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每周3次、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相结合身体活动是达到该身体活动水平的最小推荐标准。
(3)身体活动高度活跃:每周5次、每天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每周3次、每次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相结合身体活动是达到该身体活动水平的最小推荐标准。
2.人群身体活动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天气情况、气候因素、空气质量和锻炼器材等。
(2)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及朋友的支持,大众传媒的影响等。
(3)认知因素:包括信念、自觉效能和动机等。
(4)生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型、运动损伤和健康状况等。
(5)其他个人因素:如体育锻炼经验、饮食习惯、教育程度、收入和吸烟等其他行为因素等。
3.人群身体活动促进策略 进行人群的身体活动促进,必须将干预措施从个体水平拓展到多层次、多水平的结合,将在医院中医生对就诊患者的干预扩大到对公共卫生领域所有身体活动不足的人群进行干预;从而干预目标也从个体的行为转变为使整个社会网络、组织规范和环境朝着能加强目标人群的长期依从性的方向转变;参与干预计划的不仅有卫生保健人员,还包括其他相关的人员和组织机构,以使干预对象可以得到更便利的锻炼设施,得到技术指导,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干预的场所也从固定的地点扩展到广泛的环境中,不仅可以进行特定的训练项目,并可增加常规活动量。
六、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一)疾病早期发现的方法
1.疾病普查法 有健康体检、健康检查、医疗性体检、社会性体检。
2.机会性筛检 指利用人们就医的机会,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可疑疾病。筛检后有诊断试验进行确诊。
(二)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与原则
1.方法
(1)遵循筛检原则:按照评价筛检方法的标准,并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挑选合理的疾病筛检项目和筛检频率。
(2)检查前准备:不同的检查项目对受检者有不同的要求,指导医生一是要核对所要开展检查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要求,二是要仔细告诉受检者按照检查的要求做好检查前的准备。
(3)检查方法:遵循规范,掌握该项检查技术的实施方法和要点。
(4)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筛检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向受检者提供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健康咨询。
(5)筛检异常的处理:对于那些已发现异常的受检者,医生应提出随访和治疗意见。
(6)筛检的不良作用:了解并向受检者介绍筛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
(7)筛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一种疾病可能有几种筛检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也不完全一致,应该掌握各种筛检方法的判断依据,并向受检者解释清楚。
(8)注意事项:向受检者简介筛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原则
(1)对于已证实有效的筛检项目应常规推荐给受检者。
(2)应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相应的筛检,以使筛检的效益最大化。
(3)不鼓励受检者进行无针对性的全身检查。
(4)对于无充足证据证实其有效性的筛检项目不应常规推荐,若患者强烈要求,则应告知利弊,并与受检者共享决定权。
(5)不应提供已证实无效或有损害的筛检项目,若患者强烈要求,应进行规劝。
(6)进行特殊的筛检前应与受检者充分沟通,如结肠镜、抑郁症、肥胖或酒精滥用。
(三)疾病筛检结果的判读与处理原则
1.疾病筛检结果的判读 异常的筛检结果通常是临床医生先发现的,只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警惕性,临床医生一般不会遗漏重要的异常筛检结果。但有时,筛检的报告可能并未交由临床医生亲自处理。临床医生在为受检者进行体检或开具有关检查时,就应告知其这些检查报告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关的复诊和随访机制。
2.处理原则
(1)可能需要的进一步检查:筛检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诊断的倾向性,为明确诊断可采用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其他诊断性操作来除外筛检的阳性结果或作鉴别诊断。
(2)可能需要的治疗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和相应的诊断,可能有健康教育和治疗的指征。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依据该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偏好进行。
(3)对疑难病例可采取转诊、专家咨询和会诊。
(4)随访:包括阶段性的病史采集和体检,以检查有何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还包括血液化验、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诊断措施,以证实治疗的合理性或检测早期的并发症。
(5)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