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膀胱创伤出血

膀胱创伤出血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迟发休克与严重感染或继发性出血有关,血尿轻微合并休克者警惕严重肾损伤存在。③疑有腹腔脏器损伤者。②双侧严重肾损伤。④一侧肾损伤而对侧肾功能不明需要保留肾脏者。②严重肾蒂裂伤、肾血管破裂无法修补或重建。如阴茎筋膜亦破裂,尿外渗范围扩大,与尿道球部损伤相同。损伤严重伴大出血可致休克,须抗休克。一般不宜插入导尿管,避免加重局部损伤及血肿感染。

本节热门考点

1.肾损伤的临床表现: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损伤程度有关,常不相同,尤其在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肾损伤的症状不易被察觉。其主要症状有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等。

2.肾损伤的诊断:任何腹部、背部、下胸部外伤或受对冲力损伤的病人,无论是否有典型的腰、腹部疼痛、肿块、血尿等,均要注意肾损伤的可能。

3.球部尿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局部血肿和尿外渗。

4.后尿道损伤的临床表现:休克、疼痛、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和尿外渗及血肿。

一、肾损伤

(一)病因

1.开放性损伤 因弹片、枪弹、刀刃等锐器致伤,常伴有胸、腹部等其他脏器组织损伤,损伤复杂而严重。

2.闭合性损伤 因直接暴力(如撞击、跌打、挤压等)或间接暴力(如对冲伤、突然暴力扭转等)所致。

(二)病理

1.肾挫伤 损伤局限于部分肾实质,肾包膜、肾盂黏膜均完整,可有少量血尿。一般症状轻微,可以自愈。大多数病人属此类损伤。

2.肾部分裂伤 肾实质部分裂伤伴有肾包膜破裂,可致肾周血肿。可有明显的血尿。通常不需手术治疗即可自行愈合

3.肾全层裂伤 肾实质裂伤,同时累及肾包膜和肾盂黏膜。此时常引起广泛的肾周血肿、血尿和尿外渗。肾横断或碎裂时,可导致部分肾组织缺血。这类肾损伤症状明显,后果严重,均需手术治疗。

4.肾蒂损伤 肾蒂血管损伤比较少见。肾蒂或肾段血管的部分或全部撕裂时可引起大出血、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就死亡。多见于右肾。

(三)临床表现

1.血尿 血尿的程度并非与损伤程度一致。

2.疼痛 多为肾区或上腹部钝痛。

3.休克 闭合性为40%、开放性达85%。迟发休克与严重感染或继发性出血有关,血尿轻微合并休克者警惕严重肾损伤存在。

4.肿块 肾周筋膜完整→肿块局限,肾周筋膜破裂→肿块弥漫,肿块增大→活动性出血。

5.发热 出血、尿外渗引起继发感染。

6.腹壁肌肉强直 血或尿液外渗刺激所致。

7.合并伤 合并肝脾及大血管损伤以出血为主,合并胃肠道损伤以腹膜炎为主。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浅→深:出血加重,深→浅:出血减轻。

(2)血常规:动态检查,应每2小时检查1次。

(3)肾功能:对早期防治肾衰竭有益。

(4)血清碱性磷酸酶: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帮助。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临床上作为闭合性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及保守治疗中伤情和疗效的监测;声像图特点:肾周液性暗区,伤肾影扩大,肾实质回声不均匀,集合系统移位,肾被膜中断。

(2)X线腹部平片。

(3)排泄性尿路造影。

(4)动脉造影。

(5)膀胱镜及逆行造影。

(6)CT:伤情不稳定时常作为首选。诊断肾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类准确,诊断符合率达98%~100%。增强扫描可精确估计肾实质伤情、显示肾皮质裂伤、尿外渗、肾周血肿范围及血管损伤,同时可显示其他脏器的损伤。动态CT检查优于常规CT。

(7)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对血肿的显示比CT更具特征性,对碘过敏或CT分级困难的病例具有更大优越性。

(五)治疗

1.紧急处理 合并休克者伤情复杂、危重,应积极抢救,如建立输血、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复苏镇静止痛、绝对卧床休息等。危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立即手术探查。

2.保守治疗 肾挫伤、轻度肾裂伤以及未合并胸腹脏器损伤的病例可采用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体征变化,血尿变化,定期检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镇静、镇痛治疗,补充血容量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守治疗恢复后2~3个月避免体力劳动。

3.手术治疗 包括探查、处理伤肾及引流。指征为:开放性肾损伤、难以控制的出血、肾粉碎伤、肾盂破裂、肾蒂伤、严重尿外渗以及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保守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指征时亦应手术探查:①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未改善。②血尿逐渐加重;腰腹部肿块增大。③疑有腹腔脏器损伤者。

手术方法:

(1)修补术:用于肾裂伤的范围较局限,整个肾脏血液循环无明显障碍者。肾部分切除术:用于肾的一极严重挫伤或一极的肾组织已游离且无血运无保留价值,其余组织无创伤或有裂伤但可以修补者。

(2)肾脏套包术:用于①肾脏严重粉碎伤或有多处裂伤、直接缝合修复有困难,但整个肾脏血运尚正常。②双侧严重肾损伤。③孤肾严重损伤。④一侧肾损伤而对侧肾功能不明需要保留肾脏者。

(3)自体肾移植术:原位修复困难者可采用。

(4)肾血管修补术:应在伤后12小时内进行肾血管重建术。

(5)肾切除术:用于①肾脏严重碎裂伤,大量出血无法控制。②严重肾蒂裂伤、肾血管破裂无法修补或重建。③肾内血管已有广泛血栓形成。④肾创伤后感染、坏死、继发性大出血者。

二、前尿道损伤

(一)病因

男性前尿道损伤多发生于球部,这段尿道固定在会阴部,骑跨伤时,将尿道挤向耻骨联合下方,引起尿道球部损伤。会阴部直接钝性打击也可伤及。

(二)病理

尿道挫伤时仅有水肿和出血,可以自愈。尿道裂伤引起尿道周围血肿和尿外渗,愈合后引起瘢痕性尿道狭窄。尿道完全断裂使断端退缩、分离,血肿较大,发生尿潴留,排尿时会有尿外渗。尿外渗:尿道球部损伤时,血液及尿液渗入会阴浅筋膜包绕的会阴浅袋,使会阴、阴囊或阴茎肿胀,有时向上扩展至腹壁。因为会阴浅筋膜的远侧附着于腹股沟部,近侧与腹壁浅筋膜深层相连续,后方附着于尿生殖膈,尿液不会外渗到两侧股部。

尿道阴茎部损伤时,如阴茎筋膜完整、血液及尿液渗入局限于阴茎筋膜内,表现为阴茎肿胀。如阴茎筋膜亦破裂,尿外渗范围扩大,与尿道球部损伤相同。尿道损伤合并尿外渗,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发生广泛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感染和脓毒症。

(三)临床表现

1.尿道出血 外伤后,即使不排尿时也可见尿道外口滴血。

2.疼痛 受损伤处疼痛,有时可放射到尿道外口,尤以排尿时为剧烈。

3.排尿困难 尿道挫裂伤时因疼痛而致括约肌痉挛,发生排尿困难。尿道完全断裂时,则可发生尿潴留。

4.局部血肿 尿道骑跨伤常于发生会阴部,会阴处蝶形血肿。

5.尿外渗 尿道断裂后,用力排尿时,尿液可从裂口处渗入周围组织,形成尿外渗。

(四)诊断

1.病史与体检

2.导尿 可以检查尿道是否连续、完整。

3.X线检查 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损伤部位及程度,尿道断裂可有造影剂外渗,尿道挫伤无尿外渗。

(五)治疗

1.紧急处理 采取抗休克措施,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2.尿道挫伤及轻度裂伤 症状较轻,尿道连续性存在,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3.尿道裂伤 插入导尿管引流1周。如导尿失败,应即行经会阴尿道修补,并留置导尿管2~3周。病情严重者,应施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4.尿道断裂 经会阴尿道修补术或断端吻合术,尿道断裂严重者,可行膀胱造瘘术。

三、后尿道损伤

1.病因与病理 膜部尿道穿过尿生殖膈。当骨盆骨折时,附着于耻骨下的尿生殖膈突然移位,产生剪切样暴力,使薄弱的膜部尿道撕裂,甚至在前列腺尖处撕断。耻骨前列腺韧带断裂致前列腺向上后方移位。骨折及盆腔血管丛损伤引起大量出血,在前列腺和膀胱周围形成大血肿。当后尿道断裂后,尿液沿前列腺尖处而外渗到耻骨后间隙和膀胱周围。

2.临床表现

(1)休克: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常因合并大出血引起损伤和失血性休克。

(2)疼痛:下腹部痛,局部肌紧张,并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腹胀及肠鸣音减弱。

(3)排尿困难:伤后不能排尿,发生急性尿潴留。

(4)尿道出血:尿道口无流血或仅少量血液流出。

(5)尿外渗及血肿:尿生殖膈撕裂时,会阴、阴囊部出现血肿及尿外渗。

3.诊断

(1)病史和体检:骨盆挤压伤病人出现尿潴留应考虑后尿道损伤。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前方有柔软压痛的血肿,前列腺尖端可动。若指套染有血液,提示合并直肠损伤。

(2)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片显示骨盆骨折。

尿道逆行造影:尿道膜部断裂,造影剂漏出呈不规则的斑片状,膀胱内有血块形成的充盈缺损。

4.治疗

(1)紧急处理:骨盆骨折病人须平卧,勿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损伤严重伴大出血可致休克,须抗休克。一般不宜插入导尿管,避免加重局部损伤及血肿感染。尿潴留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吸出膀胱内尿液。

(2)手术治疗

早期处理:病情稳定,局麻下做耻骨上膀胱造瘘。为早期恢复尿道的连续性,避免尿道断端远离形成瘢痕假道,一部分病人用尿道会师复位术;而休克严重者不宜做此手术,只做膀胱造瘘。

尿道会师术:做下腹部切口,清除血肿,切开膀胱,用一对凹凸探子操作,先将一凹形探子置于后尿道,再从尿道外口插入另一凸形探子,一对探子相嵌合后,凸形探子可引进膀胱。其尖部套上一根普通导尿管,拔出探子,将导尿管引出尿道外口。如无凹凸形探子,可以用示指从膀胱颈伸入后尿道,将从尿道外口插入的尿道探子引入膀胱。尿道会师复位术后留置导尿管3~4周,若经过顺利,病人排尿通畅,则可避免第二期尿道吻合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