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

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①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②临床资料:对确定临床诊断极为重要;③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本节热门考点

1.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3.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有病原体、传染源、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4.传染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一、感染过程

1.病原体被消除 概念: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成分的溶菌、杀菌等)使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或通过鼻咽、气管、肠、胃排出体外,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

2.病原携带状态 概念: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轻度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一般又分为健康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

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隐性感染 概念: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结局:大多数人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少数人转为病原携带者。

4.潜伏性感染 概念: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在人体中某些部位,但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下来,人体不出现临床表现,待防御功能降低,乘机繁殖,引起人体发病。

特点: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不易成为传染源,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5.显性感染 概念: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①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②毒力:包括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③数量: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④变异性:扁圆头可因遗传、环境、药物等因素而发生变异。

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免疫应答可分为保护性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两种。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两种。

1.非特异性免疫 ①天然屏障;②吞噬作用;③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 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

四、流行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在侵入另一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主要如下。

(1)呼吸道传播:包括空气、飞沫、尘埃,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消化道传播:包括经水传播和经食物传播。

(3)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体液传播。

(6)土壤传播。

(7)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的人。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指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等因素。

2.社会因素 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六、基本特征

1.有特异性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

2.有传染性 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1)传染性:病原体由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

(2)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

(2)季节性。

(3)地方性。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能产生程度不等的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

七、传染病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②临床资料:对确定临床诊断极为重要;③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只要从患者体内查到其病原体就可确诊,而免疫反应检测出特异性抗体,亦有确诊的意义。

八、治疗与主要预防方法

1.传染病治疗的目的 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健康,而且有利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要坚持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的原则。

2.预防

(1)管理传染源:①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②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③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2)切断传播途径:①消毒;②灭菌;③隔离。

(3)保护易感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