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肝癌发病机制:乙型和丙型肝炎、酒精导致肝硬化常可导致肝癌;血吸虫、淤血、胆汁淤积导致的肝硬化与肝癌无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或含有亚硝胺类物质的粮油、食品。
2.肝癌临床表现:①全身表现,发热、消瘦、食欲缺乏、乏力、营养不良;自发性低血糖。②肝硬化表现:肝功能减退、脾大、腹水、侧支循环;血性腹水较特异。③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癌结节破裂。④体征,肝大,质地坚硬、凹凸不平、压痛、血管杂音特异。⑤并发症,肝硬化的并发症(肝性脑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癌结节破裂(压痛性肿块,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出血、休克)。
3.肝癌辅助检查:①外周血,AFP(>500μg/L持续4周、>200ug/L持续8周、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凝血象等;②影像学,B超、CT等;③肝穿可以确诊。
4.肝癌鉴别诊断:非癌性占位、活动性肝炎、转移癌。
5.肝癌治疗:手术切除(一般状况好无心肺肾功能损害、肝功能I级);化疗;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对较小的肝癌可能根治)。
一、病因
①病毒性肝炎;②肝硬化;③黄曲霉毒素;④饮用水污染;⑤遗传因素;⑥其他。
二、病理
1.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
2.组织学分型 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三、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本病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或者以转移病灶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应予注意。
1.肝区疼痛 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
2.肝大 肝脏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黄疸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前者常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压迫胆管造成阻塞所致;后者可由于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
4.肝硬化征象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有基础病的临床表现。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 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缺乏、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6.转移灶症状 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7.伴癌综合征 伴癌综合征系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其他罕见的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等。
四、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AFP) 在排除妊娠、肝炎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血清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①>500μg/L持续4周以上;AFP②在200μ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AFP③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2.B型超声显像 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3.CT 具有更高分辨率,兼具定位与定性的诊断价值,且能显示病变范围、数目、大小及其与邻近器官和重要血管的关系等,因此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4.MRI 与CT比较,MRI有如下特点:能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3种图像;为非放射性检查,无需增强即能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对肝血管瘤、囊性病灶、结节性增生灶等的鉴别有优点。
5.肝血管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
五、诊断
诊断根据肝炎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AFP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确诊。原发性肝癌常需与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六、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手段,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未侵及第一、第二肝门和下腔静脉者;②肝功能代偿良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正常的50%;③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④心、肺、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⑤术后复发,病变局限于肝的一侧者;⑥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后,病变明显缩小,估计有可能手术切除者。
2.局部治疗
(1)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2)无水乙醇注射疗法(PEI):推荐为肿瘤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
(3)物理疗法局部高温疗法:常见的方法有微波组织凝固技术、射频消融、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激光等。
3.放射治疗
4.全身化疗 对肝癌较有效的药物以CDDP方案为首选。
5.生物和免疫治疗
6.综合治疗
(二)预防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注意食物清洁,预防粮食霉变,改进饮用水质,减少对各种有害物质的接触,是预防肝癌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