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为化脓性细菌感染。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临床表现
(1)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
(2)起病急,寒战,继而高热至39℃,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重者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3)早期仅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局部皮温增高,局限性压痛;数天后出现水肿,压痛更明显,骨膜下脓肿形成,穿破后成软组织脓肿,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4)自然病程可维持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缓解,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2.诊断
(1)急骤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3)有明显的压痛区。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5)病因诊断在于获得病原菌,血培养与分层穿刺培养具有很大价值,局部分层穿刺是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
(6)X线检查14d内无异常发现;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难以显示;核素骨显像具有早期间接辅助诊断的价值;MRI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治疗 目的是中断骨髓炎由急性期向慢性期的演变,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主要的关键。
(1)抗生素治疗:对疑有骨髓炎的病例应立即开始足量抗生素治疗,发病5d内使用可控制炎症,5d后不敏感;广谱和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联用。
(2)手术治疗:目的是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阻止急性转为慢性;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h仍不能控制症状者,也有主张提前36h的;方式有行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3)全身辅助治疗:降温、补液、补充热量、输血等。
(4)局部辅助治疗: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可起到以下作用: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防止病理性骨折。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1.临床表现
(1)在病变不活动阶段可以无症状,骨失去原有的形态,肢体增粗及变形。
(2)皮肤菲薄、色泽暗;有多处瘢痕,稍有破损即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邻近关节处畸形,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发生癌变。
(3)X线检查早期有虫蛀状破坏与骨质稀疏,并逐渐出现硬化区。在X线片上死骨表现为完全孤立的骨片,X线片可以显示脓腔与小型死骨。
2.诊断
(1)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肢体增粗及变形,多处瘢痕;溃疡形成,有窦道口排出死骨更易诊断,流出臭味脓液;关节挛缩,畸形;急性疼痛,高热等。
(2)X线片刻证实有无死骨,及形状、数量、大小和部位等。
(3)一般不需CT,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可做CT。
3.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手术后必须解决下列三个问题:①清除病灶;②消灭死腔;③闭合伤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