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通过热气熏、或烟熏达到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等功效。外治法与内治法一样,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来选择适当的药物,正如清代医家吴谦所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所以在临床中必须辨证施治,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常用药物:黄柏、蒲公英、白矾、金银花、紫花地丁、花椒、生地黄、牛黄、雄黄、蚤休、芒硝、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生姜、葱白、大蒜等。
下面介绍常用药物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性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是疮面流黄水,脓液皆可选用。如《青囊秘传》石黄散即黄柏与石膏等份成细末,外敷或者油调搽患处治疗湿疹瘙痒。
白矾,性燥、酸、涩,收敛祛湿止痒,解毒杀虫,兼有穿透作用。外用治疗疮疡,尤宜用来治疗疮面湿烂,或者瘙痒者。
芒硝,性寒,能清热,咸能软坚,主要消水肿效果好。常用于痔,痔漏引起的水肿,单味药外洗即效。丹毒出现红肿疼痛者,可单用芒硝250g外敷即效。
苦参,性苦寒,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凡皮肤溃疡出现渗液伴痒者可用本药。是皮肤科内服外用要药。
花椒,性辛、温,是皮肤瘙痒和疼痛的效药。在《医级》中云:“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也。”民间治疗关节扭伤疼痛,常用花椒煎水外洗,止痛效果明显。
地肤子单味药外洗能起到脱敏作用,对于顽固性荨麻疹,余常用地肤子500g,纱布包煎外洗。
金银花,性甘、寒,是清热解毒之要药,但花类有发散作用,量大可以发汗,可以消水肿,局部外洗、熏洗治疗湿疹、皮炎、皮肤瘙痒、慢性溃疡、足癣等,效果佳。余在临证中常用的二十方,有的是别人的经验,经过笔者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很好的,有的是笔者的临证经验的总结,现介绍如下。
舒经活血七味汤
[组成]桑枝30g,艾叶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骨碎补30g,制乳香、没药各15g,葱白10根。
[功效]舒经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疼痛,色素沉着,风湿痹证,损伤性关节炎以及软组织损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疼痛,以及一切阴性溃疡、无红肿疼痛的疗效皆佳。
[用法]水煎外洗,每次半小时,慢性病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点]温度要适中,特别是脉管炎患者及老年患者,防止因敏感度差而烫伤。
[案1]汤某,男,50岁。2011-10-12初诊。
病史:左踝关节经常性疼痛1年。患者左踝关节上、下楼疼痛,询问病史有多次损伤史,经某院X线片检查为骨质增生。经西医治疗无效,给予舒经活血七味汤:桑枝30g,艾叶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骨碎补30g,制乳香、没药各15g,苏木30g。熏洗两天后疼痛好转,连续熏洗15天疼痛完全消失。
[案2]王某,男,72岁。2010-10-02初诊。
病史:左上肢前臂处出现1.0cm×1.5cm大小的溃疡面30天。患者于30天前左上肢前臂处发现肿块,自行土法治疗后出现1.0cm×1.5cm大小的溃疡面,在某医院治疗1个月无好转,医生建议手术切除,老人拒之,来我处治疗,开上方3剂外洗后疮面缩小,继续用上方外洗7天,外用麻蛇散。一周后痊愈。
[考辨]桑枝味苦、性平,能通利关节,行津液,祛风利水,散治风寒湿痹诸痛,是手足疼痛之引经要药,其性以枝达枝也,散消水气、脚气。艾叶性辛、苦。辛宣可理气血,纯阳之性,可通十二经。其逐寒湿之力甚于它药。伸筋草微苦、辛,温,归肝经。祛风湿,疏筋活络,消肿止痛。
透骨草有两种。
一种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性苦、辛,温。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①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化寒湿。入肝经,故能祛风除湿。
②舒筋活络: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
③活血止痛: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对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选用该品治之,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另一种为凤仙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凤仙花的全草。性温,味辛、苦。入肺、心经。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闭止,痈肿疔毒等病症。
在治疗风湿病中,余常将透骨草、伸筋草作为一对药,广泛应用。透骨草偏于活血,伸筋草偏于消肿,二者合用止痛力甚佳。用量:透骨草15g,伸筋草30g。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乳香行气舒筋,没药活血散瘀。气血兼顾,取效尤捷。内服一般3~5g,外用一般15g。苏木能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临床中体会,苏木功效类似红花,小量1~3g,养血和血,大量则能破血。治疗外伤疼痛,血瘀闭经,余常用30g。骨碎补可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疗伤止痛。另外两个重要作用:第一,治疗肾虚耳鸣、牙痛,牙齿松动有殊效,一般用量30g。第二,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表现为腹泻稀水便,伴手足冷,口中和,舌淡脉弱者。在四逆汤基础上加骨碎补100g。能补肾温阳止泻。诸药相伍,共凑舒经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雄黄苍耳子汤
[组成]苍耳子60g,雄黄15g,白矾30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发际疮。
[用法]水煎15分钟,每天洗4~5次。同时可配合耳尖放血。
[案]王某,男,24岁。2011-06-20初诊。
病史:后发际处见数枚脓头,伴疼痛20天。患者于20天前,后发际部起一白头,形若粟米,渐大若黍豆,质硬而突起,根部微红赤,痛痒明显,破溃后有少许黄脓,一疮将愈,其旁一疮再起。在某院治疗1周效果差。刻下:疮面见数个脓头,疼痛,口干,舌红苔白腻,脉弦偏滑。诊断:发际疮。予以雄黄苍耳子汤外洗后给予麻凡膏外用,同时给患者耳尖放血,左右交替,2日1次。一周后痊愈。
[考辨]发际疮系痈疽疮疖之发于项后发际部位者。见《外科证治准绳》,多因湿热内结,复受风火外袭而发。一疮将愈其旁一疮再起,往往缠绵难愈。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余用雄黄苍耳子汤外洗。苍耳子味苦,性温,有小毒。《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疥癣及瘙痒。”雄黄味辛、苦、平。有毒。归心、肝、脾、胃、大肠经。功效败毒抗癌,祛痰镇惊,杀虫疗疮,消炎退肿。《本草纲目》云:“能化腹中瘀血。”《名医别录》云:“疗积聚。”故治疗肿瘤,余常用。一般用量一天1g。注意点:不能与诸药同煎。雄黄遇热后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白矾性酸涩,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等。三药相伍能解毒散结,消肿排脓。
解毒消肿止痛汤
[组成]黄柏30g,蒲公英30g,白矾15g,红花6g,芒硝100g,川芎15g,白芷20g,秦艽15g,五倍子10g,瓦松10g。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痔。无论是内痔出血,还是外痔肿痛皆有良效。
[用法]煎汤坐浴,20分钟,每天1次,一般3~5天消肿止痛。同时可配田螺水外用。
田螺水方系民间方。处方:田螺2个,加2g冰片化成水。外搽。此方用于外痔肿痛,内痔出血。
[案]王某,男,35岁。患外痔10年,喝酒劳累后容易出现肛周肿痛。10天前因饮酒后出现疼痛,在医院给予输液3天无好转,求治于我处,给予解毒消肿止痛汤。5天后肿痛即消,随访5年未作。
[考辨]解毒消肿止痛汤系余在原来的三味洗药基础上加味而成。黄柏、蒲公英、白矾清热解毒消肿;秦艽、白芷止痛;芒硝善消痔疮水肿;红花、川芎活血,可破恶瘀;五倍子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瓦松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诸药同用,解毒消肿止痛效佳。
降血压外洗方
[组成]桑枝30g,桑叶30g,茺蔚子30g,明矾15g,淘米水2000ml。[功效]凉血平肝,活血通络。
[主治]高血压。
[用法]用淘米水2000ml煎诸药30分钟,泡脚,1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本方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常用的外洗经验方。轻度高血压患者,恒用此方外洗,1~2个疗程会有明显效果。中度高血压配合中药治疗。
[考辨]桑叶以散为主,桑枝以通为要。二药伍用,疏通兼备,清热疏风解表,祛风通络止痛益彰。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茺蔚子凉血,平肝,活血;淘米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诸药相伍凉血平肝,活血通络。
雄黄散
[组成]雄黄15g,冰片10g,蜈蚣2条,乌蛇20g。
[功效]解毒,止痛,消肿。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将四味打粉放入75%乙醇内浸泡一周,备用。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也可用上药粉香油调涂。
[案]秦某,女,39岁。2011-04-24初诊。
病史:右胸部出现水泡伴疼痛3天。刻诊:右胸、背部可见密集成族的大小不等的水疱,疼痛,无发热,舌淡苔白,脉细弦。予以雄黄散外用,1日数次,7天痊愈。
[考辨]雄黄治疗带状疱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雄黄配合胆矾,名二味拔毒散。性辛、温,有毒。能杀百毒,化血为水,燥湿杀虫。在乙醇中溶解,有效成分容易吸收。注意,雄黄不能以火煅烧,因煅烧后便分解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毒性大增。蜈蚣《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冰片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中,外用止痛力强。
附验方:冰片止痛酒[摘自《新医学》1974,5(3):124]
[药物组成]冰片(上好的更佳)一两,白酒一斤。
[功能主治]止痛,用于晚期癌症的疼痛。
[用法用量]将溶液涂擦在肿瘤放射疼痛剧烈处,开始用药时,每日可擦10次以上,以后随疼痛减轻,1日擦数次即可。余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蚊虫叮咬继发皮炎疼痛,疮痈肿毒早期的疼痛。乌蛇《开宝本草》云:“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疮毒,皮肤不仁,顽痹诸风。诸药相伍,祛风解毒止痛消肿。”
痛风止痛方
[组成]苏木30g,细辛8g,干斤拔30g,羌活15g,独活15g。
[功效]祛风解毒止痛。
[用法]诸药同煎30分钟,先熏后洗患处,每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
[主治]痛风。
[案]孙某,男,45岁。2012-06-21初诊。
病史:患者有痛风病史6年,左脚母指关节红肿疼痛5天,自服英太青及抗生素,疼痛好转,但脚指仍然红肿,给予痛风止痛方5剂,肿消痛止。
[考辨]苏木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千斤拔性凉、淡,无毒。疏筋活络,祛风活血。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细辛性辛、温。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羌活、独活同源于伞形科,而辛散苦燥温通,均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风头痛等证。但独活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及少阴伏风头痛;羌活则作用强烈,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太阳经(后脑)头痛及项背痛。
痛风病的表现:脚指关节处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一派阳热实证的表现。临床以清热解毒药治疗。余独辟蹊径采用辛温祛风药来治疗,为什么?什么是风药?风药是指一类性味辛温或辛凉,具有祛风发汗、通经活络、升阳解表、燥湿醒脾、散火解郁之药。风为六淫之首,其性能胜湿、能解郁、能消肿。古方八味大发散就是应用风药的典范,它出自《眼科奇书》。由麻绒、蔓荆子、藁本、羌活、防风、川芍、细辛、老生姜、白芷组成,方中老姜为引,余八味,故名八味大发散。余使用本方治疗多例红眼病,皆获效果。故风药散火消肿力强。
[临床心得]本方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外洗消肿止痛,但不能降低尿酸。余一般内外同治。内服方:苍术、萆薢、防己、通草、薏苡仁、寒水石、地龙、牛膝、土茯苓、甘草。若痛甚,触之灼热者加苏木、蒲公英;若肿甚,加金银花、连翘。痛风之病机为湿毒入络。治疗以清热祛湿,通经活络为大法。本方脱胎于三妙丸、加减木防己汤、苍术防己汤。三妙丸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加减木防己汤是辛温辛凉复法,功效清暑祛湿,主治暑湿痹证。苍术防己汤功效清热祛湿,通经活络。主治湿热痹。方中苍术甘温微辛,有健脾胃,发汗除湿之力;防己苦寒,为利尿镇痛药,能通腠理,利九窍,清十二经之湿热;通草性寒味淡,为消炎性利尿药,能去湿热利小便;薏苡仁甘、淡,微寒,为滋养利尿药,能健脾渗湿;地龙性味咸寒,能泻热利水,通络祛湿;牛膝补肝肾,通络散恶血,能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而缓中;寒水石辛、咸、寒,《本经》云:“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国医大师朱良春亦云:“寒水石不同于生石膏,此药善祛经络之热,故在风湿病治疗中见红肿疼痛者即用之。”用量一般30g。诸药相伍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止痛。结合外用洗剂,双管齐下,取效较速。
牙痛外用专方
[组成]蜂房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
[功效]解毒祛风止痛。
[用法]同煎30分钟,药液口内含漱,一般1~2次即愈。
[主治]各类原因引起的牙痛。
[考辨]蜂房甘、平,有毒。李时珍云:“阳明经药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尔,止风虫牙痛,煎水含漱。”细辛性辛、温,归肺、肾经。功效散寒解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细辛善治牙痛是因其祛风止痛为其长。早年治疗牙痛难忍,取少许细辛为末放牙痛处,即可止痛。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治疗。对于神经性或者过敏性牙痛,余用定痛散,即细辛3g,制川乌2g,乳香3g,白芷3g。诸药成极细末,每次取少许放患处。细辛止痛,是因含有挥发油,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对传导麻醉、黏膜麻醉、浸润麻醉都有很好效果,多用于牙科麻醉。细辛10g,浸泡乙醇中,一周后应用。用于拔牙、牙周脓肿切开局麻用。防风辛、甘,微温。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白芷性温,味辛。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四味中蜂房、白芷入阳明经;防风入太阳经;细辛入少阴经。故这三经病邪引起的牙痛,皆有明显效果。
[临床心得]牙痛的治疗,实火以清胃散加味,虚火以潜阳丹治疗,效果佳。后来通过临床摸索,用这几位药口内含漱,效果理想。简、便、易、廉,特写出来供大家验证使用。
阴道炎外洗方
[组成]黄柏15g,蒲公英30g,白矾10g,艾叶30g,花椒10g,苦参30g,地肤子50g。
[功效]消肿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30分钟。坐浴20分钟。1天1次。
[主治]各类原因引起的阴道炎,红肿、疼痛、流脓、黄带。
[考辨]本方来源于三味洗药,在此基础上加艾叶、花椒、苦参、地肤子而成。艾叶性辛、苦,温。《名医别录》载:“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花椒辛、温,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地肤子辛、苦,寒。清热利湿,止痒。《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清热燥湿,是治疗湿热阴肿、带下之良药。诸药同用清热消肿,杀虫止痒。
手足癣外洗方
[组成]生大黄9g,白鲜皮30g,苦参30g,地肤子30g,丁香9g,蜂房15g,斑蝥7个。用2斤陈醋浸泡一周后外洗患处。一剂药可用7~8天。一般一个月可愈。
[注意点]斑蝥,皮肤接触容易起泡,但洗药不会引起皮肤过敏。避免接触眼睛。如对斑蝥畏惧,也可不用,加大蜂房剂量,同效。
手足癣的并发症
①手足干裂,裂口可以先以上方外洗后加用猪板油川椒膏外搽,可以使皮肤脱皮,变薄。方法:猪板油2两,切成细片加川椒10g,加热融化后,去油渣后收瓶备用。
②手足出汗,特别是脚汗,脚容易生臭味,用干姜散外用效果也特佳。
方药:干姜30g,白矾30g,王不留行30g。
方法:将上药打成细末,用开水泡药后洗脚,每天半小时,3~4天可愈。
切忌:此方勿多用,否则手脚终生无汗。
[案]郝某,男,30岁。2010-05-26初诊。
病史:脚指脱皮伴瘙痒10天。患者每年夏天发作。刻诊:双脚趾掌散在水疱,瘙痒伴脱皮,予以上方治疗7天后而痊愈。
[考辨]苦参、地肤子,清热燥湿止痒;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白鲜皮,苦、咸、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临床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黄胆尿黄。《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此药在湿热型皮肤病中广泛应用,一般与白蒺藜同用,用量20~30g。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处方名为丁香、公丁香,其果实名母丁香。味辛,性温。功效:理气降逆,温中止痛,暖肾。主治脘腹冷痛,呃逆,恶心,呕吐;肾阳不足的阳痿,及寒湿等证。《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蜂房,味甘,性平,归胃经。功效: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斑蝥,辛、热,有大毒。功效: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疱。用于癥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用法用量:0.03~0.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临床心得]手足癣与文献中记载的“臭田螺”“田螺皰”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作,心搓至皮烂,津腥臭,小觉痛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又记载:“田螺皰,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病机: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而成。或久居湿地,水中工作,水浆浸渍,感染湿毒所致。病久湿热化燥,伤血则肌肤失养致皮肤粗糙、干裂,经久不愈。主要与湿、热、风、毒有关。此方清热祛风,解毒止痒。对手足癣有良效。
阳痿外洗方
[组成]蛇床子120g,罂粟壳30g,肉桂3g。
[功效]温肾兴阳起痿。
[主治]功能性阳痿。
[用法]煎汤15分钟,临睡前外洗阴部或热敷肾腧穴,每日一次,7日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男性35―50岁,性功能减退是生理转变期,来自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很多,乱投医,乱开壮阳药的很多,疗效不太满意。运用此方一般外用1~2剂起效。2个疗程没有明显效果即改其他方法治疗。
[考辨]蛇床子,味辛、苦,温,归肾经。功效: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其杀虫止痒作用我们比较熟悉,但温肾壮阳之性,一般医生都很少重视。此药温补肾阳之性,甚过淫羊藿。孙思邈甚赞此药,他在《千金方》30首治疗肾虚阳痿精冷方中,用蛇床子方达半数之多,且内服、外用皆有。张景岳的赞育丹也用蛇床子配当归、枸杞子、淫羊藿等治疗阳痿无子。罂粟壳,味酸,性平。功效:敛肺气,涩肠,固肾气。先辈张锡纯老善用此药治疗久咳、久嗽。治疗虚劳咳嗽,以山药、地黄、枸杞子、玄参配罂粟壳。朱良春老师的久咳丸:杏仁15g,白矾6g,罂粟壳12g,五味子6g。诸药研成细末,蜜丸为梧桐子大,每服20丸,1日2次。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临床心得]此方系河北省中医院外科名医林为雄老师的经验方。此方以蛇床子为君,罂粟壳为臣,肉桂为佐。结合外洗,直达阴部。此方温肾阳、固肾气同用,体现了阴阳互根的原则。阳痿的产生,究其病因是阳不能搏起,一方面是经络阻滞不通,另一方面是阳虚所至。临床中分虚、实来辨治。实证常见湿热、气滯、血瘀;虚证常见肾阳虚。男为阳,女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主动,阴主内守,阴阳交合谓之人。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时时把握病机,准确用药,结合专病专药,必将取得好的疗效。
脂溢性脱发外洗方
[组成]透骨草120g,侧柏叶120g,皂角刺60g,白矾9g。
[功效]祛风止痒,滋阴润燥。
[主治]脂溢性脱发。
[用法]水煎外洗,洗时用纱布过滤一下,洗完1~2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此方止痒效果特别好。轻症单用外洗方即可;重者可以可以配合内服方:补肾祛风汤(自拟)。
方药:生地黄30g,熟地黄30g,怀山药15g,山茱萸10g,防风9g,菟丝子30g,黑芝麻30g,桑椹30g,木瓜12g,天麻10g,当归10g,赤芍9g,肉桂3g,制附片3g。
[考辨]透骨草,味辛、苦,性温,归肝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化疹,活血止痛。《本草纲目》云: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故在风湿病中大量应用,止痛效果很佳,一般用量15~30g。《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云:透骨草“善治阴囊湿疹与疮疡肿毒。”因本药外洗可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故外洗方中常用。侧柏叶又名扁柏、黄心柏,为常绿乔木,其嫩枝、叶及果皆可入药,其味苦、涩,性微寒,入肺、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乌须发、止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病症,并有镇咳、祛痰、降压、防脱发等作用。其果实中的果仁则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侧柏叶很重要的功效能凉血乌发。常用于血热脱发或须发早白等。《新医学》载:“以鲜侧柏叶浸泡90%的乙醇中7天,取药液涂搽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治疗各处脱发,多在20~30天后新发开始长出,黑色有光泽,个别生长较稀。余在临床中验证,效果确切。皂角刺,性辛、咸,温,有小毒。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皂角种子、枝刺等均可入药。种子入药,可治癣和通便秘;皂角对很多细菌、真菌有天然的抑制和杀灭的作用。皂角刺为皂荚树的棘刺,其味辛温。主要功效是消肿排脓,祛风杀虫。治疗痈疽疮毒初起,或者脓成不溃者,但痈疽已溃者忌用。一般配穿山甲治疗痈疽早期可以消肿,晚期可以排脓。近年来治疗皮肤肿瘤方面,常用此药,达到消肿排脓效果。
[临床心得]脂溢性脱发从肾论治,《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因为肾为水脏,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气的“开”和“阖”。(所谓肾主开阖”)“开”,主要是输出和排泄水液;而“阖”,指潴留一定量的水液在机体内。“开”和“阖”取决于肾阴、肾阳功能协调。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的肾阴、肾阳是相对平衡的,肾气的开阖是协调的,因而尿液排泄正常。若肾气虚衰,失掉“主水”的功能而发生水液上溢,引起头皮脂液过度分泌。补肾止痒汤是以六味地黄汤作为底方,原方是三补三泻,现去三泻,专补肾阴,菟丝子、黑芝麻、桑椹平补肾气,防风、木瓜、天麻祛风胜湿止痒,当归、赤芍养血、活血。肉桂、制附片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效。
关节扭伤方
[组成]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积雪草10g,六轴子10g,红花15g,桑枝15g,伸筋草15g,乳香10g,没药10g,白芥子10g,栀子10g,当归尾10g。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关节扭伤。
[用法]煎水外洗,每日上、下午薰洗患处各一次。
[注意点]此方切勿入口。
[效果]一般3~5剂即愈。
[案1]徐某,男,25岁。因打篮球不慎扭伤手腕,关节活动受限,肿痛。予上方3剂外洗后,肿痛全消。
[案2]高某,女,45岁。因爬楼梯不慎扭伤踝关节,当时自用云南白药喷剂、三七片等药治疗后,肿痛更甚。予上方5剂外洗后,痊愈。
[考辨]乌头分川乌和草乌。而川乌和草乌是同一种系下的两种不同的植物。川乌的茎是直立的,一般高约一米,开紫色花。根是团块状,侧根就是附子,炮制后就是常用的附片。因为是附生于川乌的主根上,故名附子。草乌的茎是蔓生攀援状藤本,一般长约三米,还是开紫色花。草乌的根呈长块形,没有附子。川、草乌,辛热,有毒,其搜风定痛,以生草乌较强,但草乌毒性较大,川乌止寒痛效佳。一般治疗风湿痹证,寒邪重者定痛用川乌,寒湿痹重者川草乌同用,但用量一般从3~5g开始,逐渐加量至30g为宜,同时与甘草、蜂蜜同煎,可祛乌头毒性。外洗比较安全。朱良春老师的止痛搽剂,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30g,用90%乙醇300ml浸泡一周,外搽痹证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积雪草既有活血消肿止痛,又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对修复受损组织有促进作用。六轴子,苦,温,有毒。功效:行气止痛,散瘀消肿。此药善于止痛,尤其是风湿痹证,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常用之。用量内服1g,和诸药同煎;外用剂量要大,一般10~15g。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热、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栀子能疗三焦之热,焦栀子治疗血证也常用,栀子治疗跌打损伤多见于民间验方。江苏苏南一带以栀子10g,红花10g,葱须10根,酒10ml,面粉20g。方法:把栀子、红花打粉后与酒、葱、面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24小时换药一次,一般轻证也有明显效果。当归、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桑枝、伸筋草疏筋活络。诸药同用,活血止痛消肿。
[临床心得]“水无热不沸,血无热不行”,这是山西高允旺老师一句名言。关节扭伤,瘀血阻络,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应用温热药能较快速的消肿止痛,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此方对急性关节扭伤有良好的疗效,同样对慢性的关节扭伤也具有好的效果,希同道验证之。
斑秃灵方
[组成]补骨脂50g,当归20g,桂枝15g,生姜30g。
[功效]补肾活血,养血生发。
[用法]捣碎和匀,加入95%乙醇500ml内浸泡一周后备用。取棉签蘸斑秃灵少许,擦斑秃处至红润为度,每日2次。
[效果]一般20天左右可见绒毛生长,开始由白变黄转黑,而逐渐长成正常头发,平均要2~3个月。
[考辨]本病成因,多与肝、脾、肾虚损的基础上,感受风、寒而致寒滞血瘀,引起头发脱落。在民间早有生姜治疗斑秃的经验,生姜具有温经散寒之效。桂枝能引药上达,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温通经络之效;当归补血,活血;补骨脂温以助阳,可治疗斑秃。乙醇浸泡有助于药性渗入毛囊。诸药合用,可以促进毛囊再生。此经验方来自苏自强老中医之手,我用了20多年,效果100%。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苏医生。
鹅掌风特效方
[组成]白矾10g,皂矾10g,侧柏叶30g,儿茶10g,生地黄50g,黄精50g。
[功效]杀虫止痒润肤。
[主治]鹅掌风。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
[案1]孙某,女,45岁。2012-06-27初诊。
病史:手部皮肤粗糙干硬伴有皲裂以及鳞屑1年。患者手掌处开始出现水疱并且角质增厚,手部皮肤变得粗糙干硬,逐渐有皲裂并且角质增厚,以及鳞屑的症状,瘙痒较甚。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手癣,给予抗真菌膏剂外用,无明显效果。求治于中医。予以上方7剂外洗后,手掌皮肤皲裂及鳞屑明显好转,继续原方治疗20天,手掌皮肤光滑如初。
[考辨]鹅掌风特效方系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二矾汤加生地黄、黄精而成。方中白矾酸涩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皂矾治疮毒溃烂,疥癣瘙痒;侧柏叶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儿茶收湿生肌敛疮;生地黄、黄精滋阴润燥。诸药同用,共奏杀虫止痒,滋阴润燥之功。
扁平疣外洗方
[组成]马齿苋50g,峰房20g,蛇床子10g,苦参10g,木贼10g,鸦胆子20g,陈皮10g,苍术10g,细辛6g,大青叶20g。
[功效]解毒止痒,攻坚散结。
[主治]扁平疣。
[用法]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次,以局部发红为度。一般7天为1个疗程。可以继续2~5个疗程。此方系庄国康老的经验方,余在庄老方基础上加鸦胆子20g,疗效更佳。
[案]杨某,女,30岁。2009-04-20初诊。
病史:面部及手背扁平样丘疹2年。刻诊:手背、前额可见褐色扁平样丘疹,呈米粒状,曾用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诊断:扁平疣。外洗方:马齿苋50g,蜂房20g,蛇床子10g,苦参10g,木贼10g,鸦胆子20g,陈皮10g,苍术10g,细辛6g,大青叶20g。外洗7天后,皮疹褪色,继续用药7天后全部脱落。
[考辨]蜂房、鸦胆子攻坚破积;马齿苋、蛇床子、苦参、木贼、大青叶解毒止痒;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陈皮、苍术理气燥湿。诸药相伍,共奏攻坚散结,解毒止痒之效。
丹毒外敷方
[组成]大黄50g,寒水石50g,鲜野菊花30g,黄柏15g,白矾9g,青黛15g,藤黄9g。
[功效]清解热毒,凉血消肿。
[主治]急性丹毒。
[用法]共成细末,用醋调药粉如糊状外敷患处。
[案]王某,男,35岁。2011-07-20初诊。
病史:右下肢红、肿、热、痛7天。患者7天前,无明显原因右下肢出现红肿,如云片状,在某医院诊断为下肢丹毒,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稍好转。刻下:右下肢稍红,触之疼痛。予以丹毒外敷方治疗5天,诸症消失。
[考辨]方中大黄、青黛泻火解毒;野菊花、黄柏清热解毒;藤黄消肿化毒,止血杀虫。《本草纲目拾遗》云“治疗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也能杀虫。”寒水石,《本经》云:“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白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效。诸药相伍,泻解热毒,凉血消肿。
银屑病外洗方
[组成]侧柏叶100g,紫苏叶100g,白蒺藜240g,生地黄100g。
[功效]祛风润燥,杀虫止痒。
[主治]血燥型银屑病。表现:皮肤红斑,鳞屑层层脱落,瘙痒明显等。
[用法]水煎2000ml,外洗患处。
[考辨]侧柏叶味苦,滋阴,带涩敛血,是补阴之要药;紫苏叶发散风寒之邪,透毛孔;白蒺藜苦寒,清泻肝火,祛风止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燥。四药同用,共奏祛风润燥、杀虫止痒之功。
多发性疖病外洗方
[组成]芫花15g,花椒15g,黄柏30g。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疗疮。
[治疗]多发性疖病。
[用法]共为粗末,放于纱布袋内煎汤外洗,可配合内服汤剂大败毒汤。
[考辨]芫花外用能杀虫疗疮,与甘草同用外洗可治疗狐臭;花椒能除湿止痒,止痛;黄柏泻火解毒。诸药共用,泻火解毒疗疮。
[案]葛某,男,18岁。2012-10-11初诊。
病史:臀部遍发疖肿30天。患者1个月前臀部初起个脓头,经过治疗好转,以后连续不断,此起比伏,臀部多处红色丘疹瘙痒,舌苔薄腻,脉细弦。诊断:多发性疖病。给予外洗方:芫花15g,花椒15g,黄柏30g。水煎外洗,1日1次,10剂后,疖肿消失。
[按]多发性疖病,治疗比较顽固,一般的方法不容易根除。外洗方取效较快,方中芫花是取效的关键。
皮肤湿疹外洗方
[组成]青黛10g,野菊花5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萹蓄20g,大黄20g,土荆皮50g,金银花50g,苦参50g,黄芩20g,黄连20g,芒硝120g,苍术3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白矾10g。如果局部糜烂可以用马齿苋50g,黄连20g,黄柏20g,煎汤湿敷。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皮肤湿疹,阴部,肛门湿疹,多发性疥疮有良效。20多年来治疗数百例病人,效果很佳。
[案]马某,女,40岁。2012-05-20初诊。
病史:双下肢湿疹2年,加重20天。2年来夏季加重,今年5月份起双下肢湿疹复发,散在红疹,挠破渗水,瘙痒甚。刻诊:双下肢皮肤见散在粟米大红色丘疹,间有水疱,局部可见糜烂,渗出液多。用皮肤湿疹外洗方:青黛10g,野菊花5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萹蓄20g,大黄20g,土荆皮50g,金银花50g,苦参50g,黄芩20g,黄连20g,芒硝120g,苍术3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白矾10g。5剂。
二诊:上药外洗5天后,皮肤水疱,局部糜烂消失,继续原方外洗5天,下肢红斑好转,继续原方外洗10剂后,临床治愈。
[考辨]湿疹属于“癣疮”范畴。《医宗金鉴》对本病有详细的论述,一般认为本病与风、湿、热客于肌腠而成。因此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方中大黄、黄芩、黄连都是苦寒之品,黄芩解肌肤之热,黄连泻心之热,大黄泻下解毒;青黛咸寒,《开宝本草》外用能解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之毒;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土荆皮、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杀虫止痒,燥湿祛风;芒硝利湿消肿;白矾敛疮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泻火解毒,利湿止痒之效。
外阴溃疡外洗方
[组成]威灵仙15g,蛇床子15g,当归尾15g,砂壳9g,土大黄15g,葱须头7个,苦参15g。
[功效]泻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女性阴道溃疡,晚期宫颈癌。
[用法]诸药碾成细末,纱布包煮,连熏带洗。
[案]严某,女,44岁。2011-08-21初诊。
病史:外阴溃疡伴疼痛1年。患者1年来阴部不适,以后逐渐发展溃疡伴疼痛,带下黄色,无野游史。在多家医院诊断:外阴溃疡待查?求治于中医。予以溃疡外洗方外洗,麻凡膏外涂。5天后复诊,药后疼痛消失,继续用上方外洗25天,疮面痊愈。
[考辨]外阴溃疡一般属于阴疮,治疗比较困难。土大黄,《本草纲目拾遗》载:“破瘀生新。治疗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砂壳《简易方论》载:“治口吻生疮;葱须头味辛,性平,具有疏散风寒,解毒;威灵仙能宣通经络止痛之效;当归活血养血;苦参、蛇床子杀虫止痒。诸药相伍,破瘀生肌,解毒止痛。”
还有很多熏洗方效果也妙,如鸽子粪外洗冻疮破溃,红辣椒外洗治疗冻疮红肿,桑枝外用治疗痔疮肿痛,童尿外洗治疗跌打损伤,硼砂治疗头皮油腻,葱白外洗消乳痈等等。
总之,熏洗法有直达病灶、简便易廉、疗效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医外科的使用。
[考辨]书中有部分中药的名称鉴别如下:土牛膝与牛膝,牛膝分为土牛膝、怀牛膝、川牛膝是三种。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上牛膝的根及根茎。性甘、寒、微苦、微酸,归肝、肾经。功效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疮痈,淋证,水肿。余常用土牛膝治疗咽喉肿痛,小便淋漓刺痛,闭经,疗效尤为突出。一般用量15~30g。川牛膝长于活血,一般作为下肢疼痛、麻木的专药,用量10~30g,但一定要生用,生用祛恶血之力强。怀牛膝长与补肝肾,强筋骨。用量10g,但一定要酒炒补肝肾之力更强。
土大黄与大黄的区别,土大黄以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为主。多用于外科疮毒,以及血证的治疗。大黄以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多用于泻热通便,通经,泻下热毒。
朴硝与芒硝,硝煎炼的结果,在底者为朴硝,在上者为芒硝。朴硝苦涩性急,芒硝性稍缓,能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推陈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