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准电压。
2.皮肤阻力及电极阻力。
3.阻尼(图1-55,图1-56)。
图1-55 阻尼过大的心电图表现(定标方波的转折处呈弧形)
图1-56 心电图机阻尼情况
图1-55心电图特点是J点抬高,以V5、V6导联明显,而aVL及V1、V2导联上J点压低,弧形S-T段在V5、V6导联明显,多数导联的T波低平。
4.交流电干扰(图1-57):在基线上可见规则的细小杂波,其频率每秒50周,系交流电干扰。出现这种情况应检查心电图机和地线是否接好、电极板有无不洁与生锈,以及缚得是否合适,必要时暂停使用附近的理疗机、X线机等。如不能消除上述因素,则可能是由于心电图机内部故障或导联线的损坏造成的。
图1-57 交流电干扰
5.肢体活动对基线的影响(图1-58):在描记心电图过程中,由于病人手脚或身体移动,可造成基线不稳甚至波形异常。图1-58中高耸的波形颇似异位心室搏动,实际是肢体移动造成的伪差。
图1-58 肢体活动对基线的影响
6.肌肉震颤(图1-59):图中基线出现一系列快速、不规则的细小芒刺样波动,使心电图波形失真,容易误诊为心房颤动波。这种情况是由于被检者精神过分紧张,或因寒冷四肢肌肉未能松弛,或电极与皮肤接触太紧,产生肌肉颤动所致。
图1-59 肌肉震颤
7.呼吸对基线的影响(图1-60):图1-60中呼吸呈有规律的上下起伏,从而影响了心电图的观察与判断。排除这种伪差需要病人配合,保持平稳呼吸或暂时屏住呼吸。
图1-60 呼吸对基线的影响
8.导联线连接错误(图1-61):图1-61中可见Ⅰ、aVL导联P-QRS-T波群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肢体导联的图形颇似右位心,但心前导联却与正常一样,R波自右至左逐渐增高,S波逐渐缩小,为心前导联的正常图形,不符合右位心,这是由于左、右上肢导线接错所致。
图1-61 左、右上肢导线接错
图1-62为左、右上肢导线纠正后的记录,肢体导联出现正常的图形。Ⅰ导联为图1-61Ⅰ导联的翻转,Ⅱ导联为图1-61Ⅲ导联图形,Ⅲ导联为图1-61Ⅱ导联的图形,aVR为图1-61aVL的图形,aVL为图1-61aVR的图形。心前导联的图形与图1-61相同。
9.心电图基线不稳(图1-63):图1-63为V3导联的非连续记录。第一段基线位置适宜,P-QRS-T波群的振幅如实地被记录。第二段由于基线位置偏高,R波的振幅没有被充分显示出来,所以较前者降低。S波加深,大概是热笔碰撞挡杆后引起的弹性反跳所致。第三段基线位置偏低,致使S波的深度变浅,波形变钝。所以在记录心电图时应把基线位置调整适中。
图1-62 左、右上肢导线纠正后
图1-63 心电图基线不稳
10.停机伪差(图1-64):图1-64系Ⅰ、Ⅱ、Ⅲ导联的记录,示停机伪差。Ⅰ、Ⅱ导联最后一个T波形状变窄,Ⅲ导联最后一个QRS-T波群都变窄,P-R段缩短。这是由于变换导联时,机器在行将停止运转时走纸速度减慢所致。
图1-64 停机伪差
图1-65 走纸不匀
11.走纸不匀:心电图机由于纸轴运转发生故障,走纸速度不均匀,可使波形发生改变(图1-65)。第3个搏动的T波窄而尖,第9个搏动的P波小而尖,与前一P波距离缩短,P-R间期与QRS波群时间缩短,这些是由于走纸速度突然减慢所致。后者应与房性期前收缩相鉴别。
12.基线移动(图1-66)。
图1-66 基线移动
基线移动所致的波形改变(V6导联)
13.外界干扰(图1-67)。
图1-67 外来干扰所致的似室性期前收缩
14.基线漂移(图1-68)。
图1-68 基线漂移
A.显示基线漂移为低频干扰,频响<1Hz,表现为缓慢变化曲线;B.为基线纠正后的心电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