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性心律偶发性异位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律偶发性异位性期前收缩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心脏内除了窦房结发出激动外,同时存在另一个室性异位起搏点,只要发生在心室肌的反应期便引起一次异位的QRS波群,称为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典型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如下。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心电图特征如下(图3-13)。

1.提早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由于激动起源于心室,故心电图上首先出现的是QRS波群。室性异位激动很少能逆传至心房,即使能逆传至心房,逆行型P′波也在QRS波群之后。

图3-13 室性期前收缩

2.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而畸形,QRS时间≥0.12s。这是因为心室除极的顺序与正常不同,且异位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缓慢。

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因为期前收缩的复极过程与正常亦不相同,复极多从先除极的异位起搏点开始。

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性期前收缩前后2个窦性R波的时距等于2个或大于窦性R-R间距。由于激动逆向传导较难,因而室性期前收缩的激动不能到达心房或即使到达心房也难以侵入窦房结,故窦房结仍按原来的节律发出激动,该窦性P波可按时出现于提早的QRS波群中或以后而难以辨认,使室性期前收缩前窦性R波与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R波的间距正好等于2个窦性R-R间距之和。

5.同一导联中有2种或2种以上的QRS波群形态不同的室性期前收缩,且配对间距不等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图3-14)。

图3-14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6.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好落在前一窦性心搏的T波上,称为“R′重于T”(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图3-15)。

7.发生于右心室的期前收缩,QRS波群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在Ⅰ、V5、V6导联上QRS波群主波向上。发生于左心室的期前收缩,QRS波群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在Ⅰ、V5、V6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在Ⅰ、aVL、V5、V6导联出现宽深的S波,V1呈rSR波。

图3-15 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

8.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二重节律之一。这时心脏内除了窦房结发出激动外,同时存在另一个室性异位起搏点,只要发生在心室肌的反应期便引起一次异位的QRS波群,称为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这一异位起搏点有保护性传入阻滞,在整个异搏周期中,无论不应期或非不应期均不被窦房结传来的激动所侵入,因此不受干扰,依然有规律地发出激动。只要激动发出时,心室肌恰好处于反应期就可以出现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典型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如下。

(1)室性异位搏动的配对(或联律)间距不等,相差>0.08s。

(2)异位QRS波群之间的间距相等或有一个公约数,该公约数即为室性并行收缩的周期或周期的整倍数。

(3)经常产生室性融合波,由来自窦房结和异位起搏点的两个激动同时控制心室所形成,其形态介于窦性QRS波群与异位QRS波群之间(图3-16)。

图3-16 并行收缩性室性期前收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