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殊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由交界区自律性增强引起,也可能系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所引起。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主要见于洋地黄中毒,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再灌注及心脏手术后,也见于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者。常由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发展而来,并为心房颤动的前奏。其心电图表现如下。

1.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又称加速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常由交界区自律性增强引起,也可能系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所引起。其心电图表现如下。

(1)心室率70~140/min,多数为70~100/min。

(2)发作时由异位起搏点控制心室,其QRS波群形态与窦性者相同,心律规则。

(3)异位起搏点能逆传入心房则产生逆行型P′波,否则为窦性P波(图3-24)。

(4)异位QRS波群往往与窦性QRS波群交替出现。

(5)可有各种形式的房性融合波。

图3-24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激动起源于交界区,先下传心室,后逆传心房,频率125/min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主要见于洋地黄中毒,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再灌注及心脏手术后,也见于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者。

2.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由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发展而来,并为心房颤动的前奏。其心电图表现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异位P′波。

(2)心房率为100~250/min。

(3)各P′-P′之间有等电位线,且P′-P′、P′-R、R-R间距均不规则。

(4)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图3-25)。

图3-25 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有4种不同形态的P′波)

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

3.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其心电图表现如下。

(1)心房率通常为150~200/min。

(2)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在Ⅱ、Ⅲ、aVF导联通常直立。

(3)常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

(4)P波之间的等电位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位线消失不同)。

(5)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6)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图3-26)。

图3-26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每个QRS波之前均有一个倒置的P波(位于心房下部),频率140/min,P-R间期0.12s,QRS小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