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还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气体环境;细菌个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2.由细菌产生并主要合成的代谢产物有: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维生素和细菌素。
3.细菌的人工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多数呈均匀浑浊状态,固体培养基中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细菌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能力,按营养物质的需要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1.基本条件 需要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方式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细菌的芽胞和抗生素、外毒素等产物在稳定期产生。
(二)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
将其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二、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和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如细胞壁,多糖,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等,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1.热原质或称致热原 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与侵袭性酶 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在细菌致病作用中甚为重要。
3.色素 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5.细菌素 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6.维生素 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的概念
1.概念 培养基是由适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人工配制而成的基质。
2.分类
(1)按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为基础培养基、合成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
(2)按物理形态: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三类。
(二)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细菌的增菌。
2.半固体培养基 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主要所含琼脂量不同,0.3%~0.5%。
3.平板固体培养基 用于细菌的分离。主要所含琼脂量不同,2%~3%。
(三)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病原学诊断、细菌学的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备。
试题精选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A.侵袭酶
B.热原质
C.维生素
D.抗毒素
E.色素
答案: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