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感染时的免疫状态

细菌感染时的免疫状态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主要是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抗胞内菌感染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细菌的毒力。产生的分泌型IgA是抗黏膜感染的重要机制,系统中的M细胞在运输病原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本节热门考点

1.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是指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主要是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2.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侵袭力主要包括细菌的荚膜、菌毛等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细菌内毒素由菌体裂解后释放,多见于革兰阴性菌;外毒素多数由活菌释放细胞外,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3.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主要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微生物因子。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抗胞内菌感染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4.菌血症是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极少量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毒血症指细菌不侵入血流,只在局部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败血症指致病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性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1.正常菌群 正常寄居在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2.机会性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 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平衡被打破,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二)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定居部位改变。

2.机体免疫功能减退。

3.菌群失调。

二、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的来源

(1)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

(2)环境感染:环境中或无生命物品上被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机会致病微生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密切接触途径,使被暴露人群获得的附加感染。

(3)内源性感染:即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2.医院感染的控制。

三、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1.概念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细菌的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

2.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 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部位。

(1)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

(2)侵袭力指细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屏障,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的能力。

(3)构成侵袭力的成分:菌体表面结构以及细菌胞外酶。

(二)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见表4-2。

表4-2内、外毒素的区别

四、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1.屏障结构。

2.吞噬细胞。

3.非特异性体液因素:有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等杀菌物质。

4.细胞因子等。

(二)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有完全和不完全吞噬两种结局。

吞噬作用后果包括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或造成广泛病变;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水解酶可破坏邻近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

(三)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1.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特点

(1)黏膜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由集合黏膜淋巴组织和弥散的相关淋巴组织组成,广泛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产生的分泌型IgA是抗黏膜感染的重要机制,系统中的M细胞在运输病原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2)抗体的作用以特异性抗体为中心通过抵抗细菌黏附侵入;调理吞噬、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杀灭破坏菌细胞;中和细菌毒素的作用;最终清除病原菌及毒素。

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特点 细胞内寄生,低细胞毒性,慢性过程,主要通过病理性免疫损伤而致病。可有肉芽肿病变特征。获得性免疫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五、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细菌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 病原菌来自宿主机体以外的环境。传染源主要是:①患者;②带菌者;③患病及带菌动物。

2.内源性感染 主要指来自体内的正常菌群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二)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1.菌血症 病原菌经局部组织进入血流,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通常指败血症的临床早期。

2.败血症 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出血斑、肝脾大等。

3.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其他器官组织中,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是一种最严重的感染类型。

试题精选

1.与外毒素性质的叙述,不符合是

A.大多是由活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C.耐热、性质稳定

D.毒性强,引起特异性症状

E.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2.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

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

E.不耐热

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

B.蛋白质

C.脂蛋白

D.核酸

E.脂多糖

答案:1.C 2.A 3.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