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水钠代谢紊乱中补液原则及液体选择。
2.低钾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补钾原则。
3.酸碱代谢失衡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病人最易发生的水和钠代谢紊乱。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的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 肠外瘘、大量呕吐等。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
2.临床表现
(1)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
(2)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相当于细胞外液的25%),病人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之症状。
(3)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时,则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常伴发代酸。如果丧失的体液主要为胃液,则可伴发代碱。
3.诊断
(1)病史,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浓缩现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血清Na+、C1-无明显降低。尿比重增高。
4.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临床有血容量不足症状,快速滴注3000ml(按体重60kg计算),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可给上述用量的1/2~2/3。此外,还应补给日需要水量2000ml和氯化钠4.5g。
(3)常用平衡盐溶液有两种:乳酸钠和复方氯化钠溶液(1.86%乳酸钠和复方氯化钠之比为1∶2)与碳酸氢钠和等渗盐水溶液(1.25%碳酸氢钠和等渗盐水之比为1∶2)。
(4)单用等渗盐水,易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尿量达40ml/h后,开始补钾。
(二)低渗性缺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病因
(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例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
(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应用排钠利尿药(氯噻酮、依他尼酸)时,未注意补给适量的钠盐。
(4)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2.临床表现 一般均无口渴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晕倒等。甚至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等。
(1)轻度缺钠:血钠浓度在135 mmol/L以下,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Na+减少。
(2)中度缺钠: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病人上述症状+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物模糊,直立性晕倒。尿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3)重度缺钠: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3.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2)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Na+和Cl-明显减少。
(3)血钠低于135mmol/L。
(4)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有增高。
4.治疗
(1)积极处理病因。
(2)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输注速度应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应分次完成。定时检测,随时调整输液计划。
(3)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补充血容量和钠盐后,酸中毒仍未完全纠正,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或平衡盐溶液200ml。
(4)尿量达到40ml/h后,补充钾盐。
(三)高渗性缺水
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病因
(1)摄入水分不够:食管癌致吞咽困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经鼻胃管或空肠造口管给予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等。
(2)水分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昏迷等。
2.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常有烦躁不安,缺水量为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
3.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2)尿比重高。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4)血钠在150mmol/L以上。
4.治疗
(1)祛除病因。
(2)无法口服的病人,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一般可分在2d内补给,另补充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
(3)补水也要补钠,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如有酸中毒,用碳酸氢钠。
(四)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等。急性水中毒的发病急骤,颅内压增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慢性水中毒的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增加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水中毒一经诊断,应立即停止水分摄入,还需用利尿药以促进水分的排出。
二、低钾血症
(一)低钾血症的病因
血钾低于3.5 mmol/L。
1.长期进食不足。
2.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醛固酮)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
3.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4.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丧失。
5.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
(二)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临床表现
(1)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四肢软弱无力,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呼吸困难或窒息),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2)肠麻痹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
(3)心脏受累表现: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5)可出现低钾性碱中毒,但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2.治疗
(1)积极处理病因。
(2)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无法口服者,静脉补给。
(3)静脉补充钾有浓度及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g),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4)如伴有休克,应先输给晶体液及胶体液,尽快恢复其血容量。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钾。
三、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一)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 轻度代酸可无明显症状。重症病人可有疲乏、眩晕、嗜睡,可有感觉迟钝或烦躁。最明显的表现是呼吸变得又深又快,呼吸肌收缩明显。呼吸频率有时可高达每分钟40~50次。呼出气带有酮味。病人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常可伴有缺水的症状。代酸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病人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休克。
2.诊断
(1)病人有严重腹泻、肠瘘或休克等的病史,又有深而快的呼吸——怀疑。
(2)血气分析——明确诊断,并可了解代偿情况和酸中毒的严重程度。
(二)治疗
1.病因治疗+补充液体,轻症可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
2.血浆HCO3−低于15 mmol/L,输液同时用酌量碱剂(碳酸氢钠溶液)治疗,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
3.酸中毒纠正后,注意防治低钙血症、低钾血症。
试题精选
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
A.5%碳酸氢钠
B.等渗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5%葡萄糖
E.小分子右旋糖酐
2.补钾速度一般每小时不宜超过
A.10mmol
B.20mmol
C.30mmol
D.40mmol
E.50mmol
3.低钾血症少见于
A.长期进食不足
B.持续胃肠减压
C.碱中毒
D.急性肾衰竭
E.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4.成人血清钠检测值为125mmol/L,估计每千克体重缺氯化钠的量为
A.0.25~0.45g
B.0.50~0.75g
C.0.80~1.00g
D.1.05~1.25g
E.1.30~1.50g
5.外科病人最易发生的缺水种类是
A.水过多
B.高渗性缺水
C.低渗性缺水
D.等渗性缺水
E.中度缺水
6.严重水中毒或稀释性低血钠的患者可用
A.生理盐水
B.5%葡萄糖注射液
C.强心药
D.利尿药
E.以上都不是
7.等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短期内体液的丧失达体重3%时有休克
B.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C.明显口渴
D.化验检查见血清Na+减低
E.化验检查见尿比重在1.01以下
8.低渗性缺水时,在血清钠尚未明显降低之前,尿钠含量
A.正常
B.略高
C.时高时低
D.逐渐升高
E.减少
9.对于急腹症合并腹膜炎患者,如出现呼吸深而快,神志恍惚,血压下降,测定血浆碳酸氢为7mmol/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中度代谢性酸中毒
D.重度代谢性碱中毒
E.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10.病人血钠136.0mmol/L,血钾6.8mmol/L,血pH 7.3。应诊断为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钾合并等渗性脱水
答案:1.C 2.B 3.D 4.B 5.D 6.D 7.B 8.E 9.E 10.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