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I型变态反应疾病,发病迅速,有感染源接触史,可消退且无痕迹,临床应用肾上腺素治疗,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手术。2.药物过敏性口炎亦为I型变态反应,再次基础过敏药物可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1.病因 Ⅰ型变态反应,特点突发局限性水肿,亦消退迅速。但也可发生于用药数分钟内,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本节热门考点

1.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I型变态反应疾病,发病迅速,有感染源接触史,可消退且无痕迹,临床应用肾上腺素治疗,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手术。

2.药物过敏性口炎亦为I型变态反应,再次基础过敏药物可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表现口腔黏膜灼痛,红肿,糜烂,渗出物多,皮肤最常表现为圆形红斑,治疗应立即停止接触过敏药物,抗组胺药。

一、血管神经性水肿

1.病因 Ⅰ型变态反应,特点突发局限性水肿,亦消退迅速。食物(鱼虾)、药物(如磺胺)、感染(细菌或病灶)、精神因素(如情绪激动)、物理因素(如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或家族性遗传。

2.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症状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消失。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初患处皮肤黏膜瘙痒、灼痛,随之肿胀,界线不清,按之较韧有弹性。以口唇部最为多见,水肿可在十几分钟内形成,表面光亮如蜡。数小时或1~2d消退,不留痕迹,但可复发。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做出诊断(突发、局限性水肿、疏松结缔组织好发、痒、可消退且不留痕迹、可复发)。

(2)鉴别诊断:颌面部蜂窝织炎病因多为牙源性感染,伴全身症状,肿胀发生缓慢,有凹性水肿,不会自行消退,抗生素有效。

4.治疗

(1)明确并隔离过敏原。

(2)症状轻微可不给予药物治疗。

(3)症状严重、体征广泛者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5~0.5ml。

(4)有感染疾病患者,控制感染,去除病灶。

二、药物过敏性口炎

1.病因 过敏体质者使用药物引起,多为Ⅰ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水肿、充血、红斑、糜烂、大量渗出等。

2.临床表现 有一定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4~20d(平均7~8d)发病,再发则在10h左右即可发病。但也可发生于用药数分钟内,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口腔:多见于唇、颊、舌的前2/3及上腭。黏膜烧灼痛,充血红肿、起疱及大面积糜烂、渗出多。形成灰黄色假膜。易出血,结黑色痂,张口受限,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皮肤:好发于口唇周围,颜面部,四肢下部,手、足的掌背两面。有红斑、疱疹及丘疹等病变,典型的称虹膜红斑。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病损一般10d消退,会有色素沉着。

若病损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称固定性药疹。

严重者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黏膜与内脏,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亦称莱氏综合征。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发病前用药史,二者时间有因果关系。

(2)突然发生急性炎症并有上述临床表现。

(3)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病损很快愈合。

4.治疗

(1)找出可疑药物,并立即停用。

(2)给予抗组胺药,减少过敏症状。

(3)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

(4)肾上腺皮质激素。

(5)病情严重,给予肾上腺素0.25~0.5mg皮下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 0.2~0.4mg加入5%葡萄糖中滴注。

(6)预防感染,谨慎选择一种非致敏抗生素。

(7)中医治疗。

(8)口腔局部用药预防局部感染。

5.预防

(1)避免再次接触已知为过敏原的药物或类似结构药物。

(2)过敏性抗原浸出液脱敏治疗。

试题精选

1.皮肤表现为虹膜状红斑的是

A.盘状红斑狼疮

B.口腔扁平苔藓

C.多形性红斑

D.天疱疮

E.类天疱疮

2.药物过敏性口炎时机体产生的抗体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3.多形性红斑好发季节为

A.冬季

B.夏季

C.雨季

D.春、秋季

E.无季节性

4.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变态反应性疾病

C.遗传性疾病

D.传染性疾病

E.创伤性疾病

5.女,38岁。口腔内外红疹2d。检查:口腔前庭黏膜及口周皮肤充血,红斑,发痒,双手背皮肤出现疱性红疹。病史:手背皮肤相同部位曾出现过此类红疹,近几天因感冒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后,红疹再次出现。该病应诊断为

A.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B.药物过敏性口炎

C.血管神经水肿

D.口腔念珠菌病

E.多形性红斑

答案:1.C 2.E 3.D 4.B 5.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