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科研道德,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是保证科学研究工作获得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可以激励科学工作者为了事业而献身。只有具备了崇高的科研道德理想和道德情操的人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处理好科研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团结协作。医学科研中基本道德准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动机高尚,勇于奉献
动机(motive)的原意是引起动作。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就是动机。其是推动并维持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因素,是促使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从事一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是科研道德的核心。
科研人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在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到今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科研队伍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越来越高,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科学技术。因此,科研人员高尚、积极的科研动机至关重要。
(一)动机的决定因素
对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产生动机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其中3种因素有决定性影响。
1.性格特点 性格是行为特征的构成因素,同样,也是动机模式的决定因素之一。例如,科研人员在选择课题、环境、条件时,总是要选择适合于自己性格特点的目标,有的侧重于基础研究,有的侧重应用研究,有的擅于开发工作,有的宜于实验室工作,有的喜欢调查研究等。说明性格对动机的选择有时起支配作用。
2.价值观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估标准与态度体系。集中反映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总的看法和采取的相应态度。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各种事物产生的观点和态度不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动机与行为。如有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索未知世界,为了发展医学科学不顾一切,忘我劳动,对他们来说乐在其中。但也有人则以名利为重,这都是因为价值观在起作用。
3.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指一种使工作能够达到某种质量或取得成果的心理因素,抱负水平高的科研人员,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有创新精神,其动机及行为标准都达到高水平。反之,抱负水平低者,则无进取心,见困难退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具有科学发现的抱负及自信心的科研人员,其从事的研究工作必将取得成就。
(二)崇高动机的意义
1.科研工作者的基本修养 作为医学科研工作者具备的道德修养,最基本、最首要的就是科学研究的动机和目的。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是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造福于民而进行科研工作,那就是道德的。反之,如果是为了个人的名利,那就是不道德的。
科学工作者的楷模居里夫人就具备了很高的科学道德修养,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出这样的评论:“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的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可见,科研道德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对于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工作者,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科研道德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发展医学科学,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增进人民的健康。一位卓越的科研人员,是以能力加品德,两者相结合发挥作用的。
2.科研道德的灵魂 对于一个医学科研人员,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抱负及价值观,具备崇高的科研动机和目的,才能保证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为了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为造福于人类,为社会的进步而服务。任何一个正直的医学科研人员,必须要求他的科研工作服务于这个崇高的目标。
20世纪40年代,摩尔根的基因学说曾遭到苏联等国一些人的全面讨伐,要把它“从科学中消灭掉”。面对巨大压力,支持这一学说的科学家顾及的不是自己的名誉,而是科学和真理,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迎合权威们而放弃自己的学说。如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突破不能不使我们怀念这些伟大的奠基者。1900年,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对人体的影响,把氯化镭包在自己的前臂上,以了解它对皮肤的烧伤情况,经过认真观察,取得了第一手数据。她一生献身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最终死于放射线引起的恶性贫血。
3.科研人员聪明才智的前提 科研人员只有具备崇高的动机才能有知难而进的优秀品格,才能在工作中忘我地为医学事业献出毕生的精力。只有崇高的科研动机,才能在浩瀚的医学科学探索中,坚持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发挥应有的聪明才智,才能在工作中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
4.科研工作的潜在动力 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有崇高的动机和目的,才能使研究人员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引起挫折的客观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管理体制的弊端,人际关系不协调,开展科研工作的环境不佳,实验仪器设备不配套,提升晋级,职称评定等诸多的客观因素及个人生理、心理、智力、能力,个人欲望与集体需要,理想与现实,集体中的协作与竞争等。总之,具备崇高的科研动机的研究人员,有信心战胜挫折,才有可能取得科研成就,反之,则一事无成。
琴纳经过认真观察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从未有人患过天花,总结出了牛痘和不患天花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关系,提出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大胆设想并在自己的家人中做实验。当时,医学会中有人污蔑他“神志不正常”,嘲笑他是“牛医生”,有的人则说“接种牛痘,会让天真无邪的儿孙身上显出母牛的特征”。他所在的医学会居然把他开除会籍。但这并没有动摇琴纳的意志和决心,最终使这一方法被世人所接受,开创了人类免疫接种的先河,为攻克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奠定了基础。这是医学史上的一次思想革命,是一个里程碑。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全世界已经绝迹,这一伟大功绩凝结着琴纳造福人类的汗水、心血和高尚品质。
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
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科学容不得丝毫虚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问,而作为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品德之一就是做老实人,忠诚于研究事实。世界上有名的“着色老鼠事件”就是一个违背实事求是的典型例子。1969年,美国某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已经完全克服了皮肤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可是到了1974年,人们戳穿了这一骗局。原来,老鼠身上的有色皮肤不是移植上去的,而是涂上了一层颜色,结果这些研究人员声名狼藉,终被世人逐出科学的殿堂。
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实事求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科研设计必须有事实或理论根据
科学理论在它适用的范围内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说到底,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对青年人说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也飞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苦心”。强调科学研究的诚实性,就是坚持科学研究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科学研究选题及实验设计的正确方向。在完成已确定的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实验设计的合理要求,认真完成全部实验项目,不能任意取消其中的任何项目,保证实验的质量。尤其强调的是临床科学研究,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采用任何药物或治疗措施必须符合公认的科学原则,并有实验检测、动物实验和科学文献知识的理论根据。新药研究则要按照国家颁布的药政管理办法实施。进行人体试验应取得受试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将有关试验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潜在的危险告知受试者和家属,尊重受试者的意愿。
(二)收集资料实事求是
医学科学研究的独特性在于直接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因此坚持诚实的态度更为重要。科研人员在记录、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进行的科研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应做到如下。
1.科学观察是一种有意观察,它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是为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性而有意识的对现象加以考察的。
2.科学观察常通过仪器进行,这就要求研究者了解仪器的性能并准确地运用仪器。
3.科学观察总是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知识去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避免以经验及主观意愿去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是历代医学家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唐代孙思邈“博极医源,悉心钻研,广采各方”。明代李时珍一部《本草纲目》耗尽心血,他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亲尝药性,参阅古书八百种,三易其稿,历时二十六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4.准确而实事求是地记录。科研人员必须做到客观地记录阴性和阳性的全部结果,不能按预想的结果记录,甚至是捏造结果。对于临床的研究,科研人员不能对实验对象有任何暗示而去反映研究者所希望的情况,不能将似是而非的症状、体征一律划归为“有效的阳性反应”。凡是实验失败或发现错误必须重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要培养严肃、严格、严谨的作风。
(三)资料分析科学求实
首先要认真核实全部原始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如实估计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不能有丝毫隐瞒伪造。正确选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不能先入为主,将数据资料做数字游戏来验证自己的主观想象。研究总结要经综合、分析、归纳、类比、演绎等科学思维进行概括和推理,要符合客观事实。得出结论时要尊重事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甚至抹杀与期望相反的结论。撰写科研论文要科学求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杜撰论文,甚至假报成果。
(四)论文发表、成果推广实事求是
发表论文,申报成果时,署名同样要实事求是,通常将科研成果或论文完成的主要从事者和指导者排在首位,其他合作者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贡献大小或按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排列顺序,反对争名、挂名、借名等不良行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研成果的推广有一个过程,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科研人员对于认为是正确的科研成果要敢于坚持真理,积极推广,要为维护真理,发展科学而不向任何压力屈服。反之,如果科研人员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则要敢于承认错误,公开失误的原因,主动及时更正,以免他人将谬误当成真理,给医学事业带来危害。
1987年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指出:“年轻的心脏病研究者约翰·达西博士,截止1981年的12年间,被揭露共编造假论文100篇以上”,成为国际上臭名昭著的“达西事件”。
(五)对待他人实事求是
即正确区别、看待前人的结论与自己的贡献。科研人员要将前人已做出的结论或已公布的成果与研究者得到的新进展区分开,不能将他人之功据为己有。剽窃别人的科研计划或科研成果是不道德行为,或者在自己的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就剽窃他人成果,抢先发表论文,抢先公布成果或者抄袭他人的论文,改头换面重复发表科研成果,或弄虚作假,将非随机的科研设计更名为随机科研设计,去获取科研成果,也是不道德的。
(六)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在成功面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样,科研工作中的失败也是难免的,在失败面前不可灰心丧气,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应该看到,许多科学研究的成功之前往往屡遭失败,不少科研成果的问世曾历经磨难。一个献身科学的科研工作者,应该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高尚的医学科研情操。
总之,医学科研人员一生都要尊重科学,提倡忠于客观事实的道德风尚,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用崇高的医德指导自己。
三、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科研工作大多是靠合作、协作完成的。美国女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曾报道:“1951-1972年的21年中,因协作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奖金人数占获奖人数的79%,”可见,合作研究可谓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要明确团结协作是现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现代科学研究,尤其是医学研究,是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协作的结果,离开了团结协作,很难取得重大成就。因此,能否与他人很好地协作来完成科研课题,成为衡量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道德好坏的一个标准。实际工作中,团结协作,尊重他人主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统一部署,相互配合 反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参加协作的人员可能因对信息量掌握的程度不同,科研经历不同,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的差别而做出不同贡献,但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要做到共同对参与的课题负责,增强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世界范围内协作完成的,我国只承担了1%的部分,就这1%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许多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因此,一个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道德素养和优良品格。这一素养集中体现在,正确对待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正确评价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正确处理不同学科间的关系。
2.局部服从整体 科研协作中,注意保持团体之间、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强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协作中应彼此互通信息,统一认识,增进友谊,反对互相封锁信息,各怀心事。要创造合作共事的气氛。
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有他人的协作及鼓励才能取得成就,任何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虽然在1929年就描述了青霉素的粗制剂,但离制成药物还相距甚远,至于青霉素的药用价值则更不清楚,如果没有弗洛里和钱恩等协助和进一步的后续研究,他的研究早已中断,也不会因此而获诺贝尔奖。
3.明确工作关系 要遵守所建立的研究工作的规章制度,强调科研纪律,反对利用协作单位或协作人的科研成果搞单项研究。
4.互相提供方便 仪器、设备的使用应互相提供方便,图书资料等应公开,互相使用,反对协作组中个人或协作单位将设备、资料占为己有。
5.成果共享 科研论文及成果应以贡献大小排列名次,反对协作组中任何单一的单位或个人使用共同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的获奖或转让费用,应按协作中贡献大小及有关规则进行分配,反对搞平均主义。
6.负责人尊重协作者的劳动 科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与科研协作中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及课题负责人的素质、能力有直接关系。领导者的个人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及文化素养等,对研究协作组确立什么样的共同目标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及品质,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具有良好科研道德的领导应具备下列素质。
(1)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思考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而作为现代科研结构中的领导者,智慧就更为重要了,要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扬长避短。
(2)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唯有创新,及时捕捉信息,注重工作效率和效能,才能带动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墨守成规不是好的科研型领导。
(3)要有宽容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尊重科研人员的求实精神,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4)在论文发表及科研成果发布中,不能以领导自居,争名夺利或抢先发表。
7.相互尊重 首先,要尊重前人的劳动。科学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科学是有继承性的,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以前人研究成果为起点的。只有承认前辈的努力,自己才能有未来的辉煌。因此,要尊重前人或他人同一研究课题领域中的成果,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他人的成果或共同的成果盗为己有,论文及成果中要把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的东西区分开。
达尔文在其学术专著《物种起源》出版前夕,接到了华莱士的论文,其内容、观点和他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达尔文决定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把自己已著成的书稿收起来。他曾说:“我宁愿把我的书全部烧掉,也不让别人说我是市侩气。”后经人劝说,达尔文才同意与华莱士联合发表。华莱士得知这一情况后,谦逊地说:“由于自己的幸运,才沾了达尔文独得的光。”这种相互尊重的品格,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爱因斯坦说:“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在学术领域,有时出现一种相互轻视,甚至贬低的倾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及学科间相互轻视,强调自己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突出自己成果的科学性或实用性,这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其意义大小取决于具体内容,而不是决定于学科类别。只有研究目标、内容、手段的不同,没有学科间的高低之分。
8.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科研中,青年工作者要尊重师长及所有给予自己指导和帮助者的劳动,在发表的论文及成果中所有曾在科研工作中予以帮助的老师,按贡献的大小给予致谢。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或领导,也要爱护、支持和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要有充当“人梯”的勇气和精神,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超过自己,反对以权威自居,垄断一切,有意压制年轻科技工作者,甚至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要爱护和支持年轻同志,积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及条件。
团结是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实现的,科学观点的争论并不违背团结的原则;协作是在平等合作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博采众家之长才是科研协作的根本内涵。
四、关爱健康,造福人类
医学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医学科学,更好地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因此,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关爱健康,造福人类。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不损害受试者健康 任何药物或治疗措施进行人体试验,必须符合公认的科学原则,有充分的动物实验依据,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同时主持实验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2.受试者自愿 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应将有关试验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存在的潜在危险,都如实告知受试者和家属,要尊重受试者的意愿,取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的同意,签订必要的自愿受试合同书。而且允许受试者在任何时候都有权撤销合同。
3.慎用安慰剂 需要用安慰剂作对照的研究,应根据受试者病情区别给予。对于病情较轻,在规定的观察期中不影响受试者病情,或施用安慰剂不会给对照组受试者带来不良后果,或某些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者,方可在对照组中给予安慰剂,即设立空白对照。反之,对患有严重疾病,停用常规治疗后病情会恶化,或需要给予有效治疗,停用治疗可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对这类患者在实验中必须维持有效治疗,即标准对照。
4.制订应急措施 临床研究一般要严格按照科研设计进行,并要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受任何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制订应急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实验中一旦出现对健康不利的情况,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区分是病情本身发展所致还是由科研药物所引起。一旦出现意外,应该立即停止实验,保证病人的安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提供充分的安全措施,保证对受试者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5.正确对待不依从性 临床医学科研强调病人依从性,病人自行减量、间断用药或完全停药等均是不依从性的表现。因此,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关心爱护,采取说服等促进依从性的措施,使病人依从性好。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出现病人依从性差或不依从,研究人员应了解其原因,区分由于药物疗效不佳,还是服药后出现严重的反应致使病人不能忍受,或是由于病人未充分了解所参加研究的意义而表现出的不合作。对于出现严重反应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经过耐心说服解释后病人仍不依从,则科研人员应尊重病人的意愿,反对强迫服药依从。如果病人拒绝参与实验,医务人员仍应同样地给予关心,不应该对他们冷漠或歧视,更不能因此而影响病人的合理治疗。
6.不影响受试者正常生活 在实验研究工作中,应该注意使受试者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受影响,不影响受试者正常生活,不对受试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造成损害。片面地从个人兴趣出发,凭主观臆想去选择研究课题,甚至从事有害于人类的研究行为,都是违背医学科研道德原则的。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不是一种自私的享乐,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拿出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7.坚持诚实的态度 在发表或公布结果时,忠于事实,反对任意夸大或缩小,甚至任意捏造结论。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要敢于承认错误,主动及时更正,避免同行或后人将谬误当真理,造成经费、人力的浪费,甚至危害健康和生命。
8.注意盲法的应用 盲法的应用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目的是为了排除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较为准确地判断药物的实际疗效,科学地评价药物的实际价值。但盲法应用的不足是在受试者有意外事件发生时,不知其接受何种处理因素。因此,在实验中,要求在有严格训练的、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监督下进行,并在实验设计中要预测发生的风险并有充分的安全治疗措施,保证对受试者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任何科研行为都不应该是个人行为,科研工作者应有社会责任感,根据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选题、设计、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