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心理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调节患者面临疾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的自我发展,包括自我接受、自我尊重、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一)心理护理的目标

1.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从某种角度来看,患者康复的过程就是有关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如果患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行为上的异常,如焦虑、绝望、愤怒、适应不良等。因此,心理护理的首要目标是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患者的各种需要,以及需要不满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

2.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 身体一向健康的人,对于突然成为患者,在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需要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另外,患者长时间适应患者角色,也会阻碍患者心理上的康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3.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 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引发很多心身疾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创建能表达情绪的环境,引导患者寻求积极的自我感觉,防止和应对消极情绪。因此,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调节患者面临疾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4.增强患者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的自我发展,这就要求尽可能地提高患者在各个方面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并帮助患者合理地使用其适应和应对行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护患双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允许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重点提示

心理护理的目标可以分为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阶段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关怀、支持和帮助,促使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正向改变。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的自我发展,包括自我接受、自我尊重、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二)心理护理的原则

1.服务原则 随着护理模式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逐渐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护理工作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性服务。综合性服务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性;二是情绪性。前者满足生理需要,后者满足心理需要。

2.交往原则 心理护理是护患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完成的,护理人员在交往过程中是中心人物,起主导作用。交往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启迪原则 心理护理是协助和促进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也是患者逐步受到启迪的过程。启迪的范围包括恢复健康的希望,修身养性的启示,心理冲突的宣泄,正视伤残的激励作用等。

4.应变原则 患者的病情及心理都是不断变化的。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病情,遵循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心理护理措施,灵活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因人、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5.自我护理的原则 要充分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自身的医护活动中,体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积极预防、保健康复的价值,提高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