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化原则
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问题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心理问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从患者的心身整体来考虑。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以避免产生新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弱情绪对躯体的作用,逐步建立一个心身良性循环链,达到心身整体的协调。
(二)个性化原则
心身疾病患者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不同的患者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遗传素质、个性特征等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又千差万别。另外,疾病的不同阶段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出现后,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也不一样。护理人员需要在把握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这种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三)灵活性原则
对于急性发病又存在严重躯体症状的患者,要以生理护理为主,心理护理为辅。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而生理症状为辅的患者,要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同时也要注意生理护理。例如,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以心理护理为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生理护理为主。
(四)提供心理支持
患者住院后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引起这些心理反应的原因很多,如对疾病本身的担心、对医院环境的不习惯、过多地考虑经济问题等。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并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创造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环境。
在对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既要注意热情周到,主动交往,全心全意,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也要注意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还要注意帮助和指导患者主动做好自我护理,丰富生活内容,保持乐观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