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是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是致病的条件,它们共同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精神障碍病因学中遗传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遗传基因的研究。遗传因素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在某些精神障碍的病因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及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2.性格因素 现代研究表明,病前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性格特征的个体易患不同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病前具有分裂样性格。
重点提示
性格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性性格特征,对环境中应激的感受性较弱,当遇到外界有害致病因素时,易致精神障碍。
3.性别因素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女性常情感多变、冲动、抑郁及焦虑等,并往往由于心理应激引起大脑功能失调,可表现出某些神经症和其他各种精神障碍。男性易患酒精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和神经衰弱等。
4.年龄因素 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儿童期,偶可出现儿童期特有的症状或疾病,如行为障碍等。青春期,易患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中年期,常易发生妄想状态或抑郁状态,易患心身疾病等。老年前期易发生焦虑、抑郁或偏执状态等。老年期往往发生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等。
5.器质性因素
(1)躯体疾病:包括内脏各器官疾病、内分泌、代谢、营养、结缔组织和血液系统等疾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缺氧、脑血流量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递质改变等引起精神障碍,如肝性、心性、肺性、肾性脑病等。
(2)颅脑外伤:颅脑被撞击、爆炸的气浪直接导致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动力失衡、脑内小出血点和脑水肿等可引起短暂的或持续的精神障碍。
(3)感染: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由于细菌、病毒、原虫、螺旋体的感染和其引起的高热、电解质平衡失调、中间代谢产物蓄积和吸收、维生素缺乏、血管改变等导致脑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精神障碍。
(4)中毒:即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如工业用毒物,包括催眠药、阿片在内的药物等,从不同途径侵入脑部导致精神障碍。
(二)心理因素
1.生活事件 如离婚、丧偶、事业或工作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
2.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亲人突然死亡的事故。
(三)社会文化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声音嘈杂、住房拥挤、交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
2.文化因素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3.移民因素 移居国外或到本国的陌生地区居住的移民或难民,均可能增加精神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