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治疗及护理的原则

家庭治疗及护理的原则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应注意缓解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要根据患者及家庭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家庭护理计划。

(一)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治疗的原则

1.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庭照料者保持密切联系,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期家访和护理,观测患者病情变化,解答并帮助解决患者的问题。特别应注意缓解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对家属随时进行指导,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的方式进行。

3.定期评估家庭治疗的效果,通过反馈信息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或修改治疗康复计划,使之更适合患者的需要。

4.督促治疗康复计划的实施。

5.进行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用个别讲解、集体授课、宣传材料等方式传播有关精神障碍的防治知识。

(二)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每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不同,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对不同的患者所采取的家庭护理方法也不同。

2.指导性原则 家庭照顾好的患者病情恢复快,复发率低,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都相对要强;但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他们往往缺乏家庭护理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协调性原则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要根据患者及家庭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家庭护理计划。

4.中立性原则 作为护理人员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生活及成员之间的矛盾,应保持中立;并在工作中保持人格中立、经济中立及人际关系中立。

5.能动性原则 调动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由家属参与,针对家庭的特定需要,制定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计划,充分发挥家庭的潜力。

6.慎重性原则 考虑到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希望家庭成员参与治疗和护理,护士要根据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信任、接受程度,在是否邀请家属参与、邀请哪些家庭成员参与护理工作上进行慎重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