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患者分类的意义
灾害发生现场,常存在患者数量大,伤情复杂,重危患者多等问题,使急救和转运出现诸多矛盾:①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患者急需抢救的矛盾。②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③轻重伤员都需要转运的矛盾。④急救物资短缺与需求量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分类。
院外急救分类的重要意义集中在一个目标,即提高急救效率。将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用在抢救有存活希望者的身上,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二)现场分类的要求
1.边抢救边分类 分类工作是在特殊困难而又任务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因分类而耽误抢救。
2.选派专人负责 应选派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承担分类工作。
3.分类应按先危重、后轻伤的原则进行。
4.分类工作应尽量做到快速、准确、无误。
(三)现场分类的判断
现场患者分类,应抓重点、讲时效,以优先急救对象为前提,判断一个患者应在1~2min完成。
1.呼吸是否停止 用视、听、感觉来判定。
(1)视:通过观察胸廓的起伏,或用少许棉絮贴在患者的鼻孔前,观察棉絮是否吹动。
(2)听:侧头用耳尽量接近患者的口鼻部,听是否有呼吸音。
(3)感觉:在听的同时,用脸部皮肤感觉患者口鼻有无气流呼出。
2.心跳是否停止 用视、触、量来检查。
(1)视:有无意识突然丧失、面色改变等。
(2)触:触摸大动脉有无搏动及搏动强弱,常测定颈动脉部位。
(3)量:测量血压。
(四)现场患者的急救分区
第Ⅰ急救区——红色: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者。
第Ⅱ急救区——黄色:病情较重,生命尚未危及者。
第Ⅲ急救区——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者。
第Ⅳ急救区——黑色:死亡患者。
分类卡颜色由急救系统统一印制,背面有扼要病情记载,随患者携带。此卡常被挂在患者衣服的左胸上,如没有现成的分类卡,可临时用硬纸片自制。
(五)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若现场有大批患者,最简单、有序、高效的急救应有以下4个区为保障,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
1.收容区 患者集中区。
2.急救区 接受红色和黄色标记的危重患者,并做进一步抢救。
3.后送区 接受能行走或较轻的患者。
4.太平区 停放已死亡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