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传导通路主要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图10-38 皮质核束与脑神经运动核
锥体系主要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为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其轴突形成下行的锥体束,即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为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其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
1.管理头面部骨骼肌的运动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1/3部的皮质,其轴突形成皮质核束,经内囊膝下行至脑干,陆续止于双侧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部(支配眼裂以下的面肌)、舌下神经核只接收对侧的皮质核束(图10-38)。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内,其轴突随脑神经支配头、颈等处的骨骼肌。
2.管理躯干、四肢部骨骼肌的运动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皮质,其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下行至延髓形成锥体后,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止于脊髓各节段的前角;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同侧的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的脊髓前角(图10-39)。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前角内,其轴突组成脊神经前根,随脊神经支配躯干、四肢部的骨骼肌。
图10-39 锥体系(示皮质脊髓束)
重点提示
1.掌握上、下行传导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脊髓半横断时(脊髓一半损伤),可表现该平面以下病变侧躯干、四肢深感觉消失、运动消失,对侧躯干、四肢浅感觉消失。
2.一侧内囊损伤所致的对侧半偏瘫,仅表现为对侧下面部表情肌、颏舌肌及上、下肢肌瘫痪,而上面部表情肌及躯干肌不瘫痪(因其接受双侧锥体束的支配)。故偏瘫病人很少因单纯呼吸肌麻痹而窒息。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骨骼肌运动的所有运动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小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以协助锥体束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讨论与思考
1.患者,男性,36岁,在建筑工地不慎从高处跌落受伤,医师诊断为脊髓一侧横断性损伤。
(1)一侧脊髓横断性损伤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2)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女性,14岁,突发急性脑膜炎,为明确诊断,需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
(1)腰椎穿刺的部位应选在何处?依据是什么?
(2)腰椎穿刺要经过哪些层次?
(3)抽取的脑脊液中有一部分是侧脑室脉络丛分泌的,侧脑室脉络丛分泌的脑脊液经过哪些途径到达穿刺部位?
3.患者,男性,67岁。其家人代述有高血压史18年,于家中如厕时突感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随即跌倒,急送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130/min,呼吸26/min,血压195/100mmHg。中度昏迷状态,小便失禁,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身体痛觉丧失。
(1)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病变部位在何处?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
(钟富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